乜
乜 |
乜(niè)姓始於西周時期,周武王得天下後傳位到周康王時,封呂衡為衛國卿大夫,還將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賜予呂衡,位置與邢、衛、齊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
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聶北,並修建了城池。後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不同,他的後代則改以"乜"為姓。乜姓後來繁衍到河南、河北等地,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乜子彬、乜庭賓均是河北人。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乜姓
外文名稱; surname Nie
起始時間; 西周時期
發源地區; 聶北一帶(今賈寨鎮、肖莊鎮)
主要分布; 河北、山東、河南
始祖; 呂衡
名人; 乜仁義等
起源地點
古之乜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釗賜封地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予呂衡,位置與邢、衛、齊三國交界。因為領土不大,領主又在衛國為官,因而沒有建國,也不屬任何一國。
西周后期,被邢國吞併。
東周春秋後期,衛滅邢,併入衛國領地,與晉、齊兩國交界。
東周戰國時期,先後淪為魏國、齊國領地。
摺疊今之乜北 古之聶北,大至今以對角線畫賈寨鎮張名揚村至肖莊鎮朱樓村的範圍(境內除朱樓村外現均在賈寨鎮境內)。
賈寨鎮,現今屬於山東省的茌平縣境西部,地處聊城、臨清兩地中間。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錯在鄉境內穿過,交通便利。全鄉轄37個行政村,2.8萬人,5.1萬畝耕地面積,其中蔬菜面積1.7萬畝,總產4萬噸,蔬菜收入2500萬元。
姓氏歷史
得姓氏始祖
呂衡,生卒年不詳,西周時期人,姜姓,呂氏(後自己改稱聶氏),名衡,字奭(一說字"弼"),也稱姜衡、呂奭、聶奭。是齊丁公呂伋的兒子,曾在衛國為官。有封地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春秋時衛大夫,食采於聶,子孫以地為氏。"
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聶北,並修建了城池。後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不同,他的後代則改以"乜"為姓。他因而成為了聶氏始祖,乜姓始祖。
呂衡,是姜太公後人齊丁公的兒子,因為母后非齊王正室,因而在當時被看作庶子。但畢竟是齊國王室子女,因而有機會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農曆五月,周康王姬釗封呂衡為衛國卿大夫,還將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賜予呂衡,位置與邢、衛、齊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聶北,於是他不僅有"呂氏",還多了一個"聶氏"的稱呼。當時的貴族男子可以有幾個氏。
於是呂衡在聶北建造了聶城(乜城),大至今賈寨鎮耿張莊村、耿大莊村內。(城址具體位置暫不能確定)
所以,曾經貴族的聶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聶姓了。這就是聶姓的起源了。
後有聶城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不同,他的後人則改以"乜"為姓。東周時,曾聚居在與聶北鄰近的聶堂(也作"乜堂",今肖莊鎮乜堂村),成為乜姓的發源地。
由於聶姓是人數眾多的聶城百姓的後人,而乜姓是人數相當少的呂衡家族的後人,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遠遠低於聶姓人口的結果,並差距隨着時代越來越大。
分布歷史
漢代,山東省、河南省有分布。
北宋,《百家姓》中列於關、岳、公等熟知姓氏之前。
明代,山東省、河北省有分布。其中在河北較為集中。
清代,盧見曾《山左詩鈔》(即《中州集例》):"山東之乜,系也先後所改。"
當代,乜姓至今已十分稀有,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姓氏族譜
郡望堂號
郡望
趙郡:漢太祖四年(前203年),邯鄲郡改為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東漢建安年間(196- 219年)改為趙郡。
通用聯
七言
乜旅長揮戈嶧縣廓;
活張飛大鬧台兒莊。
--莊溫英撰,
全聯典指民國時國軍少將,31師91旅旅長乜子彬:參加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台兒莊戰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