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九九艷陽天》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黃宗江作詞,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演唱。

歌曲描述了冬九九結束時的初春美麗景色,表達的是革命中的青年人純潔的愛情故事。此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柔美婉轉的音樂充滿了生命力,被眾多歌唱家唱遍了大江南北,經久不衰。歌曲《九九艷陽天》已經入選央視《回聲嘹亮》曲庫。[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九九艷陽天                 歌曲原唱         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
                填詞         胡石言、黃宗江                 歌曲時長         4:00
                譜曲         高如星                 歌曲風格         民歌
                發行時間         1957年                 演奏         中國鐵路文工團歌舞劇團管弦樂隊

創作背景

《九九艷陽天》是高如星24歲時為《柳堡的故事》寫的插曲,歌曲描寫了冬九九結束時的初春美麗景色。[2]

1950年,胡石言的小說《柳堡的故事》發表。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副班長李進與柳堡少女二妹子漸生情意,為了革命事業,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革命鬥爭,幾年後重逢,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1957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陶玉玲等主演的同名電影《柳堡的故事》公映,電影還把小說里寫到的「九九艷陽天」這首民歌,「原汁原味」搬上了銀幕,旋即風靡大江南北。

歌名解悉

 
聾啞青年激情上演舞蹈《九九艷陽天》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霧海雲濤

《九九艷陽天》,唱的並不是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3]

1. 電影《柳堡的故事》一開頭,就表明了故事發生在1944年的春天,所以不會唱關於秋天的歌。

2. 根據詞語的一般常用意義,「艷陽天」是指風和日麗的春天。

3. 歌詞中的「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轉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一句,也不會是秋收景象,而更像是春天。

4. 那麼臨近春天的時候有哪個「九九」呢?此處的「九九」是指數九寒天的那個「九九」。中國古代將夏至和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各分為九個段落,每個段落各九天,每九天為「一九」,按次序定名為「一九」、「二九」至「九九」,分別稱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說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氣溫由較低過渡到最冷,再逐漸回暖的一段時間,一般從冬至那天開始,到驚蟄前後結束。當然也指九九中最末的一個九天

因此,《九九艷陽天》歌詞中所描述的內容,應是指春耕時節的農村忙碌景象。

原版歌詞

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艷陽天》的原版歌詞,共分四段,但並不是連貫地唱完一整首歌,而是將每一段分別穿插在影片的前段、中間、結尾中。

                男聲領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兒轉哪

                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男聲合唱:

                風車呀風車那個咿呀呀地個唱呀

                小哥哥為什麼呀不開言

                男聲領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着那個東風轉哪

                哥哥惦記着呀小英蓮

                男聲合唱: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

                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女聲獨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着那個東風轉哪

                哥哥惦記着呀小英蓮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

                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男聲獨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告訴小英蓮

                這一去呀翻山又過海呀

                這一去三年兩載呀不回還

                這一去呀槍如林彈如雨呀

                這一去革命勝利呀再相見

                女聲領唱: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細聽我小英蓮

                哪怕你一去呀千萬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載呀不回還

                女聲合唱:

                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呀

                只要你胸佩紅花呀回家轉

                啊…… 啊…… 啊……

作者簡介

曲作者

高如星,1929年出生於晉西北的興縣。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他不僅會唱很多當地民歌,而且就連樹上小鳥的鳴叫,也能引發他的創作靈感,並隨即哼出動人的旋律。說他是音樂方面的天才,也是不為過的。[4]

1944年,14歲的高如星加入到了抗日的隊伍,並成為「戰鬥劇社」中的一員,主要任務是擔任樂隊伴奏。這段時間高如星進步很快。他不僅學會了各種樂器,並且還無師自通地學習了作曲。

1950年,高如星跟隨部隊來到康定,去慰問奮戰在康藏線上的築路大軍。在這裡,他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藏胞歌唱解放軍》,受到了戰友們的一致好評。這之後,高如星進入總政歌舞團,並經常隨團到國外進行學習和演出,也交到了不少同樣熱愛音樂的外國朋友。還認為:音樂是無國界的。

當時是60年代,許多運動紛至沓來。但高如星卻好像對此一無所知,他依然「單純」地與一些外國留學生進行交往,就音樂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當時,其實是有戰友提醒過他的:「你被懷疑了」。但他卻並沒當一回事兒。他說:我腦子裡全是音樂和音符,懷疑我做什麼?

可是,沒想到,很快,他就被打倒了。不僅被從八一廠掃地出門,安排到武漢軍區文工團去搞創作,而且還慘遭批鬥和折磨。他所寫的《九九艷陽天》,他所交往的外國朋友,都成了他的罪狀,而且連說也說不清。 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絕望和痛苦。好在這時,有一個美麗而溫柔的女子,義無反顧地,來到了他的身邊。這個女子,就是王雲霞,北影廠的著名演員和電影明星。王雲霞雖不是北影廠最有名的電影演員,但她在銀幕上所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也同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更加讓人敬佩的地方,還在於她性格中的善良和堅毅。

1964年,高如星到北影廠,為《汾水長流》這部電影譜寫音樂,並與王雲霞相識。當時兩人都屬於「被監視和看管」的對象,所以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並且在日後的交往中,都認定對方是好人,只是性格太單純而已。所以,兩人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那年春節,經過多方努力,王雲霞與高如星的結婚申請終於得到批准。而這時,正是高如星被嚴加看管的時候,可王雲霞不顧個人命運會受到更嚴重的牽連,義無反顧地就來到了高如星的身邊。王雲霞的這個行為,使高如星萬分感動。

他當時正在創作一部歌劇《槍之歌》,他在其中,飽含深情地為王雲霞專門寫了一首歌,取名叫《跟着我》:跟着我,跟着我!咱們夫妻雙雙過黃河。就像一對驚弓鳥,南山上再去搭新窩。 聽不見槍,聽不見炮,開塊荒地也能過生活。高如星所創作的《槍之歌》也同樣受到了讚譽和好評。但這些,卻又成為他新的罪狀。那些人問他:為什麼要寫《九九艷陽天》這樣的「靡靡之音」?高如星說:那不是靡靡之音,那是革命抒情歌曲。那些人又問: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聽你寫的歌?高如星回答:也許是好聽吧。結果換來一頓毒打,直接導致肋骨被打斷插入了肺部。

那是1971年的冬天,高如星肺部感染化濃,而且還發生了癌變,被發現時已經是肺癌晚期了。這時高如星被允許去醫院看病,但卻必須得像犯人一樣戴上手銬。高如星認為這是對他人格的侮辱,寧願死也拒絕這樣去接受治療。在高如星病入膏肓的時候,他把妻子王雲霞叫到身邊,說:咱們去照張相吧,我想穿上軍裝去留個影,好讓孩子們看看,他們的父親不是壞人。

結果,這張照片拍好後沒幾天,1971年的2月14日,一代音樂才子高如星,就這麼走了,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42歲。真正的英年早逝啊!

很多朋友所不了解的是,高如星其實是放牛娃出身。但他卻為我國電影音樂的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由他為《英雄虎膽》、《江山多嬌》、《苦菜花》、《回民支隊》、《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眾多電影所譜寫的音樂,至今都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詞作者

黃宗江

黃宗江(1921年10月—2010年10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編劇、作家、演員,畢業於燕京大學西語系。

1931年,10歲的黃宗江以「春秋童子」的筆名在雜誌《世界日報》上發表寓言獨幕劇《人的心》。

1942年,參演劇情電影《亂世風光》。

1945年,創作個人第一部電影劇本《大團圓》,這是黃宗江第一個搬上舞台和銀幕的作品 。

1957年,與胡石言共同擔任愛情電影《柳堡的故事》的編劇,他憑藉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電影文學劇本創作三等獎。

1963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農奴》上映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反革命,被分配到甘肅天水。

1982年,擔任劇情電影《柯棣華大夫》的編劇 。

1986年,與黃宗英、黃宗洛聯合創作散文集《賣藝人家》 。

1994年,創作戲劇戲曲選集《黃宗江劇作選:舞台集、嫁接集》。

1999年,出版散文集《戲痴說戲》 。

2000年,與多人聯合創作散文集 《賣藝黃家》。

2005年,創作小說《梅蘭芳與馬連良》 。

2010年,由其出演的電視劇《生死橋》播出 ;10月18日下午1點47分,黃宗江因結腸癌引起肺感染醫治無效,在解放軍301醫院逝世,享年89歲

胡石言

胡石言,文藝三級作家。浙江平湖人。上海法政學院肄業。父親胡士瑩為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母親陳穠為中學國文教師,胡石言自幼受到文學薰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逃難到安徽江西浙江等地。

1938年到上海求學,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學生運動,並開始文學創作。

1942年5月從上海法政學院政治系肄業,參加新四軍,到蘇北抗日軍政大學九分校學習。

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一直從事宣傳教育、編輯和文化工作。歷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七團文化教員、第一師第七團《戰鬥報》編輯、宣教幹事、華中野戰軍團宣教股股長、華東野戰軍師宣教科副科長,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長,南京軍區前線歌劇團團長,話劇團團長,南京軍區創作室主任,《陳毅傳》編寫組組長。

1944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子彈》。建國後因病休養。

1950年創作了中篇小說《柳堡的故事》,歌頌革命戰士的獻身精神和美好愛情,表現戰爭中的人情與人性,獲得很大成功,被翻譯為英、德、印、匈各國文字,並被拍為電影。

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訪問阿爾及利亞、敘利亞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

個人著作: 小說集:《柳堡的故事》(譯有英、德、匈、印等國外文版本並改編為同名電影)、《小研究》、《秋雪湖之戀》。

主編傳記文學:《決戰淮海》、《百萬雄獅下江南》、《新四軍故事集》、《陳毅傳》、《陳毅文學傳記》等。

短篇小說:《漆黑的羽毛》、《秋雪湖之戀》分別獲1982年和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江江的香格里拉》獲1983年《解放軍文藝》獎、《陪同》獲1984年《雨花》獎、《中子星》獲1986年《解放軍文藝》獎。

歌曲鑑賞

 
表演藝術家謝芳、張目夫婦聯袂演唱《九九艷陽天》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世界潮我看

《九九艷陽天》是超越一般電影的插曲,歌曲描寫了冬九九結束時的初春美麗景色,成為純樸、真摯、纏綿愛情的象徵。而且歌曲結構簡單,通俗上口,電影放映過程猶如起了教唱作用,觀眾看完電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來。

這首膾炙人口、流傳廣泛的電影歌曲,其歌詞大量運用了民間的素材和民歌中賦比興、問答和重複等表現手法,讓整首歌曲充滿活潑的生命力,有着堅實的生活基礎。歌曲調式為傳統的五聲調式為主幹的六聲調式,曲調以級進音型為主,間有小跳,使之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柔美悠揚,婉轉俏麗,音域跨度不大,採用了典型的江蘇民歌小調式的表現手法,恰似勞作休閒時所哼唱的小曲,又如年輕戀人的對唱,極具生命力和生活性。

歌曲的旋律優美動聽,曲調活潑委婉,歌詞真摯淳樸,充滿着濃郁的地方風味和民歌情趣,讓人百聽不厭,過耳不忘。這首歌深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是傳唱半個世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經典音樂作品。

專輯錄入

發行時間 所屬專輯 演唱者
1997年         《20世紀中華歌壇名人百集珍藏版》         張振富和耿蓮鳳
1999年7月1日         《老唱片.銀屏笙歌》         革命歌曲
2000年5月1日         《愛我中華精品歌集》         宋祖英
2002年         《同一首歌(二)》         尹相傑、於文華
2002年         《金曲精選》、《情深誼長》         宋祖英
2002年2月21日         《中國電影百年回憶》         孫佩華
2002年5月8日         《中國歌典 艱苦奮鬥的歲月》         群星
2004年1月1日         《最精彩的中國旋律 1》         內地雜錦合輯(輕音樂)
2004年4月2日         《Times Lover Vague Impression 紅色經典影視》         革命歌曲
2004年9月13日         《張振富/耿蓮鳳民歌珍藏》         張振富/耿蓮鳳
2004年12月1日         《百年唱片名人名歌(3) 我的祖國》         葉毛、廖沙
2005年7月5日         《山歌好比春江水》         雪伶
2005年5月17日         《中國電影百年歌曲精萃3(1950 年代)》         張振富/耿蓮鳳
2005年10月8日         《發燒》         黑鴨子合唱組
2006年05月04         《紅色經典影視民歌》         革命歌曲
2007年5月18日         《新音樂長征路 紅色經典系列一》         新音樂長征路
2007年12月13日         《民歌對唱》         紅英與唐彪
2008年1月15日         《幸福像花兒一樣》         童蕾
2008年03月13日         《紅色經典》         刀郎
2008年10月6日         《爵士民歌》         耿藝
2009年10月28日         《九九艷陽天 EP》         李炳辰
2009年9月24日         《祝福》         白雪
2012年2月9日         《典藏民歌金曲》II         馬曉夢

翻版演唱

                宋祖英呂繼宏 一首《九九艷陽天》太好聽了!

                《柳堡的故事》插曲 ——《九九艷陽天》原版原唱 [5]

                名人名歌原人原唱:葉茅-廖莎-《九九艷陽天》[6]

                刀郎黃燦 一首《九九艷陽天》獨特的嗓音,一聽就上癮![7]

                央視網視頻 > 精彩音樂匯 > 《九九艷陽天》演唱:王麗達、湯子星[8]

                網易雲音樂 《九九艷陽天》 演唱:奚秀蘭[9]

                古箏演繹《九九艷陽天》,純樸、真摯、傳唱不衰[10]

                懷舊經典老歌500首尹相傑於文華《九九艷陽天》[11]

                老藝術家謝芳張目現場演繹《九九艷陽天》歌聲還那麼好聽,陶醉了![12]

主題歌電影簡介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王苹執導的愛情片,由廖有梁陶玉玲徐林格等人主演,195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鬥爭。

抗戰勝利前夕,被日軍占據的柳堡解放了。新四軍四班長李進在救二妹子時負傷,槐花樹下,兩個年輕人相愛了。指導員發現後勸他們放下兒女之情,等打敗了日軍再回來娶二妹子。部隊離開後,惡霸劉鬍子欲霸占二妹子,二妹子堅決不從,跳河,生死不明。[13]

解放全中國的渡江戰役前夕,兩人再度相逢,愛情在戰火中升華,二妹子成為大辮子支前隊隊長,在長江上駕船搖櫓送戰士過大江,親眼看見自己的愛人被炮火擊中,在滿台紅旗與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概中,響起《九九艷陽天》這首全國人耳熟能詳的歌聲。劇中主人公四班長李進與二妹子在短暫的青春里,在槍林彈雨里篆刻生命,以心相伴,未能同行卻一生永恆。

視頻

85歲老奶奶竟是《九九艷陽天》的原唱!這背後的故事太精彩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