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郡
九真郡,中國古代的郡,位於今越南北中部。
該地秦時屬於象郡,趙佗稱王后,分其地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四郡之一。漢武帝於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仍置九真郡,屬交趾刺史部。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三萬五千餘戶,人口十六萬六千餘人。下轄七縣:胥浦縣(新朝稱驩成縣)、居風縣、都龐縣、余發縣、咸驩縣、無功縣、無編縣。新朝時九真郡改稱之為九真亭,東漢時復名九真郡[1],有四萬六千戶,人口二十萬九千餘人。
東吳時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南朝時,九真郡轄十二縣:移風縣、胥浦縣、松原縣、高安縣、建初縣、常樂縣、軍安縣、武甯縣、都龐縣、甯夷縣、津梧縣。南朝梁時,九真郡治設於愛州。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愛州為九真郡,領九真縣、安順縣、崇平縣、軍寧縣、日南縣、無編縣,共六縣,四千七百戶。五代十國時期,安南獨立,九真郡盡為安南領土[2]。
目錄
郡縣狀況
九真郡在秦時屬於象郡(Tượng Quận),漢武帝於元鼎六年置此郡,治胥浦縣(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十餘里)。屬交州(Giao Châu)。西漢時三萬五千餘戶,人口十六萬六千餘人。下轄七縣:胥浦縣(Tư Phố) 新朝稱驩成(Hoan Thành)、居風縣(Cư Phong)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十餘里故胥浦城北約十里)、都龐縣(Đô Bàng)今越南寧平省寧平鎮西南、余發縣(Dư Phát)今越南寧平東南、咸驩縣(Hàm Hoan)今越南乂安省演州縣一帶、無切縣(Vô Thiết)越南寧平省境、無編縣(VôBiên)越南靖嘉省境。新朝時九真郡改稱之為九真亭(Đình Cửu Chân),東漢時復名九真郡,有四萬六千戶,人口二十萬九千餘人。
歷史沿革
東吳時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Quận Cửu Đức)。九真郡仍治胥浦縣,轄胥浦、移風(居風改)、都龐、常樂(在今越南)、建初(在今越南)、扶樂(Phù Lạc在今越南)6縣。
南朝宋、齊時,九真郡治移風縣,轄十二縣:移風縣(Di Phong)、胥浦縣(Tư Phố)、松原縣(Tùng Nguyên)、高安縣(CaoAn)、建初縣(Kiến Sơ)、常樂縣(Thường Lạc)、軍安縣(Quân An)、武甯縣(Vũ Ninh)、都龐縣(Đô Bàng)、甯夷縣(Ninh Di)、津梧縣(Tân Ngô)。南朝梁時,九真郡治設於愛州(Ái Châu)。
及至唐朝,仍有此郡。後唐長興二年,交趾土將楊廷藝(Dương Đình Nghệ)起兵驅逐南漢在交州的勢力,九真盡為其土,中國史書方無復載之。
視頻
九真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黎國、黎姓與黎民百姓,搜狐,2019-12-12
- ↑ 明朝中國是如何失去越南北部領土的?皆因不聽祖訓,鳳凰網, 201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