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節離
'九節離中藥名。為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的根莖。
具有化痰開竅、祛風除濕、消食醒脾、解毒的功效。
主治熱病神昏、癲癇、氣閉耳聾、多夢健忘、風濕痹痛、胸悶脘脹、癰疽、疥癬。
目錄
別名
入藥部位
為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
性味
歸經
心、胃經
功能主治
芳香開竅,化痰,安神。熱病昏迷,痰濁蒙竅,癲癇,神經官能症,耳鳴耳聾,胸腹脹悶。外敷癰疽瘡癬[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或鮮品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
陰虛陽亢、煩躁汗多、精滑者慎服。
採收加工
栽培5年以上採收,5-6月葉倒秒前採挖,曬乾後搓去鬚根,簸去雜質。
藥理作用
1.鎮靜作用 九節菖蒲水煎醇沉液7.418g/kg(1/5LD50),3.709g/kg(1/10LD50)小鼠腹腔注射給藥,
對硫賁妥鈉40mg/kg的催眠作用有明顯的加強,呈協同作用。
用光電管法記錄小鼠自發活動,7.418g/kg腹腔給藥,還能明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
並能顯著地抑制苯丙胺(4mg/kg)的運動性興奮(P<0.01)。
2.鎮痛作用 皮下注射九節菖蒲用熱板法在給藥後60min可延長小鼠反應時間(P<0.05)。
形態特徵
阿爾泰銀蓮花,又名:菊形雙瓶梅。 多年生草本。根莖棕黃色,具多數細根及鱗片痕跡。
莖直立,高達8~26厘米。根生葉為2回3出複葉,葉柄長約13厘米;
小葉片長圓形至卵圓形,先端漸尖,通常中間小葉片較大而具短柄,每小葉偶具3深裂或具缺刻及粗鋸齒,
兩面均被少數白色柔毛或毛早落。花莖細長,高出墓生葉甚多,頂生1花,約在近頂端1/4處有總苞3片,總苞片葉狀3出;
花萼瓣狀,8~12片,長圓形,長約1.3厘米,寬約4毫米,白色或淡紫色;
雄蕊多數,花葯橢圓形,花絲線狀;心皮多數,分離,成螺旋狀排列,上被白色短毛。
瘦果卵圓形或新月形,長約0.4厘米,灰褐色,密生白色柔毛,常帶宿存花柱。種子1枚。
九節菖蒲和石菖蒲的區別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1800m的山地溝谷邊或灌木叢中。
生長見習
繁殖方式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5-6月葉片枯黃時,將成熟種子採下,濕沙貯存,7-9月將種子拌草木灰後,撒播畦面,覆土。
幼苗於翌年3-4月出土,育苗1年,秋季按行株距10cm×5cm移栽。
2、根莖繁殖:採挖野生九節菖蒲,將細的根莖,剪成3-5cm小段,仍按行株距10cm×5cm開溝,平栽,覆土。
夏季雜草旺盛,可除草2-3次,秋季可再除草鬆土1次,冬季在畦面覆蓋落葉一層。
參考資料
- ↑ 九節菖蒲的功能主治,中醫世家
- ↑ 九節菖蒲的藥理作用,家庭醫生在線網
- ↑ 九節菖蒲的藥材鑑別《中華本草》,中藥大全
- ↑ 阿爾泰銀蓮花的形態特徵,中藥材天地網
- ↑ 九節菖蒲和石菖蒲的區別之石菖蒲,蘋果綠養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