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葛
九重葛 Paper Flower、 Bougainvillea、 Hairy Bougainvillea[1]
学名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别名
南美紫茉莉、刺仔花、洋紫茉莉、紫藤、龟花、叶子花、叶似花、三角梅、三角花。[2]
花语
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随处可见姹紫嫣红的九重葛,叶连叶、枝连枝、鲜亮热烈,在开得最绚烂多彩的时候,那红色的、紫色的中间几乎找不到绿叶的影子。然而,这么热情奔放的花朵,花语却是“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3]
开花季节
九重葛在日照充足水份合宜的环境下,每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是九重葛常见品种的花芽可见期,九重葛花开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日照不足或水份过多。改善的方法就是制造一个干湿交替的环境,先不浇水,待九重葛因土壤干燥致叶片略为下垂后,再充分的浇水,反复的干湿交替,可促使九重葛大量开花。在台湾高湿多雨的环境中,露地栽种九重葛,常有枝叶茂密而花朵稀少的现象发生,尤以光线较差的北部地区更为严重,徒长枝更是经常可见,改善之道就是在剪除徒长枝,喷施矮化剂(PP-333)可促进九重葛开花。[4]
形状
原产于南美巴西、秘鲁、阿根廷,茎藤状,木质,多少具直立状,粗壮,光滑无毛或近无毛,多分枝,枝细长,下垂、水平伸展或斜上升状,常具钩刺或针刺,老粗茎渐无刺,细枝条常有褐色毛茸,单叶互生,偶对生,叶心脏形、三角形、卵形、阔卵形、圆形、卵状披针形,叶端渐尖、尾尖、短突尖,叶基微楔状,全缘叶,纸质或膜质,表面有光泽,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栽培出具黄、乳白斑纹之品种,羽状脉,叶腋有刺,无托叶,叶柄基部常有钩刺,两性花,三朵簇生或聚伞花序,再排成圆锥花序状,顶生或腋生,具总苞,苞片大而明显,由叶变异而成,薄纸质,苞片似花,有单瓣与重瓣之分,单瓣三合生,苞片有紫、红、白、橙黄、深红...等色,卵状椭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锐尖状,基部略圆钝状,全缘,苞片中肋与花柄连生,花萼管状,花萼筒绿色或略带绿褐色,先端五、六浅裂,花瓣化,下部合生,黄色或淡黄色,花小,花冠细长筒状,黄、乳黄色,通常无花瓣,雄蕊七、八枚,花丝基部合生,雌蕊心皮一枚,花柱侧生,子房上位,子房一室,基生胎座,合萼果,瘦果状,具五棱或有翅,少结果。[5]
生长环境
来自南美洲的九重葛,是喜欢高温又耐旱的植物,需要日照充足,可全年开花。花艺设计师谢垂展说:“九重葛可种在露台、屋顶花园等日光直射的地方,即使西晒也不怕。若日照不足,反而会不容易开花。”松山工农园艺科老师谢瑞琄则表示:“九重葛性喜干燥与高温。因此,普遍来说,南部会开得比北部更好。”[6]
种植方法
扦插方法:
1、枝条:>3-4月份选取多年生径1--1.5cm以上的枝条,于离地面高20~30cm处剪下。选取的枝条的径越粗越好,品种以单瓣大红宝巾、单瓣水红宝巾、单瓣紫花宝巾较好。
2、枝条的处理:用锯将枝条按18~22cm长为一段(每段至少带3个芽)锯下,用箱盛放,摆于雨水淋不到的阴凉处,经10天左右,插穗枝条的表皮稍皱,便开始扦插。
3、上盆种植:种植基质可用塘泥拌木糠、垃圾肥或腐熟蔗渣,比例为6∶4,每盆种1~3枝,摆放到遮阳棚内,淋透水。经1个月后,便可萌芽、长根,成为新植株。
4、管护措施:及时做好除草、松土、排积水的工作,以提高成活率。当插穗枝新萌出的枝木质化后,及时进行修剪,以促萌发更多新梢,有利于早日形成良好树冠。
梅修剪方法:
重剪:听名字就知道这修剪定然是非常的大了,需要把枝条基本都剪掉,只留下树桩和几根主要枝条,留下的几根主要的枝条也要剪得很短很短。特别是把不需要的枝条要完全裁掉。
中剪:自然是要比重剪要轻些,只是把一些枯枝、不需要的枝条剪掉,生长良好的部位,只是裁短,整个树形并没有改变太多。
轻剪:稍微把一些弱枝条剪短,病枯枝条剪掉,健康枝条稍微剪短。一般在幼苗,小苗,小树上使用。为的是好利用光合作用,让小苗迅速快大。
回缩:把所有枝条剪短,让今年修剪完的树形跟去年春天刚修剪完的的树形相差不大。回缩的目的,其实就是腾出足够的空间与馀地让植株生长。[7]
日常养护
日照问题:
九重葛喜欢充足阳光,最好是全日照,在城市里如果是放在阳台,日照通常因为附近的大楼或阳台的面向而日照不足,应尽量把它移到最向阳的地方,如果所在的位置连半日照都没有,环境不良,花要开也难。
》施肥不对:想要开花则需充份补充磷钾肥,若土壤里碳肥太多,则枝叶茂盛,反而不开花了。
》未进行整枝:九重葛的花开于新枝上,因此花开后应适当修剪枝条,促使长出更多的新枝。
》给水方式:九重葛十分耐旱,若浇水过勤,土壤一直都处于潮湿状态则可能徒生枝叶而不开花,因此浇水要有所节制,给予适度的干燥可刺激开花。
[8]
九重葛于1872 年,由加拿大第一位来台的基督长老教会传教士,马偕博士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从英国引进台湾栽培;1901 年日本人田代安定由日本再度引入,而在各地庭院普遍栽培。因苞片 (俗称的“花”) 姿态自下往上生长,有多层花簇,层层重叠,故称“九重葛”;也称为“宝巾花”,由 “Bougainvillea” 的音译而来;它真正的花小,白色、形似梅花,且通常三朵聚生在一起,所以又称“三角梅”或“三角花”;因茎、小枝条、叶腋长有尖刺,台语称为“刺仔花”。它和原产于热带南美洲的“紫茉莉”(The Four O'clock Flower 或 Marvel of Peru,学名 Mirabilis jalapa),同属于紫茉莉科,所以九重葛别名为“南美紫茉莉”,而“紫茉莉”即台语称为“煮饭花”的一种草本植物,它开花的时间通常在傍晚,那时乡间人家,正好是升火煮饭的时刻。“紫茉莉”的花比较原始,因此没花瓣,它的“花”由紫红、黄、白色、或混合颜色 (非绿色) 的花萼 (Calyx) 所组成。九重葛通常称为“花”的部分,实际上是它的苞片 (Bract),真正的花小而不显著。它为顶生聚伞花序,因其花比较原始,小花没花瓣,而由白、乳白色萼片愈合成筒状,5-6 裂,以保护雌、雄花蕊。花两性,雄蕊 6-8 枚,著生于不等长的花丝上,雌蕊一枚,但仅有少数品种会结种子 (台湾似乎不曾见过结子者,或许又和气候、环境有关)。种子为狭长、五棱的瘦果 (Achene)。2 九重葛苞片纸质,有单瓣或重瓣,每个苞片内各著生一朵白色或乳白色 (真正的) 小花,所以通常是三朵小花簇生于三个苞片内,
也有六片苞片合生一簇的品种。花苞颜色鲜艳多彩,包括粉红、紫红、紫色、红色、橘色、白色、及黄色等,更有单苞双色的品种。也有利用嫁接,把数种不同花色的品种,嫁接在同一砧木上。不同品种的九重葛,常被选为代表某地方的“花”。例如它是代表石榴岛 (Granada)、关岛、屏东县等等地方的花卉。假如没有九重葛,那么一些温热地带的路边、公园、围篱、花廊、花墙、荫棚等等,特别是秋冬季节,放眼看去,就不会这么多彩多姿。九重葛是颇受欢迎的观赏植物,适合于 USDA Zone 9b-10。它能忍受盐份,所以也是沿海区域园艺家、居家所爱,例如它是南彿罗里达州普遍栽培、富有热带情调的花卉。因容易修剪及造形,及多花的特性,因此也常做盆栽 (Bonsai)。在肯默生发现它的20年后,“九重葛属”于1879被称为 “Buginvillea”;以后几经改变,直到1930年才被订正为目前的 “Bougainvillea”。最初“九重葛” (B. spectabilis) 和“光叶九重葛”(B. glabra) 这两种被视为同种,以后植物学家才发觉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种。1,2 最常见的九重葛原生种包括:
(1). “九重葛”(Bougainvillea,Brazil bougainvillea,Hairly bougainvillea,学名 B. spectabilis),为大、蔓生、枝条有倒钩刺的植物,可长至 30 呎 (9 公尺) 高;6 茎及叶有毛。叶片大、呈卵形。花纤长巧小、细管状、乳白色、多毛。苞片多皱褶,玫瑰色、红褐色、或紫色。在肯默生发现的30 年后,即1798 年时,这品种由德国植物学家威尔顿劳 (Carl Willdenow) 用第一个收集的、干了的标本加以描述和说明。
(2). “光叶九重葛”、“小叶九重葛”(Paper flower,Glabrous bougainvillea,Lesser bougainvillea,学名B. glabra),茎及叶光滑无毛,可长至 20 呎 (7 公尺) 高;4 茎上的刺细短、尖端弯曲,比上列 (1).“九重葛”的刺小而少些;叶子呈楕圆形;苞片三角形,白色、淡紫色、或紫色。这品种在 1849年时,由由瑞士植物学家舒瓦西 (Jacques Choisy) 最先描述、确定和命名。光叶九重葛比九重葛较易开花。
(3). “秘鲁九重葛”(Peruvian bougainvillea,学名B. peruviana),有较开放蔓生枝条。枝条呈绿色,尖刺刚生时短而直、较老时则尖端弯曲。叶子薄、卵形。较小而稍具圆形的苞片呈皱折,通常由浅至深紫红色。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花期不受季节影响,每年可开花数次。1808 年时,这品种由德国植物学家、探险家韩伯乐 (Alexander von Humbold) 及法国植物学家邦普兰 (Aimé Bonpland) 在秘鲁确定命名。
十九世纪初期,上述前两个原生品种传至欧洲,法国及英国的园艺店即忙著培育、出售这些品种,并出口远至澳洲及英国的一些属地。不久之后,在地中海的一个西班牙港口,喀他基那 (Cartagena),Mrs. R.V. Butt的花园里,发现了一种深红色 (Crimson) 的九重葛。最先以为它是新品种,就以其姓氏命名为 ”B. buttiana” (艳红或珊红九重葛),后才发现它只是个自然混种,由光叶九重葛和 (可能是) 秘鲁九重葛混种而来
目前的混种可以分成三组 (Group):
(1). 艳红或珊红九重葛 (B. x buttiana),由光叶九重葛及秘鲁九重葛 (B. glabra x B. peruviana) 混种而来;
(2). B. x spectoperuviana,由九重葛及秘鲁九重葛 (B. spectabilis x B. peruviana) 混种而来;
(3). 毛光九重葛 (B. x spectoglabra),由九重葛及光叶九重葛 (B. spectabilis x B. glabra) 混种而来。
九重葛常见的原生种虽祇有三种,但因它们会自然混种,加上许多人工混种及栽培种,而在商业上登记注册时,又常以人名 (特别是女士的名字)、地名、颜色、形象、甚或抽象等等名字来命名,因此常令人混淆,眼花潦乱。
就以台湾为例,属于“九重葛”系统的有砖红 (Lateritia)、朱锦 (Lateritia Variegata)、金边 (Lateritia Gold);属于“光叶九重葛”系统的有蓝苞 (Cypheri)、粉妆 (Eva)、兰紫 (Formosa)、金叶 (Golden Lady)、粉蝶 (Pink Butterfly)、雪白 (Snow White) 等等;属于“艳红九重葛”系统的有黄锦 (Doubloon)、金 (Golden Glow)、红 (Mrs. Butt)、橙 (Mrs. McLean)、西施 (Tahitian Maid)、台北红 (Taipei Red) 等等;属于“毛光九重葛”系统的则有花 (Ice Kriui)、双色 (Mary Palmer)、镶 (Puteri Masur)、金心 (Vicky Thimma) 等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