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
詞語
【九霄解釋】 明 楊慎 《絳河》:「《道書》:天有九霄,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縉霄也。」 九 : 九 ji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 霄 : 霄 xiāo 云:雲霄。霄漢(a.雲霄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詳細解釋 九霄:(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表示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或極遠的地方。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葛洪《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巴江暮雨連三峽,劍壁危樑上九霄。」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 :「幽王心膽俱裂。鄭伯友再令舉烽,烽煙透入九霄,救兵依舊不到。」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謂仙人居處。 《文選·沉約詩》:「銳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張銑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崑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說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宋陸游《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包佶《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黃滔《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詞組 九霄雲外: 【拼音】 jiǔ xiāo yún wài 【解釋】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極高極遠的地方。 [3] 【出處】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雲外。」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補語;用於表消失意義動詞之後 【示例】魯迅《三閒集·怎麼寫》:「什麼哀愁,什麼夜色,都飛到~去了。」 【近義詞】 煙消雲散、無影無蹤 【燈謎】 衛星運行 (1) [beyond the highest heavens]∶九重雲天之外。形容極高極遠之處 恰便似九霄雲外,滴溜溜飛下一紙赦書來。——元·馬致遠《黃粱夢》 (2) [wind]∶比喻一乾二淨,蹤影全無 從深雪中走過,一切擔心都拋到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