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群山
历史
九龙群山古称“官富山”,名称源自宋朝时期九龙沿海开设的官富场(即是昔日九龙湾一带的盐场)。
根据明末清初时期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提及,官富山西境为急水门(今汲水门),东境为佛堂门,前有大奚山(今大屿山),因此当时官富山的范围也包括新界大陆西南部的山峰。不过现今九龙群山普遍指是由长沙湾以北一路延伸至鲤鱼门的山峰,作新九龙和新界之间的分野。
1930年代,由于新界及九龙之间连绵的丘陵地带被认为是防卫九龙的天然屏障,可减缓敌军经新界入侵九龙的攻势,因此驻港英军在九龙群山建造由葵涌醉酒湾至西贡牛尾海,全长约18公里的醉酒湾防线[1]。至今九龙群山上仍然留有机枪堡、侦察堡及战壕等战时遗迹[2]。
地理
影片
参考文献
- ↑ 邝智文; 蔡耀伦. 孤独前哨──太平洋战争中的香港战役. 香港: 天地图书. 2013-09: 45-47. ISBN 9789888254347.
- ↑ Special issue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Battle of Hong Kong, 8 December to 25 December 1941 (PDF). www.hkis.org.hk.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Surveyors. 2021-1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