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與美食(劉宏)
作品欣賞
鄉愁與美食
年少時,不懂鄉愁,總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恨不得早點離開嘮叨的爹娘,在廣闊天地自由自在。對於葉落歸根的想法很是難以理解,好不容易出去了,怎麼想着又回來?就比如你明明可以天天吃海鮮,卻惦記着家裡的白菜豆腐?沒有道理啊!
離開家,最先有感覺的是舌尖,吃慣了家鄉的飯菜,猛然接觸到川菜的麻辣,粵菜的精巧,徽菜的厚重,難忘那一刻的驚訝、驚喜、驚奇,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門,我好奇地探出腦袋,小心地邁開雙腿,向外的步伐有點遲疑,卻無停頓。
自此離家,千里萬里,在某個城市開心快樂的生活着,呼朋喚友,大快朵頤,嘗遍天下美食。
說不清是哪一天,心靈深處,被一條無形的東西牽引着,一頭在故鄉那邊,一頭頑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就像是在外瘋狂玩耍了一天的孩子,哪怕白天你淘氣到爬樹掏鳥窩,下河捉泥鰍,太陽落山後,你也會在娘的呼喚聲中回家睡覺。
這感覺就是鄉愁了,你開始想家,最想的首先是家鄉的美食,想念娘做的飯菜,熬的白粥。
鄉愁是什麼?是生你養你的地方,一個老院子、一條老巷子、一碗家常飯。鄉愁也是曾經餵養你生命的食物,酸甜苦辣,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每種食物都是一種標誌,它承載我們的地理、過往、性格和經歷的故事。每種食物都是一個註腳,它映射我們的情懷和對故鄉的熱愛。提起某地,一定會提起當地美食,比如北京烤鴨、重慶小面、天津狗不理。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人的胃是有記憶功能的」。一個人在年少時喜歡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覺里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
異地的美食只能撫慰舌尖,只有家鄉的美食才能帶來從舌尖到心裡的熨帖。只為尋找相似的味道,可以穿越半個城市,老鄉相見,也會交流哪家館子的廚師最能做出家鄉的味道。
我們為食物所歡,又被食物而累,它不但影響你的味覺,也影響着你的感覺。痛苦的是,當在外地時,我們以為吃到了就是回到了家,身在異鄉的遊子,美食不僅點燃了對家鄉壓抑已久的期盼,更是撥動了心靈深處的那根情感的弦。
前幾天接待來訪老友,說只求一碗河南燴麵!我笑說,你一山東人,怎麼對我家鄉美食感興趣?老友說,這些年,每次想你了就去吃碗你家鄉的面,廖慰思念!原來,家鄉的美食還能寄託一份朋友的惦念。
先生和我都是河南人,對麵條有一種刻入骨髓的迷戀。隨着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山珍海味都不如一碗麵。想念的緊了,他竟然買回來一個大面板和擀麵杖,要學擀麵條!面,有時硬,有時軟,有時短,有時長,但吃到嘴裡,眼裡卻濕了!有家的味道,娘的味道!
人到中年以後,閱歷豐富,五味嘗遍。漸漸地看透了人世的諸般畸形怪相。於是不再好奇,漸漸地懂得人生的不易,於是雄心消泯,五味淡然。頭腦里憧憬日少而回憶日多,愈來愈像反芻動物,常常咀嚼肚子裡的舊聞往事,竟有回甜之感,於是「鳥倦飛而知還」,有了對一碗麵的想念,有了對娘的呼喚,有了濃濃的鄉愁……
也許,這是人生宿命,千里萬里,以筷當腿,丈量無處安放的鄉愁![1]
作者簡介
劉宏,女,1975年出生,1992年入伍,曾在《解放軍報》《後勤文藝》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