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年味(顧靜)
作品欣賞
鄉村年味
在鄉下老家,臘月二十三祭灶之後,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買菜割肉,蒸饃炸麻糖,一直忙到除夕。臘月二十六是「擱鍋」的日子。擱鍋,是鄉民含蓄簡練的說法,意思是擱上油鍋,炸過年的吃食。
油炸品貯存時間長,吃着香,鄉親們一口氣做夠七八天的食量,就可過一個安閒的節,這是對一年忙碌的撫慰。老家過年準備的油炸品很多,有四樣比較流行,炸豆腐、炸丸子、炸麻糖和鹹食。
擱鍋這一日,母親系上圍裙,切菜和面,父親專伺油鍋,掌握火候,我和弟弟專職品嘗。這一天,父親既不會詢問寒假作業,也不會責罵我們吃嘴。
豆腐便宜又好吃,家裡每年都買十來斤。母親捉刀,豆腐切成一片片,熱油里炸成焦黃,放十天也不壞,吃的時候再切成丁,和粉條白菜最搭,燴一起,是地道的鄉村美味。
母親最擅長的是做丸子。胡蘿蔔切成絲,剁碎,加上麵粉和紅薯澱粉,配少許雞蛋、蔥花,加適量水,攪拌均勻,手捏下一塊,雙手揉搓成球狀,丟入熱油中。油七分熱,慢加大火,炸至變色。熱丸子口感最好,外酥內軟,口齒留香。
麻糖是家鄉的叫法,類似油條一樣的東西。麵團不發酵,切成條,再按壓成薄片,直接在油鍋里炸。過年走親戚,禮品里少不了麻糖,是老輩傳下的習俗。我小時候拎着一籃子麻糖,到妗奶、姨奶、姑姑、舅舅家走親戚,記憶猶新。
鹹食,鄉村的土名,其實是用蘿蔔絲和麵粉做的鹹味油炸品。鹹食做法非常簡單,麵粉加水攪成糊糊,加入蘿蔔絲和調料,面起到粘連蘿蔔絲的作用。筷子夾一團,也沒固定形狀,在油鍋里炸成焦黃。鹹食油水大,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那是上等的美味。
臘月二十六這一天,鄉親們見面,問一句:「擱鍋了嗎?」關心與祝福盡在其中。妯娌間,你給我端一碗丸子,我給你端一碗鹹食,相互走動,溫暖如春。
久居城市,日感年味寡淡,越發眷戀鄉村的年味。那種年味,一年一度合着時間的節拍,散發在美食中,氤氳在濃濃親情中。也正因此,我常常在年關的時候,想起老家「擱鍋」的場面,心頭湧起思鄉的情緒。
作者簡介
顧靜,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