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鄉村裁縫(張杰)

​​ 鄉村裁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鄉村裁縫》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鄉村裁縫

我的三姐是一名鄉村裁縫。

我把時間的時針使勁向回撥,幾經努力,回到了那年那月。那時,大姐和二姐已經出嫁,剛剛建立的小家庭也時時捉襟見肘,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對於自己的娘家的境況,倆姐姐心知肚明,可也愛莫能助,只有無奈的份。母親和父親商量再三,覺得家裡人得會一門手藝。我還在上學,這個重擔便落在了三姐的肩上。

「娘,村里美香說,她要去濰坊學習裁縫了。」三姐說。

「你想去濰坊學裁縫?」母親問。

「嗯。人家說,濰坊的老師教得很好。」三姐露出艷羨的目光。

「好是好,就是……」母親的話沒有說完。

母親何嘗不願意送三姐去濰坊學習,可是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來。從姥姥姥爺的生病與去世,從奶奶的去世開始,家裡已經拉不開拴了。到了年關,人家勞力多的人家掙工分多,分紅也多;但是我們家不僅不會分紅,還要往村里交錢。

母親想到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家也是捉襟見肘,根本沒有能力支援一下娘家。家裡沒有多餘的錢送三姐去裁縫學校學習了。

「要不,我教你吧。」母親說。

「你?」三姐反問。

「對。我能會很多的式樣,從小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我自己織的,我自己做的。」母親很是自信。

「我教你,總比沒有人教你好吧。等你學會了我教你的,我們再想辦法。」母親說。

三姐也知道了家裡的情況,便不再說去濰坊學習,她怕母親受難為。就這樣,母親便擔任了三姐的老師。

不知在那裡,見過專業裁縫的劃線和裁剪工具,可豐富了。有劃針、劃針盤、圓規、樣沖、平板絲錐、板牙和絞手等。母親的工具簡單地很,家裡只有畫餅,樣沖也由桌面充當。母親先把一塊舊的布料鋪平,然後在布料上手動打點,她沒有用中心沖;標記出領口、袖窿、肩線等關鍵位置;沿着標記的點手工劃出線條,她沒有使用劃針和劃針盤;但是線條清晰地呈現了出來。母親仔細檢查了一下,確認在誤差範圍之內才放了心。這是一種簡單的裁剪,用於像三姐那樣初級的學徒。

母親又給三姐準備了一塊舊料,她手把手地教三姐學習。三姐的學習並不順利,不是失了比例,就是劃線不准。線條不清晰,也不準確。母親耐了心,一遍遍地教;三姐耐了心,一遍遍地練。還別說,三姐在裁縫方面似乎有天賦一般,她很快地入了門,上了手,日漸地

熟悉了起來。打點,標記,劃線,檢查,用剪,一氣哈成,絲滑地很。

母親覺着差不多了,便想盡辦法去集市上買了一台縫紉機,縫紉機是二手的,可是主家使用得在意,跟新的一樣,三姐高興極了。

到了營里社趕集的日子,三姐便早早地用手推車綁好了縫紉機,然後上了集。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了,太陽初起,半空,正中,日斜,日落。三姐推着縫紉機回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母親不放心,出村迎了好一段的路。三姐見了母親,便放下手推車,趴在母親抽泣。

「沒事了,沒事了。萬事開關難,開了頭就好了。莫哭,莫哭。」母親也很是心疼,強忍了淚水,用手撫摸着三姐的後背安慰道。

三姐抽泣了好久才止了聲,眼睛已是哭得紅腫。母女還沒有進村,父親也迎了上來,父親見母親和三姐的神情,便啥也明白了。父親接過了手推車,在前面走;母親和三姐跟在後。村子裡炊煙四起,家家都在做飯了。白的炊煙,黑中帶藍的天空,傍晚的農村還是很美的。一種溢了溫情和溫暖的美。

飯做好了,三姐還在生氣。三姐自小性格好強,也有點倔。我見了便不敢出聲,訕訕地圍了三姐身邊轉,也不敢太近身了。

「三娃,莫要生氣了,氣壞了身子,可划不來。你還年小,來日方長嘛。」父親接着安慰三姐。

「爹,我氣自己不掙氣。集上那麼多干縫紉的,人家都接了活,就我一件也沒有。」三姐哭訴道。

「我知道,我知道。等下一集,讓你娘和你一塊去。」父親鼓勵道。

「三娃,聽你爹的話,下一集我和你一塊去。我們娘倆一塊去,保准能接到活。」母親附和道。

果不其然,或許是真誠感動了上天,抑或是上蒼眷顧,三姐和母親真了兩塊布。布?你沒有聽錯。那年月,都是去集上或者布店裡截了布,然後再送給裁縫加工的。

回了家,三姐抑制不住的興奮,想馬上試裁。

「別急。等吃了飯着。」母親也很高興,她止住了躍躍欲試的三姐。

三姐第一次操刀,手有些抖,捏着畫餅的手心都出了汗。她知道裁壞了面料,是要陪人家的。陪錢不說,名聲也不好聽。她顯然有些緊張。

「不要着急,我們慢慢來。你做一步,我看一步,速度放慢了。哪裡不行,我就和你說。」母親便在一邊鼓勵。

三姐輕輕地吁了一口氣,穩了心神,她重新找回了狀態。打點,標記,劃線,檢查,用剪,一氣哈成,絲滑一如以前。三姐完成了她的處女作,她看着桌子上的裁好的面料,嘴角上揚了起來。母親懸着的心也放了下來。

母親的教學還沒有結束。人家要的是襻子扣,母親拿了一塊小麵條,裁好了尺寸,從兩邊內折,用針內鈎,熨平,做襻子扣的布條便做好了。母親教一個打扣的樣式,三姐就學一個。什麼珍珠扣,子母扣,鴛鴦扣,聯排扣……母親傾盡所有,三姐傾盡所學。那一夜,三姐幾乎學會了母親能會的所有的樣式。母女倆躺下的時候,已是半夜。老屋之外一片寂靜,有蟋蟀的叫聲蟬聯。月色也格外地亮,似乎是在光亮黑暗的老屋。月光偷偷地溜了進來,照在了三姐的臉上,三姐的眼中充滿了光亮。

以後的日子,都是三姐獨立去趕集了。臨走,還把剩下的面料也帶全了,放在了新衣的外面。這是母親千叮嚀萬囑咐的。我們不能像其它的裁縫那樣,去落人家的剩下的面料。這些面料還有用,主家可以有來做鞋墊,或者納千層底布鞋用。可能是三姐嘴甜,也可能是為人實在,三姐接的面料越來越多,已經超過了好些年輕大的裁縫。

三姐不停地學習,她向村子其它的長輩們學習,她向美香學習,她向書本學習。三姐的裁縫手藝日益地精進,超過了母親,超過了美香,超過了好多的老裁縫。

隨之,家境也寬了起來,母親又用掙來的錢給三姐置辦了新的縫紉機和鎖邊機,並當做陪嫁送給了三姐。

現在每每去看望三姐,總要去看看她的陪嫁。縫紉機和鎖邊機,靜靜地立在那裡,上面蓋了一層紅絨布,好似要出嫁的新娘。我掀了它的蓋頭,裡面擦得閃亮,機件都上了油。

「這是我們家的功臣。現在都是買衣服穿了,有不着了。但也不能虧待了它,畢竟是出過力的。」三姐說。

功臣又豈止是這兩台機器。真正為家庭付出了很多的是三姐:她的眼睛過早地近視了;她的腰因為久立,也時時疼得厲害;膝蓋因為寒冷,也為關節火所痛……

「你不要忘了三姐的好,她為家裡受了累。」母親時時囑咐說。我把這句話深藏在心底,已經藏了四十餘年。三姐用裁縫的手藝養了家,連了親情,美了生活。我要把這些事情告訴我的女兒,告訴我的外孫,讓她也知道三姐的付出,知道生活的艱辛,體會奮鬥的人生。

[1]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