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場三味:拒絕嚼蠟(老才)
作品欣賞
書場三味:拒絕嚼蠟
也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許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想喚燕子銜泥再飛來,生出一番「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驚喜;也許是想力挽狂瀾遏止「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頹勢。這裡的書場做了最後一躍的努力。我再去萬隆廣場的地下書場,突然冒出了一些頹廢但很想為之掬淚的情緒。
這些傷感的詩句仿佛不是美妙的音符,卻是一枚枚重磅的炸彈,儘管還沒有炸響,但那種硝煙已經籠罩在書場主人的頭頂,即使是裝了雕欄,堆了玉砌,換了朱顏,但唯恐不能復原了當初那種鞍馬遊冶魚貫相擁的場面了。
即使是敗局已定,多少人都不言放棄,設法挽回,這是一種態度。我想書場的主人應該就是抱定了這樣的態度,在做華麗變臉的嘗試。
午間朋友請吃飯,過後,我和畫家鞠先生相約踱步再入書場,路上我們斷言現在的讀者不會雲集,所以想先一睹她的清新芳面。首日封沒有了,只有寥寥數人,你可以踱步閒看,也算是給了我們方便,但那些店員的心中怕是五味俱全了,好在我不幸災樂禍,儘量做輕鬆興奮狀。
開業首日我沒有機會好好做一次巡禮,這次倒是一切皆可入目了。那處沁香甜點麵包櫃檯外,一架古琴斜橫在櫃檯外的一角,古香的凝重,高雅的暗示,都給了你浪漫而優雅的想象,一張包皮的坐凳期待着樂手落座,一束干制的春花,雜着不變的眼神,做着痴迷的期待,琴的上面垂下一盞探燈,仿佛懸着一輪淡月,駐足凝思,宛若一曲月光流水,勾住你的心,扣住你的腳步,「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繞了膠帶的纖指挑起了遮了雲的月,掀開了睡蓮下款款的清流。我在想,看書的人在於求得一個寧靜,那些雜音需要讀書人的凝神來規避,就是那咀嚼麵包的窸窣都有可能成為心煩的來源,為什麼主人這樣反彈琵琶做了一個大膽而有悖常理的設置?哦,也許要破了那些習慣,給讀書人一個不一樣的輕音流觴的愜意,總比沒有陪伴的死寂要好多了。我想,哪個一旦走向屏幕的故事不是在背景音樂的輕柔里做着攝人心弦的開始?也許是受了街面上那些年輕人掛着耳機,看着手機的啟發,才有了這樣的創意。我沒有辦法否定,更為這種拒絕嚼蠟的大膽得近乎勇的設計而叫好,因為我想給你一個不一樣。突然,我有了一絲的失落,年輕人是讀書的主體,為他們而想,也在情理之中。我們這些趕上富有創意的時代,跟着玩一下讀書時候的心跳,心跳之後適應了,感覺彌足的好。若是把音樂撤走,怕是你還讀不下去了,有什麼不好呢?就像飯前一定要吞一枚杏梅才可以刺激胃腸下飯,一旦沒有了,你可能食之無味,牽腸掛肚,心慌意懸了。
那日我的同事渲染的所謂「九曲書廊」有些過分了,但卻是別有洞天。用了好幾個空間,專門給孩子們做了最靠譜的設計。水曲浪推,那是大海的造型,海文化的元素閃着靈動的光,絨絨的布,包裹了層層「浪花」,那裡可以席地,為兒童做一個隨意而臥輕輕逐浪的美感體驗;精緻的童書,精美的裝幀,兒化的書名,應該可以攝住無染的童心。幾處方形的手動彩泥池,雜着五色的橡皮泥,家長和孩子圍住了,做着他們心目里的圖形。
想起大家經常關注的話題,商人的眼光首先是瞄準了女人,不怕貴,就怕不給女人獵奇的機會,如果滿足了女人,你再盯住她的孩子,那是潛力巨大的群體,只要你有足夠的想象力,你就會得到最大的商業利潤。父母抱了孩子玩着橡皮泥,厭倦了,可以在那裡輕臥,取一本故事書,親子之情是最亮的看點。若是書場主人深諳此點,必定會誕生一個商業的神話。但遺憾又襲來,任何興趣首先源於新奇,新奇引起互動,互動產生欲望,這樣的商業鏈條在每個環節都不能斷裂,但這裡的場面太侷促了,互動的項目有些原始,也許書場的主人的心思沒有我這樣「鑽營」,但書店的誕生,在今天簡直就是哥倫布去探險,誕生就是死亡臨近的可怕讖語,會不會在這裡應驗?
也許我杞人憂天,又怕被我不幸言中,我還是去發現這裡的藝術影子吧。書場是賣場,但也是唯一可以對書做藝術演繹的殿堂,這裡正迎合了我幾年前的一個想法。若是整排的書架齊放了一排排的書,給人的也許是壓抑和厭倦,還有呆板和慵懶,而在這裡便做了輕鬆的意象處理。借着那些書,構一個蘊意的圖:一彎海螺,旋着均勻的螺紋向上,這是天天向上的暗示;一顆螺釘,證明了世界的前進是螺旋式的上升;兩條巨人的腿,堅定地叉開,告訴你什麼是最有力量;一艘行舟,載着你達到理想的彼岸;一面沉厚的地平線,托住了一輪太陽,射着光芒……
我回首,還有一個看書客隨着我舉首而望,似乎也在尋覓着書籍的魅力,這些可能只給極少數人以精神意象的暗示與啟迪,但這些吸引真的可以打動我們須臾不能逃離的的心麼?書場的主人已經卯足了勁,揮動了靈感的羽翮,才有了如此的創意展現,除了我們可以給他們讚嘆,還有什麼?
在書場裡,做着很不自在的巡禮,若是那些流連在書場的店員知道了我的所想,會不會拉住我的衣角,低聲說,求求你,真的不敢歡迎你……
遇到一位書法家,他提着一個馬扎,好像準備常駐不離,我不敢把他的這個行頭的用意挑明了,往最詩意的畫面去想,可能他要坐在王羲之柳公權等大家的面前,做着以時間長短來證明自己虔誠的禮拜。
王老師,打算不離不棄?我盯住他手中的馬扎俏皮戲謔他。先來試試,體驗一下這裡是不是冬暖夏涼,決定是不是可以常駐沙家浜……
我們都笑了。這是他那個時代的熟語,樣板戲裡的畫面銘刻在心裡,成為一個烙印。這裡的書場是否會變味?那些在炎炎夏日裡躲進開了空調冷氣的公交車裡避暑的人是不是會因此而銳減?
我不想自己給自己敗興,搖搖頭。畫家老鞠已經感覺出我的怪異,想從我的眼神里看出一點端倪,想不到,他也是一個如我一樣的冷靜者,搖了搖隨身的注滿了鐵觀音茶水的杯子,道,會設一個茶座給那些來度閒的人?
一個朋友曾經看了我的前篇「書場三味」點評我道,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讀書了。我硬着頭皮回復朋友說,我們應該滿懷的是期待。
一些現實的思考,讓我不能釋懷,乃至敞亮。讀書和那一本學歷證書,哪個重要?如果你不任性地拒絕大學,就像鄭淵潔先生那樣,把孩子留在家裡做最原始的私塾之教,若不是養足了名氣,哪個公司或者公務崗位可以破格錄你?
我最不敢相信的是那些走路都在看書的孜孜不倦者,那次一位青年低頭族走路差點碰到我,淡然一笑,互相點頭抱歉,我突然覺得自己怎麼就像一個陀螺,被他抽的打轉,忙拉住他來問,看的什麼?是哪本名著?他怪怪地看着我,就像看一個天外來客,我惶恐了。他頓了頓對我說,叔,你相信我的話麼?低頭看手機的,99%的人是在跟網遊較勁。
我們很盛行通過網絡對讀書大數據做精細的調查,點擊就算,那些漸漸緩退的數字還讓我們有了一絲的悅色,抱了可能反轉的期待。
這個書場做這樣的努力,我真的希望,他們是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先驅者,而且也讚賞他們為了崇高,做着品位的藝術,因為他們要壯着擔子拒絕嚼蠟,味同嚼蠟很敗興,可以嚼點什麼,好像已經也次要了,若是先留住一幫人,就是來越冬,來度夏,都不要緊,只能先躬身來歡迎他們的光臨,再慢慢培養甚至可以左右他們日益刁鑽的口味。
人在對本身的改變已經顯得無能為力的時候,往往會在他的環境上打主意。就像我們買下一幢房屋,屋內的居人,還是陳設之物,都不能改變了,我們會對房屋的裝修下足功夫,做最藝術的呵護,做最溫馨的補救,做最愜意的細節苛求,這都是我們可以接受或者追求的。我想,那些書場的主人是否也是像這樣,假如是,我會默默地向他們致敬,因為,若是我,也只能如此。由此,似乎我也找到了看後生出那些揣測擔心都會雲消霧散的理由,我有些釋懷了。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三味書屋」,忘記了是什麼滋味,我寫「書場三味」,這最後端上來的一味,但願不是怪味哦。
作者簡介
老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