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乳腺增生是婦女常見、多發病之一,多見於25~45歲女性,其本質上是一種生理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在我國,囊性改變少見,多以腺體增生為主,故多稱「乳腺增生症」,世界衛生組織(WHO)統稱「良性乳腺結構不良」。本病惡變的危險性較正常婦女增加2~4倍,臨床症狀和體徵有時與乳癌相混。

目錄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cyclomastopathy

所屬科室:外科 - 乳腺疾病科

發病部位:胸部,乳房

主要症狀:乳房疼痛,乳房腫塊,乳頭溢液

主要病因: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

多發群體:25~45歲的女性

傳染性:無傳染性

是否進入醫保:否

病因

乳腺增生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認為與內分泌失調及精神因素有關,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相對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為乳腺間質的良性增生,增生可發生於腺管周圍並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腫形成;也可發生在腺管內而表現為上皮的乳頭樣增生,伴乳管囊性擴張,此外,尚有一種小葉實質增生的類型。

臨床表現

突出的表現有乳房脹痛和乳內腫塊

(一)乳房脹痛:常見為單側或雙側乳房脹痛或觸痛,病程為2個月至數年不等,大多數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點,月經前期發生或加重,月經後減輕或消失,必須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雖是本病的典型表現,但缺乏此特徵者並不能否定病變的存在,

(二)乳房腫塊:常為多發性,單側或雙側性,以外上象限多見;且大小,質地亦常隨月經呈周期性變化,月經前期腫塊增大,質地較硬,月經後腫塊縮小,質韌而不硬,捫查時可觸及腫塊呈節結構,大小不一,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多有觸痛,與皮膚和深部組織無粘連,可被推動,腋窩淋巴結不腫大,

此外,尚有病程長,發展緩慢,有時可有乳頭溢液等表現,乳房內大小不等的結節實質上是一些囊狀擴張的大,小乳管,乳頭溢液即來自這些囊腫,呈黃綠色,棕色或血性,偶為無色漿液性。

診斷

乳腺增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體徵,及影像學檢查等綜合診斷。大多數患者雙側或單側乳房在月經前脹痛,月經後疼痛減退或消失。但也有少數患者在整個月經周期,乳房呈現頑固性脹痛。同時,查體時,患者的乳房可觸及柔軟性結節,且有明顯觸痛感。另外,為了更精細的檢查及診斷,應輔以乳腺B超檢查,如顯示乳腺結構紊亂、乳腺導管擴張,及囊性結節存在,則可診斷為乳腺增生。

鑑別診斷

(1)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纖維腺瘤[1]:兩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單發或多發,質地韌實,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腫塊大多為雙側多發,腫塊大小不一,呈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質地一般較軟,亦可呈硬韌,偶有單側單發者,但多伴有經前乳房脹痛,觸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可隨月經而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發病年齡以中青年為多;乳腺纖維腺瘤的乳房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多為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質地一般韌實,亦有多發者,但一般無乳房脹痛,或僅有輕度經期乳房不適感,無觸痛,乳房腫塊的大小性狀不因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患者年齡多在30歲以下,以20~25歲最多見,此外,在乳房的鉬靶X線片上,乳腺纖維腺瘤常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的陰影及其特有的環形透明暈,亦可作為鑑別診斷的一個重要依據。

(2)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2]:兩者均可見到乳房腫塊,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腫塊質地一般較軟,或中等硬度,腫塊多為雙側多發,大小不一,可為結節狀,片塊狀或顆粒狀,活動,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腫塊的大小性狀常隨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而發生變化,且腫塊生長緩慢,好發於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腫塊質地一般較硬,有的堅硬如石,腫塊大多為單側單發,腫塊可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可長到很大,活動度差,易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發生粘連,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無關,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好發於中老年女性。

治療

1、心理治療:緩解生活、工作壓力,消除煩惱

2、中藥治療:乳腺屬於肝經,乳腺增生屬於肝鬱、血瘀、痰凝所致,中藥通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達到治療功效,臨床常用藥物為小金丸、加味逍遙丸

3、針灸、按摩;

4、西藥治療:不作為首選,嚴重增生、疼痛明顯者,可給予碘製劑、激素,以及三苯氧胺進行治療

5、手術治療:不能與乳腺癌相鑑別時,需進行手術治療。

併發症

月經不調:常伴隨經期後延、經痛加劇、經量少、身倦無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冷等症,日久失治者,少數可發生乳腺癌變。

肝鬱氣滯:此型乳腺增生患者可出現月經周期不足、經量較多、胸悶熱氣、精神抑鬱、心煩易怒等不良症狀。

癌變:有發生癌變的可能。一旦發現有短期內迅速生長或質地變硬的腫塊,應高度懷疑其癌變可能,必要時行活檢或患乳單純切除,術中冰凍切片查到癌細胞者,應按乳癌處理。

視頻


女性多發的乳腺增生病因是什麼?如何調理?專家講解


乳腺增生的克星,堅持吃這種食物!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