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勃氏甜龙竹

了解勃氏甜龙竹
图片来自一亩田网

勃氏甜龙竹(学名: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是禾本科、牡竹属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5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竿环不隆起;箨鞘早落,革质,箨耳小;箨舌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片大小有变异,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小穗卵圆形,紫褐色,先端钝,含小花;外稃类似颖片,内稃脊上生纤毛,花药绿黄色,花丝短,子房卵圆形,遍体生毛茸,柱头紫色,羽毛状。果实呈卵圆形,果皮硬壳质。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缅甸、老挝、越 南、泰国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

勃氏甜龙竹是良好的笋用竹,笋尤宜鲜食。竿可用于建筑和制作筷子,但篾用价值不高。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

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寸),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12对。

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时为1或2片,存在时呈披针形或匙形,基部具3脉,边缘生纤毛;花药成熟时能伸出小花外,绿黄色,短而宽(长3毫米),先端具药隔伸出的小尖头或具笔毫状微毛,花丝短,起初较粗;子房卵圆形,遍体生毛茸,花柱长3毫米,柱头1或2裂,紫色,羽毛状。

果实呈卵圆形,长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壳质。[1]

繁殖方法

三适选种:依照适时、适地、适种原则,选择粒大饱满、质量好、加工性能好的竹种进行培育,以提高出苗率。

圃地选择:选择土壤适宜,交通便利,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块作为苗圃地。

整地栽种:在2月前对土壤给予翻垦,垦深25厘米,再将土块击碎,将深埋于地块中的石头、树枝、杂草等捡出。按照地沟40厘米、宽2米的要求整地,针对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的地区则应适当做高床体,若土壤较干旱,则可根据土壤性质做低床体,以利于蓄水和排水。此后在用32.7%的土壤熏蒸剂,依照50毫升/平方米的标准与3-4千克的水混合后将其稀释成60-80倍溶液,喷洒床体上,在用地膜覆盖,7-10天后揭开地膜,将基质轻松动1-2次,保证残留农药得到充分挥发,即可扦插、埋秆。

栽培技术

幼苗移植:在3月后即可将种植的幼苗进行移植,在抵达苗圃地后,栽种时需露出一竹节为宜,株行距定为30厘米×40厘米为宜,每行种植7株即可,每公顷地可种植5000-7000株幼苗,栽种时需保证根舒、苗正、踏实,栽植结束后统一灌水。苗木栽种后,还应强化管理。

苗木抚育:每年10月进行一次带垦抚育,清理竹林中较细小的、枯落的竹枝、竹杆,使勃氏甜龙竹苗木快速成长。

截杆去梢:竹苗栽种成林后,当年10月,需对其进行截杆去梢。但因甜龙竹枝干较高,增加了截枝的困难度,因而可在母枝离地2-3米左右截枝即可,截枝后可在次年让留存节处萌发出新侧枝。

及时采笋:甜龙竹的发笋期,种植户应及时采笋,采笋时仅需保留1-2株母竹即可,其余均可采集,销售或加工利用。

除老杆、老桩:每年年底还应及时清理笋林中的老杆、老枝,确保次年新长出的竹枝长势更好。

扩穴松土:成林后,应定期沿竹蔸外侧进行扩穴,扩穴时需将深度增加至25厘米,宽度增加至30厘米,再在竹丛下侧培土,保证竹穴平整。 施肥:在苗木成林后每年5月左右,在竹丛两侧面冠幅边缘开一条规模为50-100厘米沟渠,按照50-100克/丛的标准施尿素,亦可施加0.3千克复合肥,施肥结束后需浇透水。但忌将肥料直接施加在苗木旁,易烧伤竹子。

病虫防治

勃氏甜龙竹的常见病虫害包括笋腐病、根腐病、褐斑病等,最佳的治疗方法即为使用0.1%-0.125%的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喷洒。针对蚂蚁、蚜虫、竹直锥象甲等虫类的杀灭还应使用0.1%-0.125%的甲胺磷、抗蚜威、速杀2000等。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自东至西,广泛栽培于村旁寨边。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缅甸。生长于海拔600-2000米处。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经济价值较高,不仅可作为笋材供食用,还可在市场销售,竹笋本身粗大洁白,生熟可食,味甘甜,还可被用作观赏物。此外,勃氏甜龙竹生态、经济、社会的“绿色产业”,经济价值较高。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来源

  1. 勃氏甜龙竹蓝妖花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