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白背磯鶇
白背磯鶇(學名:Monticola saxatilis)是鶇科、磯鶇屬小型鳥類,體長18-20厘米。雄鳥頭至頦、喉和背灰藍色,腰白色,中央尾羽褐色,外側尾羽棕栗色,兩翅黑褐色,除初級飛羽外,均具白色端斑,下體銹棕色。雌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皮黃色滿雜以黑色鱗狀斑,尾上覆羽和尾紅栗色。特徵均甚明顯,野外容易識別。
白背磯鶇主要棲息於有稀疏植物的山地岩石荒坡灌叢和草地,從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一直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亞高山和高原地帶的岩石灌叢間都有棲息,尤其是有零星灌叢的河漫灘草甸和開闊無林的岩石草坡較常見,冬季也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有時也到村寨附近的果園和田問地頭灌叢中。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季節亦見成鬆散的小群。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分布於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德國南部、瑞士、意大利、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巴爾幹半島、希臘、小亞細亞、高加索、阿富汗、中亞、阿爾泰、蒙古、西伯利亞南部、外貝加爾湖。越冬於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拉伯、非洲東部和中部。
目錄
形態特徵
雄鳥整個頭、頸,上背和肩輝藍色或灰藍色,下背和腰白色或多或少沾藍色,翅上小覆羽與背同色,其餘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色,除初級飛羽外,大都具白色端斑,較長的尾上覆羽棕栗色,其餘尾上覆羽灰藍色,中央一對尾羽褐色或暗褐色,基部棕栗色,其餘尾羽棕栗色、胸、腹至尾下覆羽棕色。
雌鳥自頭頂至腰灰褐色或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在上體形成鱗狀斑。翅上覆羽和飛羽暗褐色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尾上覆羽棕栗色,中央一對尾羽暗褐色,基部棕栗色,外側尾羽棕栗色。頦、喉污灰白色,喉兩側具暗褐色次端斑,其餘下體皮黃白色或棕黃色、具暗褐色鱗狀次端斑。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腳褐色。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峰 翅 尾 跗蹠 雄性 48-58克 185-195毫米 18-20毫米 95-126毫米 62-70毫米 24-27毫米 雌性 50-61克 178-190毫米 17-19毫米 110-119毫米 57-62毫米 25-28毫米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山岩岩壁縫隙間和岩石間。巢呈碗狀或杯狀,主要用枯草莖、草葉和草根構成,內墊有鬚根和細草莖,有時也墊有獸毛和鳥類羽毛,結構較粗糙,隱蔽甚好。每窩產卵通常4-6枚。卵淡藍色或藍綠色、偶爾在鈍端被有少許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3-30毫米×17-21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雛鳥晚成性。
棲息環境
白背磯鶇主要棲息於有稀疏植物的山地岩石荒坡灌叢和草地,從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一直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亞高山和高原地帶的岩石灌叢間都有棲息,尤其是有零星灌叢的河漫灘草甸和開闊無林的岩石草坡較常見,冬季也到低山和山腳平原地帶,有時也到村寨附近的果園和田問地頭灌叢中。
生活習性
行為: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季節亦見成鬆散的小群。地棲性,主要在地上活動和覓食,既能在地上慢步行走,也能跳躍和疾速奔跑,有時也棲於石頭上或灌叢上,慢慢地上下擺動着尾,當發現活動的昆蟲時,才飛去捕食。鳴聲清脆、婉轉。有時與其他鳥混群。炫耀時雄鳥尾羽展開振翅飛行,下落時兩翼及尾展開輕滑而下。
叫聲:包括清晰的「diu-a-chak」及似伯勞的輕柔串音「ks-chrrr」。鳴聲似藍磯鶇,但較輕柔而流暢。[1]
遷徙: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每年3-4月遷來中國繁殖,10-11月遷走。
食性: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分布範圍
世界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法國、格魯吉亞、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國、北馬其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歐洲俄羅斯、中亞俄羅斯、東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存在(非繁殖地):南蘇丹。
存在(通道):巴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
存在(居住地):阿爾及利亞、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塞浦路斯、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加納、直布羅陀、希臘、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伊朗、肯尼亞、黎巴嫩、利比里亞、利比亞、馬里、馬耳他、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尼日利亞、阿曼、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蘇丹、敘利亞、坦桑尼亞、突尼斯、烏干達、西撒哈拉。
滅絕:德國。
遊蕩:比利時、貝寧、科特迪瓦、丹麥、芬蘭、愛爾蘭、日本、列支敦士登、盧森堡、緬甸、荷蘭、尼日爾、挪威、盧旺達、塞舌爾、瑞典、多哥、英國、贊比亞。
中國
在中國繁殖於河北北部,北京,內蒙古東部西林、中部烏拉特旗、伊克昭盟,寧夏.甘肅北部海原,青海東部和柴達木盆地,新疆西部天山、喀什、阿克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皮山和北部準噶爾盆地,偶見於江蘇鎮江。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伯爾尼公約》(Bern Convention)——附錄Ⅱ。
種群現狀
在歐洲,繁殖種群估計為88900-283000對,相當於178000-566000隻成熟個體(國際鳥類聯盟2015年)。歐洲約占全球範圍的20%,因此對全球種群數量的初步估計是89萬-28.3萬個成熟個體,但這一估計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近種區別
相似種藍磯鶇(Monticola solitarius)雄鳥腰不為白色,雌鳥和雄鳥尾上覆羽和尾均不為棕栗色。區別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