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了解矮火绒草

了解矮火绒草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

矮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 nanum)是属于桔梗目菊科火绒草属的一种植物。分布在印度、俄罗斯、锡金、克什米尔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600米至5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低山、高山湿润草地、泥炭地和石砾坡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垫状丛生,或根状茎分枝细或稍粗壮木质,被密集或疏散的褐色鳞片状枯叶鞘有顶生的莲座状叶丛,疏散丛生或散生。无花茎或花茎短至长达18厘米,直立,细弱或稍粗壮,草质,不分枝,被白色棉状厚茸毛,全部有密集或疏生的叶,节间短至上部长达3厘米。基部叶在花期生存并为枯叶残片和鞘所围裹;茎部叶较莲座状叶稍长大,直立或稍开展,匙形或线状匙形,长7-25毫米,宽2-6毫米,顶端圆形或钝,有隐没于毛茸中的短尖头,下部渐狭成短窄的鞘部,边缘平,质稍厚,两面被白色或上面被灰白色长柔毛状密茸毛。

苞叶少数,与茎上部叶同形,但较短小,与花序同长,稀较短或较长1.5倍,直立,不开展成星状苞叶群。头状花序径6-13毫米,单生或3个密集,稀多至7个。总苞长4-5.5毫米,被灰白色棉毛;总苞片4-5层,披针形,顶端无毛,尖或渐尖,或稍钝,深褐色或褐色,超出毛茸之上。小花异形,但通常雌雄异株。花冠长4-6毫米;雄花花冠狭漏斗状,有小裂片;雌花花冠细丝状,花后增长。

冠毛亮白色;雄花冠毛细,有短毛或长锯齿,或上部粗厚;雌花冠毛细,或上部稍厚,光滑或有微齿,花后增长,远较花冠为长,至长达10毫米。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无毛或多少有短粗毛。花期5-6月,果期5-7月。[1]

生长环境

矮火绒草是属寒生小杂类草。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适合于生长在高海拔寒冷山区的气候条件下,生于高山湿润地、泥碳地或砾石坟地。抗逆性强,耐寒,喜湿,但又具有抗旱特性。分布广,变异大,有茎高数10余厘米或无茎,头状花序有几个或1个,或无茎直接生于莲座状叶丛上等多种生态类型。多生长在海拔2700–3400米的高寒草甸上。土壤为高寒草原土或高寒草甸上。

据调查,矮火绒草在中天山北麓是线叶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细果苔草(Carexstenocarp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等为建群种草地的主要伴生种,在西昆仑山海拔3500–4100米的高寒草甸,它仍以主要伴生种出现在线叶嵩草、珠芽蓼和白尖苔草(Carex、atrofusca)为建群种的草地。生长基质地表土层,多为砂砾质化。草层较低,为5–l0厘米,总盖度30%,亩产鲜草40kg。矮火绒草的生境处于高山地区,春季返青晚,通常在5月下旬萌发,7月上旬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9月下旬枯黄。

分布范围

产西藏(西北部、南部、东北部、昌都地区)、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马尔康,理塘,巴塘,道孚)、青海(柴达木、河源地区)、新疆南部(昆仑山、塔什库尔干)、甘肃西北部、西部、中部(肃北、兴隆山,漳县、岷县)和陕西西部(陇县)。主要生于低山和高山湿润草地、泥炭地或石砾坡地。海拔1600-5500米。在陕西是初次记录。在陕、甘可生于海拔较低处。分布于锡金、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苏联哈萨克等地 。

此种分布很广,变异也很大。通常所见的茎高数厘米至十余厘米,有几个或1个头状花序 (f. caulescens),有时无茎,叶较小,头状花序无柄,单生于莲座状叶丛上 ( f. nanum) 后者与此种的原始记载 (C. B. Clke, l. c.) 相符合,也常见于四川西北部(马尔康)。这些变型都有较大的头状花序,花后增长而有青白色的冠毛,和直立而少数的苞叶,故极易辨认。此种与小火绒草 L. pusillum Hand. -Mazz. 和黄白火绒草 L. ochroleucum Beauv., syn. L. leontopodium 有密切的亲缘,前人曾记述这些种的一些中间类型(如 L. nanum-pusillum Hand. -Mazz. 见于昆仑山,L. nanum-leontopodium Hand. -Mazz. 见于昆仑山、天山及西藏西部)。

生境: 高山草甸, 高山湿润草甸, 高山石坡, 河滩, 湖边沙地, 山坡草甸, 石地, 石坡, 亚高山草甸, 沼泽草甸 海拔下限 2800

海拔上限 50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克什米尔地区; 前苏联; 印度北部; 印度西北部

国内分布

内蒙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区, 四川省, 西藏自治区, 中国

主要价值

矮火绒草在草群中出现的较多,但株型小、产量低,草质中等,较耐牧。适口性一般,在放牧前期,不见牲畜采食,中期以后,不论青草或干草,各类性畜均采食,但不表现出优选挑食。绵羊喜食,牛次之,马少食,秋季枯黄后,叶片易脱落,不耐践踏,放牧意义不大。矮火绒草现蕾期的干草在阉牛瘤胃中48小时的消化率较高,可达87.65%,含粗蛋白较高,为13.98% 。

相关的种

与“矮火绒草 Leontopodium nanum (Hook.f. & Thoms.) Hand.-Mazz.”相关的种有:

短星火绒草Leontopodium brachyactis Gand.

红花火绒草Leontopodium roseum Hand.-Mazz.

匍枝火绒草Leontopodium stoloniferum Hand.-Mazz.

参考来源

  1. 矮火绒草植物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