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鄂西玉山竹
鄂西玉山竹(學名:Yushania confusa (McClure) Z. P. Wang et G. H. Ye)是禾本科玉山竹屬植物,別名風竹、拐油竹、華竹、箭竹、龍鬚子、掃帚竹、燒府子、燒火子、油竹。本種用途,竿可蓋房屋及製作毛筆桿和竹筷。
目錄
形態特徵
竿柄長(10)20—40厘米,粗(2)4—7毫米;節間長4—13毫米,實心。竿高1—2米,粗2—7(10)毫米,梢端直立;節間長(10)15—33厘米,圓筒形或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平,無毛,幼時被白粉,具紫色小斑點,空腔很小;籜環隆起,無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節內長3—4(5)毫米。竿芽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芽鱗有光澤,邊緣具纖毛。枝條在竿中下部各節為1或2,在竿上部則通常為3—5,直立或上舉,直徑1—2(3)毫米,各枝還可再分枝。筍紫紅色、紫色或紫綠色,被棕色刺毛;籜鞘宿存,革質,長三角形,被灰色至棕色刺毛(通常在籜鞘背面上部之中央無毛),邊緣具刺毛;籜耳不存在,鞘口具數條長1—2毫米黃褐色易落之繼毛;籜舌截形,無毛,高約l毫米;籜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外翻,腹面基部被微毛,邊緣具小鋸齒,通常內卷。
每小枝具.(2)3—5葉;葉鞘長(2)3—6.5厘米,通常無毛,邊緣具灰白色纖毛;無葉耳,鞘口兩肩各具數條長2—5毫米灰黃色繼毛;葉舌截形,高約1毫米,無毛;葉柄長1-3毫米,背面密生灰色或黃色短柔毛,稀無毛;葉片披針形,長(3)8-13(21.5)厘米,寬6—15(21)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在該面基部沿中脈有灰黃色短柔毛或微毛,次脈4—5(6)對,小橫脈清晰,葉緣一側具小鋸齒,另一側近於平滑。圓錐花序位於具葉小枝頂端,開展,長7—20厘米,分枝細長,光滑無毛,腋間均有小瘤狀腺體,通常在分枝處還具1片小形苞片(有時分裂為纖維狀);小穗柄纖細,開展或略上舉,長5—20(30)毫米;小穗含(2)4—5(6)朵小花,長12—34毫米,綠紫色或紫色;小穗軸節間長3—5毫米,扁平,具白色微毛,頂端膨大成碟狀,邊緣具灰白色纖毛;穎上部具微毛,先端漸尖,邊緣生小纖毛,第一穎長2.5—8毫米,3—5脈,第二穎長6—9毫米,5—7脈;外稃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8—9毫米,先端漸尖,背面有微毛,7—9脈,邊緣具短纖毛;內稃長8毫米,先端裂成2小尖頭,背部具2脊,脊間2脈,脊上生纖毛;鱗被長1—1.5毫米,膜質,脈紋不甚明顯,上部邊緣具纖毛,前方2片半卵狀披針形,後方1片披針形;花葯黃色,基部為箭鏃形,長5—6毫米;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0.6毫米,柱頭2,白色,羽毛狀,長約2.5毫米。果實未見。筍期6—9月,花期4—8月。[1]
生長環境
海拔1000—2300米,生於林下或林中空地。
分布範圍
產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東部和貴州北部。
參考來源
- ↑ 鄂西玉山竹 Yushania confusa千草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