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合鎮隸屬於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轄8行政村。人口密度為329人/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22.13%。有耕地20100畝,其中田8200畝。[1]

目錄

地理位置

二合鎮地處仁懷市北部,赤水河中游,南與茅台鎮交界,西鄰四川省古藺縣,距仁懷市區31公里,茅習公路穿境而過。亞熱帶濕潤季風區,無霜期長,水源豐富,溫熱條件好,適合農作物生長。山巒地形,黃色沙石地質,海拔平均約400米,常年氣溫20℃左右。[2]

人口概況

全鎮轄8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村民組。總人口28663人,總戶數6931戶,其中農業人口28186人,男14581人,現有中共黨員464人,其中男黨員429人。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250元,糧食總產量12311噸,財政收入137萬元,人均純收入1860元,人均吃糧429公斤。

自然資源

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盛產優質花生、辣椒、油菜籽;畜牧產品主要以豬、牛、馬、羊為主;林果產品有臍橙、甜橙、柑桔、西瓜等。適合從事農業產業化開發。境內沿赤水河兩岸民風開化,與外界交流頻繁。沿岸風光旖旎,有"農家樂"等,旅遊產業潛力豐富。

產業結構

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鎮已形成以"早熟蔬菜、訂單紅粱、退耕還竹和畜牧養殖"為特色的四大富民產業。實施蔬菜種植6000畝,退耕還竹10057畝,國酒茅台訂單紅粱生產7000畝,畜牧養殖業也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雙龍、向陽兩村為主的早熟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產品銷往遵義、瀘州等地。紫雲牛肉以肉嫩湯鮮著名。

經濟發展

近年來,二合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好字優先、能快則快、量力而行、奮力而為"的指導思想,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富鎮、新型工業立鎮、紅色旅遊興鎮、黨建工程強鎮"發展戰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步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

扶貧開發

地處赤水河谷中段的二合鎮連續兩個月以來降雨次數屈指可數,降雨量幾近為零,給全鎮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災害,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對此,二合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由鎮黨委書記梁劍雲掛帥,組織鎮直各部門、各村居,聯合開展進行旱情調查、監控和抗旱救災工作,取消雙休日,專門成立抗旱救災工作隊,採取強措施、多途徑開展抗旱救災活動,黨政引領、干群攜手譜寫了激越的抗大旱、保民生之歌。

下田間地頭,查看生產災情。全鎮以村(社區)為單位,按包村包組幹部分工,每個村一名鎮黨委領導掛幫,組成9支旱情調查突擊隊,深入全鎮105個村民組,查看了解、調查統計農作物受災和生產受限情況。

積極發動群眾開展自救工作。從相關部門抽調部分幹部到村與村幹部一同發動群眾積極尋找水源,有的帶領群眾進入大山深處探尋水源,有的組織群眾就近鑿井尋水。全鎮幹部將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站在抗旱救災第一線,與人民群眾共進退。

鋪設臨時管道,引水抗旱。該鎮劃撥資金10萬餘元,購買水管13700米、水泵50台,用於鋪設臨時管道,從赤水河、月亮田水庫等引水至農戶家中和乾旱的田間地頭,並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維護工作,確保管道發揮應有效力,切實解決農戶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成立送水隊,送水入戶。部分地處高山的農戶,住地附近水源乾涸,基本生活用水無法得到保障。針對這個問題,鎮政府抽調領導幹部15名組成送水隊,調撥該鎮自用的兩輛皮卡車和一輛消防車作為專用運水車,在各村幹部的全力配合下,按照先邊遠後集中、先特殊後一般的原則,對柏楊、同民、雲柳等缺水重點村,堅持每天將清水送到最需要的群眾家中全力解決好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共送水39車次,計48噸,解決飲水特別困難群眾82戶316人的生活基本用水。

大旱無情人有情。儘管旱情尚在持續,但二合鎮3萬多全體幹部群眾在二合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正在廣途徑、多措施將抗旱救災引向深入,以奪取抗旱鬥爭的最後勝利。[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