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富室艺文空间
二富室艺文空间工艺文绘创作展览与艺文活动空间,位于台北大稻埕迪化街旁巷弄,主张 : “用的美学”,将亚洲各国生活日常使用器皿,透过展览与展示的方式呈现,推广“生活美好体验”概念,不定期举办工艺体验与讲座。[1]二富室艺文空间依不同展期,呈现多元创作展售,提供作品与民众艺术交流的温馨空间。[2]在此展出的艺术家有天目大师邵椋扬、林炎霖、林耀明、罗士廉、柴烧艺术家麦智通、许俊翔、画家王姝然、曾娇媛、陶艺家小丸和器、黄筠筑、周雯君、姚怡欣、邱中均..等。
目录
【紫砂清韵百壶藏展】
2020年10月 香港艺术家罗士廉“依伴〈Being There〉”陶艺个展
罗士廉,香港艺术家,从事陶艺、混合媒材(mixed media)、装置艺术等创作超过30年,现居台湾高雄,创立大陶工作室(Cobo Ceramic Workshop)。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参与多国驻村艺术家计画,作品获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日本滋贺县立陶艺之森陶艺馆及美国科勒艺术中心(John Michael Kohler Arts Center)收藏。
依伴〈Being There〉的诞生,始于罗士廉移居台湾后的感受,“我相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关系存在于人海中,台湾是很开放的社会,能够接受不同种类的关系,呈现出大同社会的美好样貌,因此想透过捏陶尝试把关系做出来。”罗士廉以实用性高的花器开始,思考如何呈现每一段关系,以及背后的故事。
“有些花器是两个一组,有些多个一组,看上去高矮胖瘦未必相同,但再仔细观察表面处理手法、整体造型等特征是很容易找出共通点;关系是很微妙的,可能从外在看似发生冲突,内心却不一定,之间可能已经找到彼此接受的调和状态。”陶器创作在罗士廉手里看似优雅悠缓、水到渠成,实已与水、火、窑、时间和感受产生诸多变化,全来自这几十年的经历,包含年轻时透过绘画启蒙艺术细胞,却一头栽进陶艺世界;他向来聚焦实用性,也曾创作充满反叛反讽性格的装置艺术,每个能量与灵感都通过他的好奇与观察叠加在一起,并以自己的语言诉说。
罗士廉近几年的作品开始慢慢融入人生观“做任何事情不要留有遗憾”,他认为这句话不只是艺术,也包含人生,想陪家人就不要等、想做陶就用心做到最好,没融入生活与灵魂的作品无法感动到人。“我相信艺术本来就有治疗作用。”罗士廉来台湾不久后,香港爆发反送中大游行,这场抗争撕裂著皮开肉绽的民众与社会,也包含远在异乡的他,“很多家人、朋友都在那里,整个社会氛围十分疯狂,自己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nothing you can help的感觉让人很焦急,陶艺在过去一年发挥了重要的角色,让我整个人专注在工作室里,从内心调整起自己。”罗士廉摸著陶捏著土,随著时间慢慢沉淀心情,感悟到:“当你无法改变外界环境时,只能改变自己,同时将好的、美的东西呈现出来,分享给他人,试著用正向角度去生活。”这半年,罗士廉创作出60几件忠于内心、与过往不同的作品,都能在依伴〈Being There〉个展看得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