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放
於天放(1908.4.9一1967.5.3),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抗聯著名將領。原名於樹屏、於九公,又名王文禮。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三道溝屯人。
於天放 | |
---|---|
1924年就讀於齊齊哈爾第一工業職業學校,是齊齊哈爾學生運動的領袖,也是齊齊哈爾最早的黨組織直屬中共滿洲省委龍江特別支部的創始人。他參與創建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抗日武裝巴彥抗日游擊隊。他是東北抗聯軍歌《露營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奇蹟般的從日本憲兵隊的牢房裡逃脫。他創作的回憶錄《牢門脫險記》在20世紀50年代曾發行90多萬冊。他是被毛主席當面誇讚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傳奇人物。[1]
目錄
人物簡介
於天放(1908-1967) 黑龍江呼蘭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中共齊齊哈爾特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抗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黑龍江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省參議會議長、黑龍江省法院院長等職。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軍區副政委、黑龍江省副省長、中共牡丹江地委第二書記兼專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黑龍江大學校長。「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迫害。1967年5月3日逝世。「文化大革命」後組織為其舉行追悼會,平反昭雪。
生平紀略
於天放,原名於九公,曾用名於樹屏、王文禮。1908年4月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白奎堡三道村,祖籍山東登州。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東荒開禁,於家從山東逃荒來東北,經過幾十年辛勤經營,在三道村已成當地的一個大戶。1925年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正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甲種工業學校讀書的於天放和同學張甲洲、魏祖舜找到法專、農校和一中學生串聯,共同組織全市中等學校的學生上街遊行示威,抗議日本帝國主義槍殺中國工人的暴行,聲援上海工人的反帝鬥爭。1928年秋,於天放以黑龍江考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平清華大學第四級經濟系。1929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1年5月經中共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張甲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清華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他參加了北平大學生南下向南京國民政府請願示威的抗日救亡活動。1932年春,他和張甲洲、張文藻、張清林、鄭炳文、夏尚志等五名東北籍大學生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悲壯路程。在中共滿洲省委指示下,5月16日在巴彥縣七馬架子成立了打響中共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江北獨立師」(黨史、軍史稱巴彥抗日游擊隊),張甲洲任總指揮,於天放任特派員及交通情報站負責人。1933年3月於天放被滿洲省委派遣到齊齊哈爾組建滿洲省委龍江特別支部並任書記。1933年10月起,於天放到下江富錦,和在當地潛伏的張甲洲二人在富錦「野火春風斗古城」,建立中共秘密組織;策反富錦頭道林子警察署長李景蔭,帶出87條槍投奔抗聯獨立師;為松花江下游各抗聯部隊提供軍事情報及物資援助。著名的抗聯獨立師七星砬子兵工廠的技術繪圖設備,即是張、於通過獨立師輸送的。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開始。8月28日,張、於二人轉入東北抗聯獨立師(11月改編為東北抗聯十一軍),途中張甲洲不幸犧牲。於天放隨即任獨立師隨軍學校教育長、十一軍(轄一個師)一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於天放隨李兆麟將軍指揮的由東北抗聯六軍教導隊與十一軍一師組成的第三批西征部隊,從綏濱薄鴨河遠征至海倫八道林子。西征部隊歷盡險阻,轉戰千里,減員幾近三分之一,終於達到預期目的,保存了北滿抗聯的主力部隊和骨幹力量,為後來在廣闊的黑嫩平原依託大興安嶺開展平原游擊戰奠定了基礎。[2]
英雄事跡
1939年1月,於天放任西征後成立的東北抗聯「西北臨時指揮部」第三支隊政委。5月東北抗聯第三路軍(下轄三、六、九、十二支隊)編成後,李兆麟任總指揮,馮仲雲任政委,於天放任第六支隊政委。他和王明貴,張光迪支隊長率領部隊「於每年青紗帳起時,深入龍江廣坦,開展游擊戰爭。他們經常活動于海倫、北安、綏化、拜泉、青岡、蘭西各縣,不辭雨雪風霜,不怕槍林彈雨,始終堅持着這個為解放東北人民的偉大鬥爭」。1941年東北抗日游擊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關東軍的總兵力已達31個師團,人數近85萬,號稱百萬。根據1940年3月東北抗聯領導人與聯共及遠東國際代表達成的《指示提綱》,東北抗聯一、二、三路軍逐步轉入蘇聯遠東A、B野營地域,後組成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1941年12月,於天放率三路軍六、九、十二支隊主力100餘人至A野營整訓。1942年2月12日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在梧桐河呂家菜園子中敵埋伏壯烈殉國。2月19日,周保中、李兆麟任命於天放為三路軍軍政特派員返回東北接替中共北滿省委書記、三路軍政委金策的工作。1944年1月,金策率張瑞麟小部隊經二個月的長途跋涉到達A野營後,此時整個東北戰場上只有於天放領導的東北抗聯三路軍留守部隊孤懸敵後,在同日偽軍進行着你死我活的戰鬥。教導旅命張瑞麟立即組織六人小分隊於3月底回東北尋找於天放的留守部隊,但因聯絡失控未果,於8月折返蘇聯。於天放在《牢門脫險記》一書中寫道:「東北是我的家鄉故土,我愛祖國、我愛東北、我愛家鄉、我也愛樹海無邊的興安嶺,不管敵人怎樣兇惡殘暴,抗日鬥爭的怒火是不能被壓下去的,我決心埋屍故土,也不離開東北一步!」
1944年12月19日因壞人告密,於天放及部下孫國棟、杜希剛、於蘭閣(龍光濤)、劉文祥、王明德在綏稜縣上集鎮宋萬金屯(今天放村)、綏化九井子、長山小五部被日寇逮捕。於天放先後被關押在慶安警務科「留置場」和北安省警務廳特務分室秘密監獄。面對日寇兇殘的「威迫利誘逼降策」,於天放以其豐富的對敵鬥爭經驗,大智大勇、堅貞不屈與日冠進行了殊死的較量。終於1945年7月12日同另一名抗聯戰士趙忠良打死日本看守特務石丸兼政成功越獄,並在人民群眾掩護下脫險。「滿洲國」報紙驚呼:「於天放逃跑,滿洲國失去一大半」。日寇出百萬元懸賞,還組織了瘋狂的大追捕,逼迫數十萬中國老百姓「拉大網」搜尋。這是日寇在「八·一五」前夕對東北抗聯最大規模的軍事政治行動。對於同日寇面對面的鬥爭,於天放早有思想和心理上的準備,1940年2月,在給三路軍總指揮部的信中,於天放寫道:「天放是革命者,我已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一切,為了爭取民族解放的最後勝利,為了中華祖國獨立、自由而流盡最後一滴血,任何困難是能夠克服的……」
傳奇人生
1924年他就讀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第一工科職業學校,是齊齊哈爾學生運動的領袖。他是抗聯領導人李兆麟的戰友,率領抗聯部隊橫掃松嫩平原。他是東北抗聯軍歌《露營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奇蹟般地從日本憲兵隊的牢房逃脫。他就是被毛澤東主席稱讚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傳奇人物於天放。
青春之歌
於天放,原名於九公,1908年4月9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自幼聰明好學,9歲入私塾,10歲入呼蘭縣立小學,14歲就讀於呼蘭縣模範中學。1924年8月考入設在齊齊哈爾的黑龍江省第一工科職業學校,學習採礦專業。他在這裡與後來的抗日名將張甲洲相識。
1927年9月20日,為抗議日本出兵山東,齊齊哈爾的各界人士舉行大示威,於天放與其他學生領袖一起組織領導省立一中、省立師範、政法專科、農職校等8所學校的數千名學生進行示威遊行,並包圍了日本駐齊齊哈爾領事館。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派大批軍警對學生運動進行鎮壓,開槍打傷多人,還將於天放等8名學生代表逮捕。當局迫於社會各界輿論的壓力和愛國人士的大力聲援,被捕學生兩日後被釋放。但是,於天放等人卻被學校開除了學籍。
1928年8月,於天放考取了清華大學經濟系。他在齊齊哈爾第一工科職業學校的老同學張甲洲則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他與張甲洲、馮仲雲等許多優秀青年來往密切,積極參加進步活動。1931年5月1日,經張甲洲介紹,於天放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按照黨組織的指示,他迅速發動和組織北平學生及進步教師進行遊行、罷課,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籲請政府抗日。
馳騁疆場
1932年4月,於天放跟隨中共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張甲洲來到哈爾濱。在滿洲省委的領導下,5月16日,第一支共產黨領導的當地抗日武裝——巴彥抗日游擊隊,在巴彥縣西部山區正式成立,隊員200餘人,張甲洲擔任總指揮,於天放任特派員,負責地下交通情報工作。
「七七事變」後,松花江下游反日游擊運動高漲,祁致中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在富錦縣十分活躍。為使隊伍迅速擴大,祁致中邀請張甲洲和於天放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1937年10月,獨立師發展到1500餘人,在北滿抗日聯軍總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的幫助下,獨立師改編成抗聯第十一軍,祁致中任軍長,於天放被任命為第十一軍隨營學校教育長
1940年春,於天放擔任了東北抗聯第三路軍6支隊政委。為轉移敵人討伐部隊的注意力,於天放派出隊伍到綏稜、海倫、木蘭等地活動,他則率部隊與討伐的敵人在密林中兜圈子。當時抗聯沒有後勤保障,傷員救治和吃飯是兩大難題。由於敵人集中大批兵力採取「鐵壁合圍」「篦梳山林」的戰術,對抗聯隊伍進行「毀滅性掃蕩」,抗聯無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區活動都十分困難,不斷遭受到敵人的襲擊。為了保存實力,抗聯的主力部隊從黑龍江過境進入蘇聯休整。於天放按照第三路軍總指揮部命令,率百餘人進入蘇聯境內。
1942年2月春節剛過,抗聯總部任命於天放為軍政特派員,回國組織地方群眾工作。於天放小分隊的活動讓日偽軍驚恐不安,敵人開始四處張貼布告,懸賞緝拿於天放等人。小分隊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處於內無糧草,外無群眾支援的困境。為了保存實力,於天放帶領小分隊20餘名隊員退到綏稜豐水山的原始森林中建造了密營,又在東南十幾里外建造了前營。於天放和戰友李兆麟、陳雷創作的東北抗聯軍歌《露營之歌》第四段的《冬征》里也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艱苦生活和堅強鬥志:「朔風怒號,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偉志兮,誓挽狂瀾(何能消減)。全民族,各階級,團結起,奪回我河山。」
牢門脫險
1944年12月19日,由於漢奸出賣,於天放在綏稜縣宋萬金屯小學被日偽警察抓捕,後被關入慶安縣監獄。1945年1月9日,敵人用專車將於天放從慶安轉押到北安省偽警務廳特高課收容處。這所監獄有堅固的鐵窗,三道鐵門,3米高的圍牆,從看守到伙夫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於天放被關押在2號牢房。
剛開始,日本特務向於天放大獻殷勤,噓寒問暖,端來好飯好菜,還不時故意訓斥看守招待不周,妄圖軟化利誘於天放投降。於天放則與敵人鬥智鬥勇,日本特務在百般勸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露出了猙獰面目。他們開始用鞭抽、打手板、夾手指、灌辣椒水等各種刑法。儘管於天放在受刑中一次次昏死,又一次次被冷水澆醒,但他卻守口如瓶,沒有透露任何信息給敵人。
於天放雖然身受重刑,但他不甘心坐以待斃,始終考慮着如何越獄。他利用放風的機會摸清了看守的位置及看守放置鑰匙的地方。他與關押在3號牢房的抗聯3軍偵查排長趙忠良悄悄擬好越獄計劃。7月12日凌晨1時左右,於天放以解手為名讓已喝得醉醺醺的看守打開牢門。這時,趙忠良也敲門說要解手,看守毫無顧忌地上前打開3號牢門。於天放見時機已到,從身後拿出剛剛從牆上摘下的烙鐵砸向看守,趙忠良也撲上來幫忙。兩人制服看守後,從他身上掏出鑰匙,悄悄打開三道鐵門,翻過圍牆,消失在黑暗中。敵人發現於天放和趙忠良越獄後,立刻組織拉網式搜查。於天放和趙忠良為了縮小目標,二人便分開行動,相約在北安鐵路橋會合。
可是,於天放沒有等到趙忠良。他隻身離開北安向西走,晝伏夜行,時而躲進野地,時而躲在百姓家。1945年8月16日,於天放走到老萊村時,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他與村民們一起歡慶勝利。
龍江歲月
1945年11月初,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周保中任命於天放為中國長春鐵路護路總監。沒過多久,他回到哈爾濱見到了東北局副書記陳雲。12月,陳雲委派他回北安,擔任黑龍江軍區副司令員,於天放又投入到建立人民軍隊、剿滅土匪、保衛民主政權的工作中。1949年4月12日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併,成立新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為省會,於天放回到了他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第二故鄉齊齊哈爾,歷任黑龍江軍事部長、黑龍江軍區黨委副書記、副政委,負責軍區的政治工作和幹部工作。
1951年11月,他撰寫的回憶錄《牢門脫險記》由東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讀物,後經東北人民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等多次再版,發行90萬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最暢銷的紅色圖書。1954年8月,松江省併入黑龍江省,於天放離開齊齊哈爾,擔任新成立的黑龍江省政府副主席。在那年的國慶節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與於天放握手時,以詼諧幽默的湖南鄉音說道:「天放,抓不到;今天,見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