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果·明斯特伯格
於果·明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1916),德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應用心理學之父」,電影方面主要研究電影心理學,於1916年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電影理論著作,也是電影理論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論著作。
他從電影的感知入手,論證電影是一門藝術。分別研究了「現象領域」和「本體領域」。
目錄
人物生平
出生於德國東部但澤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木材商,母親是藝術家,還有三個兄弟。明斯特伯格童年生活幸福無憂,在輕鬆且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氛圍影響下,他對寫作、大提琴、考古、希臘語和阿拉伯語都具有濃厚興趣。不幸的是,在他不滿20歲時,父母雙亡,使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轉變。
1882年,明斯特伯格在但澤大學預科畢業,進入日內瓦大學學習法語和文學,半年後轉入德國萊比錫大學,由此奠定了他一生的學術方向。
1883年,剛到萊比錫的明斯特伯格,立即被威廉·馮特的講座所吸引,決定投身於心理學。從此他師從馮特,並於1885年加入名聲日隆的萊比錫實驗室。在這裡,明斯特伯格受到了正規的實驗心理學訓練,這對他日後的學術造詣有巨大的影響。
1887年,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在弗萊堡大學先後擔任講師和助理教授,先後主講醫學和哲學。但他出於研究需要,在業餘時間私下講授心理學,並自己出資在住所建造了一座心理學實驗室,進行時間、知覺、注意力、學習記憶等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許多國外的學生。
1889年,在巴黎首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明斯特伯格與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一見如故,1892年,明斯特伯格應詹姆斯之邀,到哈佛大學擔任了三年實驗心理學客座教授,期滿後繼續回弗萊堡大學任教。兩年後,由於一再被邀請,明斯特伯格重返哈佛大學講壇,任心理學教授,並接管了由詹姆斯創設的心理實驗室,成為詹姆斯機能學派的繼承人。
1898年,他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8年,又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主席。1910年,他曾被哈佛大學作為交換教授派往柏林,並在柏林參與建立「美國—德國協會」。他還當選了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特別研究員,曾被《美國科學家》期刊評為僅次於詹姆斯的心理學名人。
1916年,在哈佛大學德拉克利夫女子學院的講堂上,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53歲。逝世時美國心理學界沒有一篇悼念他的文章。
理論貢獻
他從電影的感知入手,論證電影是一門藝術。分別研究了「現象領域」和「本體領域」。前是科學,格式塔心理(完形心理學)、後是美學,康德的美學。
主要著作
意志的活動:Activity of will. 1888
心理學基礎:1900
Principles of education. 1905
論證人席:On the Witness Stand: Essays on Psychology and Crime. 1908
Psychology and teacher. 1909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1909
Vocation and learning. 1912
心理學與工業效率: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1912
Psychology and Social Sanity. 1914
心理技術基礎:1914
一般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Psychology, General and Applied. 1914
電影:心理學研究:The photoplay : A Psychological study. 1916
明天:Tomorrow. 19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