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
於永(?-前20年),西漢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於定國的兒子。
於永少年時嗜酒無行,三十歲持節改正。擔任中郎將、長水校尉,父親死後,襲封西平侯。以禮居喪,孝名遠揚。以列侯為散騎光祿勛,官至御史大夫(前22年—前20年),尚漢宣帝長女館陶公主。
目錄
生平
於永[1],西漢時期丞相於定國之子,於永承襲了父親於定國的爵位。於永年少時因嗜酒而多有過失,年近三十時卻改變志節修養品行,並依靠父親的蔭澤出任侍中中郎將、長水校尉。於定國逝世時,他遵照禮儀居家守喪,以孝道而聞名。於是以列侯的身份授任散騎光祿勛,官至御史大夫。並娶館陶公主劉施為妻。劉施是漢宣帝劉詢的長女,漢成帝劉驁的姑母,賢惠而有德行,於永也因賢良而被選為駙馬。皇上正準備拜於永為宰相時,於永卻逝世了。
轉性厚德
公元前50年,劉施到了成家的年齡,宣帝選准了丞相於定國的兒子於永。這位於駙馬,出生在丞相家庭,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年輕時,酗酒滋事,整天無所事事,不學無術。劉施嫁他後,恩威並施,大明正義,使他收斂續多,於永決心悔過自新,重新做人:戒除酗酒惡習,專心習讀經書,專攻治國之道。幾年下來,好像變了一個人,30歲那年,晉升中郎將,人長水校尉。在漢代,為官最看重的是孝道,於定國死後,其子於永在父親墓前一連守孝三年,為世人稱頌。這於永還真爭氣,一直做到御史大夫。
駙馬古渡口
漢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黃河又在館陶一帶決口,4郡32縣受災,淹沒田地15萬頃,沖毀房屋四萬多所。館陶公主劉施和駙馬於永,從京城不遠萬里來到封地查看災情、慰問災民,從朝廷帶來錢糧賑災,並且免除稅賦用於發展生產,搞好自救。公主和駙馬來到位於縣西的屯氏河渡口時,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後,一睹公主芳容。屯氏河邊,岸上歡呼的人群,河裡駙馬公主在船上招手示意。真是「沙頭立馬旌旗動,浪里浮舟鼓吹名。」後來,駙馬古渡被列為古館陶縣八大景之一。
參考文獻
- 《漢書》於定國列傳
前任: 匡衡 |
西漢光祿勳 第五十五任 前37年—前22年 |
繼任: 薛宣 |
前任: 王章 |
西漢御史大夫 第五十五任 前22年—前20年 |
繼任: 薛宣 |
前任: 父於定國 |
西漢西平侯 第二任 前40年—前20年 |
繼任: 子於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