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也退
云也退,生于1979年2月26日,上海人(上海市卢湾区),自由作家、书评人、译者,开文化专栏,写相声剧本,出过四个思想传记类译作(《加缪和萨特》、《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开端》等),《自由与爱之地》系原创作品首次出版。[1]
云也退开设博客"写下就是永恒",提供丰沛的书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单。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原版主,著名书评人。[2]
目录
个人经历
小时候,父亲想要激起他对语言的兴趣,让他听相声。他起先没怎么在意,后来越听越觉得有韵味。小时候的云也退读书并不多,文学书更是仅限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少数几种。但他就有种恃才傲物的表现欲,特喜欢在语文课上纠老师的瑕疵。[3]
对书的狂热,始于大学毕业之际。毕业前,他和女友陷入恋爱—失恋的循环,“相爱相杀”。分手后,他避开了所有她在的场合,包括穿毕业服、拿毕业照和所有的同学聚会。
毕业后他不想工作,确切地说,是什么都不想干。他去考研,连续考了两年,都因为老师对他专业课的答案不满意而落榜。但正是那两年,他窝在家里读了一本又一本文学书,从纪德、康拉德、加缪、贝娄、英国作家Robert Graves、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到墨西哥文豪卡洛斯·富恩特斯。
在大学里他读到一篇书评,评论的是德勒兹的访谈录《哲学与权力的谈判》,他很惊艳。喜欢法国思想,就是从德勒兹开始的,蒙田、加缪、巴什拉尔,萨特......“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特别善于凝视、思考的人,给他一根蜡烛,他会研究半天。”他认为这种凝视产生了美感。
不止是美,他还喜欢从这些人的文字里读出的气氛、意象和色彩,这是让他能够和作者产生联结的“场”,在这个“场”中,作者的轮廓清晰可辨,他能看见他们是如何蹙眉凝思、如何激动昂扬、如何将自己的心血浸润进文字中去的。
书评,开启了他的另一个世界。他喜欢和作者对话,喜欢琢磨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写下一篇篇书评,既是致敬那些恃才而骄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的同命人,又像是向他们宣战:“如果我佩服他,他就是等着我来颠覆他,等着我来遗忘他的。”
云也退有过将近十年的上班族生涯。他换过七份工作,做过办公室的实习生,做过秘书,当过记者、编辑、广告公司策划等等,他对工作的要求不高,但他追求约束少、“必须清闲”。
他把对职业的理解写在了书中:“‘职业’是个形容词,意味着把工作合理分配给相关人,确保流程上各部件的运转良好。效率的背后总有一双精明冷酷的眼睛。”
就像阿摩司·奥兹不喜欢“永恒”这个词,云也退不喜欢“职业”这个词。他的每一份工作都不超过两年,他尤其喜欢这种不稳定感。“我总在质疑自己,我对庸常的、一成不变的节奏总是怀疑的。”
他享受在每一个角色上不停地切换,与其说是厌恶固定的身份,不如说是恐惧。他无法忍受身份的捆绑,极力想要逃离无形的束缚:比如职业,比如那个没有书房的家。
所以他总是任性,总是出逃。这种任性,被他赋予了一种浪漫主义。
发表部分文章
《牢狱化阅读》
《距离之外的阅读》
《我不喜欢"永恒"这个词》
《水产养殖实习日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移民的身份》
《谁惧怕埃利亚斯?卡内蒂?》
《以色列纪行,哪儿都是圣地》
云也退:阿伦特为什么是错的?[4]
云也退:阿林斯基,希拉里和奥巴马共同的精神导师[5]
云也退:相声里的计划生育[6]
个人评价
云也退 【读品】书评人,开设博客"写下就是永恒",提供丰沛的书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单。
云也退,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原版主,著名书评人。(翻译工作者)
云也退经典名句
1、对路上的点滴,我记得特别清楚,有时比目的地的风景还清楚。我甚至还记得在路上时我在想些什么。就在眼下这一次旅行的途中,我一直惦记着三年前,在同一个国家、同一条铁路线旁边的售货机里掏出来的糖球。这些机器就安置在铁路车站上,大大的圆玻璃罩,球的颜色十分鲜艳,即使色盲也能看出它们是甜的。[7]
鲜艳的东西在自然界里往往有剧毒,我对它们一向视而不见,但那天,等了三十分钟火车后,耗尽的耐心早就转化为好奇心了。我决定跟大玻璃罩子做次交易。
2、我合上书本,关掉网页,让头脑在枕上落位,静悄悄地滑向梦乡。今夕何夕?中东的酷暑之夜,内奥·茨马达把时间都冰冻了起来,而四季依然轮转,羊群还在哒哒地散步,嘁嘁嚓嚓地吃草,星星点点的种籽随风飘扬……足够止住所有的思考,安放未有寄托的人心了。无人出工的日子,小村智能化地安排着人们每日需要的一切:面包在烤箱里慢慢地翻滚,锃亮的钢刀穿过砖那么厚的豆腐块,横三刀,竖四刀,西芹从刀刃上走过,变成一段一段的,白菜哗哗地卸掉层层叶片,一百多只西红柿排着队跳下水池冲洗干净,钢勺将它们挨个拍扁,扔进炖锅里同鸡蛋会合……水枪吱吱地叫,肥皂沫漫过了食堂的地板,葡萄酒迹和腌橄榄的咸浆随水漂去。
3、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国人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把大梨让给年长者,这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唯一答案,一个道德性的结论。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传授了这个道理”。 雅各露出了了解的表情,但他的额肉在眉心堆积了起来。“你知道我们会怎样讲这个故事吗?我们会说,父亲把一块蛋糕拿到他所有的孩子面前,然后把餐刀交给最小的孩子:现在由你来分这块蛋糕,但是……” “但是分完之后你只能拿走尺寸最小的一块。”
4、对于那些1948年后就没搬过家的老人来说,房子不是按揭贷款买来的,而是挖土采石,一锹一锨、一砖一瓦盖成的。他们不愿看到劳动的传统在第三代那里断绝,于是,老人一有机会就要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创业故事:我们很辛苦,我们背砖、种树、修路,起早贪黑。孩子们听到这里,也难过得吃不下玉米片了:“爷爷,你们过去是阿拉伯人吗?”在他们的成长记忆里,这些活儿都应该是阿拉伯籍雇工干的。[8]
博客文章
浪漫的人在不浪漫的时代 云也退
“我谴责并诅咒你们的战争,但是我不想这样活着,请把我打死吧!”黑塞在1933年一封致友人书信中写道,谈的是自己1914年时的想法,那年他已经很有名望,德国上下都希望他能在此刻出来,为即将出征的军队、为武装起来的国家打打气。8月,黑塞应征加入德军,不过身份是“战争志愿者……[9]
恩仇与运气:以色列建国的关键时刻 云也退(for 网易)
以色列建国65周年,媒体披露了一个消息。以方正在与大英国家图书馆商谈,要把一份文件原稿借出来到国内展出。那不是别的文件,正是《贝尔福宣言》,它有望在2015年展出于特拉维夫的独立大厦里,这将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65年前的5月15日,正是“……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 云也退
聂鲁达被开棺验尸了,这是前阵子文学世界最大的新闻之一,人们对他的死因一直很感兴趣,现在终于下手了。1973年9月11日,智利民主政府遭皮诺切特政变推翻,聂鲁达的挚友、社会主义者阿连德也惨死枪下,十二天后,聂鲁达本人在圣地亚哥去世,官方公布的死因是心脏病,不过一直有传闻说他是……
乔治·奥威尔夫妇在西班牙 云也退
“假使我们住在地球的两极,我给他拍一份电报叫他‘快来’,他就会过来,”艾琳·奥肖内西有一次谈起哥哥劳伦斯时这样写到。“但乔治就不会。对他而言,工作是第一位的。” 这里的“乔治”便是她的丈夫的笔名:乔治·奥威尔(原名是埃里克·布莱尔)。这位被普里切特誉为“一代人的冷峻……
而今四面八方取代你 云也退 (原载《深港书评》)
再也没有大观念了,世界一加速旋转,它就被甩到了二次元空间里。一百年前某人说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是真的想去做点什么的,今天我说同一句话,表明我相信一种共同体取向的社会化生存,一个愿景,仅此而已。一百年前的列夫·托洛茨基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性应……
我们都是人 云也退 (载《都市快报》)
卡佛在加利福尼亚读书时,有次在两本杂志上各发表了一个短篇和一首诗。他很高兴,后来,那时他已经结婚,跟妻子开车出去转了一圈,还在朋友圈里周知了下,颇为得意。这首诗叫《黄铜戒指》,所刊杂志《Targets》早就停办,同一期刊中还有后来与他齐名的布考斯基的一首诗。不……
如果那时没有相机 云也退 (首发腾讯-大家专栏)
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里,人们朝四面八方摁着快门,教堂里光线很暗,他们举起的手立刻淹没在了一片漆黑之中,连闪光灯都不见威力。在一些有牧师讲道的地方,拍照的人就沉默着站到所有听讲者的背后,尽量显得他们也很虔诚似的。圣墓大教堂所在处是耶稣下葬地,教堂固然雄……
视频
云也退: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参考资料
- ↑ 云也退:一个书评家逃离到以色列写非虚构 来源:三明治微信公众号 2018年01月22日16:11
- ↑ 《地下铁道》:一部奔向自由境界的神话传奇2017年05月16日14:22 来源:思南读书会
- ↑ 黄灿然、双雪涛、皮村……在寒冬里发现文学的一道光 2018/01/22 11:45:41 来源:单向街书店
- ↑ 云也退:阿伦特为什么是错的?云也退微信公众号 2017-01-09 07:49
- ↑ 云也退:阿林斯基,希拉里和奥巴马共同的精神导师
- ↑ 云也退:相声里的计划生育 大家专栏云也退2013-12-09 10:43
- ↑ 云也退经典语录/名句
- ↑ 醉下去!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1日
- ↑ 写下就是永恒——云也退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