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产物化学分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产物化学分会2018年4月25日,在孙汉董院士倡议下,召开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产物化学分会成立大会。天然产物化学分会由云南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并制订了《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天然产物化学分会章程》。张洪彬教授担任首任理事长,来自云南省内的12家理事单位参与会议,包括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分会的成立标志着云南天然产物化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录

相关资讯

【科普系列】大自然的恩赐——天然产物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在抗疟药物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研究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青蒿素[1]作为天然药物的明星分子之一,代表了天然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重要贡献。天然产物的来源了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矿物,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和代谢产物的天然产物,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对于人类来说,天然产物是一个巨大宝库,在医药、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抗疟明星——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团队从我国中医药典籍中获得启发,在我国多家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克服艰苦的研究条件,从中药黄花蒿中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目前其抗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而阻断疟原虫的营养摄取,通常认为其结构中的过氧桥基团是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基团。为了提高青蒿素的药效和改善其溶解性,研究人员在原结构上进行了半合成改造,发展出了蒿甲醚、青蒿琥酯等抗疟新药。目前,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最佳疗法。

带伤兵回家——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2]。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培养皿中意外发现了一种青绿色霉菌,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制于提取难度,青霉素并没有马上得到临床应用。直到1941年,青霉素才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弗洛里、钱恩和希特林团队成功分离,并经过多个研究团队的工艺改良,得以商业化生产。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明,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伤兵的生命。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共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能力。

农作物卫士——鱼藤酮

鱼藤酮(Rotenone)是一种植物来源的天然杀虫剂,存在于豆科鱼藤属植物的根部,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的农药之一。生物源天然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这些物质本来就是生物产生的具有防御功能的化合物,能够抵抗其它竞争者和捕食者。大多数天然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的较低,且具有选择性,环境安全性高,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帮手。南美洲的土著居民最早把含有鱼藤酮的豆属植物作为毒鱼剂,使鱼变得麻木而易于捕捉。19世纪中叶开始鱼藤被用于杀虫剂,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鱼藤酮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而起到杀虫作用,抑制昆虫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传递链,造成细胞缺氧性呼吸衰竭。鱼藤酮是广谱的杀虫剂,能够防止蚜虫、菜粉蝶幼虫、小菜蛾等,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尊贵的紫袍——骨螺紫

在古代欧洲,紫色的衣服被视为珍品。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明确规定,只有皇帝、元老、法官和将军能够穿着紫色的衣服。这种紫色的染料来自古代推罗(今黎巴嫩地区),是染料骨螺的鳃下腺分泌的黄色粘液,在光照下成为紫色,因此被称为骨螺紫。要获得紫色的布料,通常需要杀死骨螺,剖出其鳃下腺在光照下进行染色,或是刺激其腺体挤出染色物质。由于来源稀少,提取困难,这种梦幻的颜色在古代欧洲十分昂贵,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1908年,奥地利化学家保罗·佛里德伦德尔从12000只染料骨螺中提取出了1.4克骨螺紫,其化学名称是6,6’-二溴靛蓝。现代化学工业已经可以采用廉价的苯胺紫、茜素紫等廉价的染料来获得紫色织物,紫色衣服也不再是贵族的专属。不过,天然染料仍然在现代纺织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相对于合成染料,天然染料的颜色自然柔和,通常安全度较高,不易造成皮肤敏感。常见的天然染料有从廖科草本植物中提取的靛蓝,从黄栀子中提取的栀子黄,从茜草中提取的红色染料茜草素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