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淡風輕走石灘(何剛毅)

《雲淡風輕走石灘》是當代作家何剛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雲淡風輕走石灘

深秋時節,雲淡風輕。從主城中心出發,在接龍下高速公路,僅僅七十分鐘車程,即到了山清水秀的巴南區石灘鎮,這裡算是主城的周邊小鎮,地處巴南區東南,與南川神童鎮,綦江隆盛鎮相鄰。鎮裡街道長約一公里,兩側建的樓房高低錯落,街道兩邊也有不少的商鋪。據說全鎮有四千五百餘戶,人口一萬五千餘人。

這個時節人流量明顯不多,順着主幹道出來,經過一坐小橋,兩邊住家戶不少,停下車來正好在一石橋旁邊,路邊景色宜人,還設有一個鎮區遊覽圖。站在橋上可覽清清河水,象一面鏡子似的把山川的秀麗風光映入河中,河水基本沒有流動。靜靜的小河仿佛給這個山村一種夢幻的感覺。

此時一老鄉路過,我便上前與之招呼,詢問道路怎麼走。他告訴我上山就過橋,直行就可到前面水庫。原來我們的目的地就在前面兩百公尺處。我想既然已到了,就讓車先行過去,留下來看一看,然後再步行過去。

老鄉介紹說:過橋就可以上山,前面有一處叫官材石的景點,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可以去看一看。如徑直走前面是昇平湖水庫,再前面是雞公山,解放前的土匪窩就在上面。一聽土匪這個詞我興趣很高,便隨着他指的方向一道向前走。雞公山地勢高、道路險,海拔約一千三百米,當年是有過土匪在那裡搭窩築寨,解放後很久已經沒得人了。現在這一帶非常安全,老鄉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只是聽說過。

來到一顆紅豆樹前,左旁邊是個十幾畝的魚塘,新農村的景色映在池塘中,這是養殖魚的垂釣處,有不少遊客到此釣魚。而右旁邊的河道卻是禁止釣魚的,屬於長江禁漁的範圍,還專門設立了標牌告示。路旁的這棵紅豆樹,不得不說,確實美觀新奇,此時結滿了果實,呈金紅色,已見不到樹葉,紅得像花一般美好,我不禁連連稱奇。

老鄉很熱情,說他就住在魚塘的上面,剛從對面山上撿蘑菇回來,還說歡迎一會上他家去喝茶。分道後我順着近年剛修的鄉村道路,幾分鐘便看到了這個山村的水庫。

水庫正面有一條標語:「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讓我想起了剛才老鄉講的話:「以前我們這個地方很窮,這幾年國家投入了不少錢,修了路,實現了道路村村通,現在日子算是好過了。周圍的村民都新修了房,也增加了不少收入,這裡產的大米是非常好吃的。還介紹說,巴南石灘鎮就是有萬畝「雲端稻田」之稱的石灘大米產地,今年大獲豐收,為當地農戶帶來不錯的收入。目前全鎮形成了優質稻米精加工基地、水稻商品化育苗中心, 「育秧、種植、加工」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正在將石灘大米這個品牌做大做強,種植戶都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水庫兩岸,青山綠水。水庫管理站道路旁邊就是公交車站,標着昇平壩水庫站,公交站建設得不錯,有附近景區圖示簡介,有宣傳欄,便民張貼欄,讓人真正感受到道路村村通就在眼前。

道路靠山一側修改的農舍,形態古香古色,別有情趣,上寫「望江樓」,這是新的鄉村民宿。沿着水庫前行,我進入一排農家新修的房屋,這裡觀湖望景確實漂亮,猶如一個天然的觀景台,讓人情不自禁要多拍幾張風景照片。

院子裡養的不是土狗,而是一黃一白兩條貴賓犬,黃的叫個不停,似是在呼喚它的主人,白色的一隻歡歡喜喜的搖着尾巴跑過來嗅我的褲腳,我停下來與它打招呼,不錯,不錯,真乖。此時分別從院子裡走出兩個村民,先過來的老人約七十多歲,另一位中年人長得結實,叫住了那隻大叫的黃色小犬。我便向老者問道:「老鄉,此地叫什麼名字?」。

「哦!我們這裡叫煎茶溪,就是燒火煎東西的煎。」老鄉看我疑惑的神態特意解釋道。

「家住在這裡真是好地方啊,綠水青山,石橋流水,翠竹園院,美不勝數啊!」我邊指邊贊道。

「是啊,空氣好!空氣新鮮!」老者手指着介紹說,「對面就是雞公山,看嘛!看那個山的形狀。房屋背後叫母雞山,因為山裡有母雞生的蛋一樣的石頭,這一方的人就叫這山為母雞山或雞母山。」

那位壯實的中年接着說:「那都是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對金童玉女,挑了一擔土。說是成都上面漲水,下游三峽就要被大水淹沒,為了讓水不能沖得太快,他們擔土來堵住水。就有人和金童玉女打賭說,你們擔起土從成都走,到晩上都走不攏三峽,金童玉女不信,就從成都那邊過來,結果走到這裡就到晚上了。他們放下擔子一息,那兩籮筐土就變成了前面的雞公山和後面的雞母山,就是現在的雞母寨。金童就變成了下面的金童鎮」。

老者接着指向遠山說:「前面還有鹽茶古道,雙寨山,官材石,犀牛石,仙女石。下面的萬盛橋以前傳說叫萬壽橋,前面的橋叫蜈蚣橋,都有很多傳說。現在周邊修了很多民宿,如宏瑜山莊,樟逸山莊,吳家大院,林莊聚客都是相當於農家樂的民宿,只是我們這裡比較偏僻,遊人不多。但夏天涼快,山上海拔有一千多米,不少來避暑的人都會上山來住一陣子。我們這幾家院子,聽說明年三月可能要把房子給我們粉刷顏色。以前也有城裡人來這裡搭夥吃飯,住一陣就離開了。主要是說我們這水庫邊上風景好,空氣舒服,那都是有文化的人在這裡歇腳。

我不禁感嘆地說道:「好地方啊!」。問兩位老鄉高姓,紛紛表示,免貴姓楊。前面還有一家姓王。我介紹說我們上來就是去魚塘正對着一家,是我戰友的戰友,叫吳安福。老鄉說,對,大家都認識他,早年是退伍軍人回來的,脫貧致富搞得不錯,家業興旺。

告辭兩位老鄉後就近向旁邊王家走去,突然朗朗的讀書聲傳進我的耳中,在背算數九九表,尋聲而去,是王家的廚房,女主人正在切菜煮飯,六七歲的小女孩背誦口訣聲音宏亮,有板有眼,着實讓人感嘆不已。

母女倆見有來人,欲待問訊,我手勢示意繼續,便錄下一段視頻後,再揮手以告別,心中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鄉村教育,鄉村希望的點點滴滴。

時近傍晚,淡雲繚繞,遠山近水,沿途返回,去戰友的老戰友吳安福家,道路旁電杆上高懸的高音喇叭正播報今天的時事新聞:「做好防疫防控,切實落實制度」 …… 「垃圾分類,環保促長遠」 ……一陣時政,一陣歌曲。走在山村的小路上,好一番田野風光,讓我看到了山村的希望。

戰友的老戰友吳安福家,儼然一座鄉村式別墅,大廳正面紅色橫幅「2021年巴南區『巴南工匠』石灘鎮中式烹調初級職業技能培訓班」懸掛在中間,兩旁有序地擺放着桌椅板凳,寬敞簡潔。吳安福熱情地接待着說:「是啊!我們石灘本來窮困,但這些年國家都有扶貧資金投入,本地石灘大米也上了品牌,暢銷各地。村民建房,鄉村建廠,加工業、商業興旺,促進了鄉村大發展。科技進村,技能培訓,培養一人,帶動一遍,教育興農,農民增收,山鄉面貌日新月異,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作為一個退伍的老軍人,搞農家旅遊,搞副業發展,主動帶頭脫貧致富,主動帶動鄉民致富,也算是有所作為,為鄉村振興作出了一點貢獻。」

茶餘飯後,為了表達我對這位戰友的感謝與祝願,以及今天漫步石灘鎮的感受,我即興作詩一首:

雲淡風輕走石灘,七彎八拐進鄉團。

山清水秀農家院,雞鴨鵝禽各自歡。

喇叭高音時事傳,黨群政策下田官。

立冬節氣香菇采,戰友親朋把酒端。

吳安福戰友的子女連連說,叔叔真是詩情畫意,歡迎你們明年春天又來玩。石灘鎮的春天,滿山櫻花盛開,漂亮極了。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回來住幾天,玩得連小孩子都不想離開,現在道路修好了,回來一次都很方便,歡迎叔叔阿姨們到時候再來。[1]

作者簡介

何剛毅,筆名:綠溪。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61年出生在四川眉山東坡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