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陽山景區位於湖南省茶陵縣縣城城西2.5千米處,海拔九百餘米,為湘東名山,是茶陵縣主要風景區。它的雄姿秀色,僅次於南嶽衡山,並且每年7月去南嶽進香的香客有先到雲陽山朝拜的習慣,所以雲陽山又有「小南嶽」之稱。[1]

目錄

歷史淵源

茶陵縣城西5公里處的洣水河畔有一森林公園---雲陽山。雲陽山丹崖翠壁如屏,飛瀑流泉迭見,秀峰幽洞紛呈,集秀、幽、險、奇於一身,素有「小南嶽」,「亞衡山」之謂。 雲陽山因黃帝之子少昊雲陽氏始封於此而得名,是炎帝神龍氏的封地。神龍在雲陽一帶「教民種五穀」「嘗百草」、嘗茶種茶,留下了祈豐臺、茶主茶林的大量遺蹟。 《湖南通志·封建志》記載「遠溯上世,則王者亦常都之。」

《史略循蜚》「榆罔名參廬,居空桑,蚩尤逐之。黃帝殺蚩尤,乃封參廬於路。註:今茶陵露水鄉有露嶺初蓋封於此。」 《帝王世記》記載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於長沙。」 《路史》「崩藏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所謂天子墓者。」

地理環境

雲陽山地處湘贛交界的羅霄山脈武功山系,由雲陽山、天堂山、楊柳山、岩鷹嘴等幾大山頭組成,最高峰天堂山海拔1130米,最低海拔仙人灣110米,相對高差1000餘米。雲陽山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地形多樣,差異明顯。海拔500多米的雲陽仙一帶,在炎熱的夏季氣溫保持25℃。宜人的森林氣候,是遊人避暑消夏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雲陽山山高谷深,溪河縱橫,有大小溪流10餘條。湘江一級支流米水流經公園15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34.57立方米,終年通航。

主要景點

雲陽仙

雲陽仙系佛、道合一的宗教場所。位於紫峰東腋的峰峽環抱之中,古人稱之為「可以避世,可以隱居」的神仙福地。宋代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元代茶陵藉狀元李祁、明代史部主事劉應峰、清代狀元肖錦忠、晚清兩廣總督譚鍾麟等歷代名人所留題詠甚多。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慕名前來控幽攬勝。

張良試劍

雲陽仙左後側,有一斷裂的巨石,高3米,長4米,似被人揮劍居中劈開。刻有「張良試劍」4個正楷大字。據傳張良曾隨赤松子隱此讀書鑄劍。劉邦特上山請張良出山,共圖大業,張以劍未鑄劍劈石,岩石被劈成兩半,遂隨劉出山。

五雷池

相傳古時,雲陽山下常遭旱災,神農命雨師赤松子求雨,屢次求雨,卻未下一點雨。後來,發現掌管這一帶布雨的龍躲進岩縫睡懶覺。赤松子大怒,使五雷法,將神龍鎖在岩縫中,命其向外吐水。這股水匯入山溪,灌溉山下的土地。

觀音岩

雲陽仙后的五雷池西側有一高13米,寬7米的自然石窟。窟門上窄下闊,似向側拉開的幃幕,內置觀音石像,故名觀音岩。窟頂,石岩倒懸;右側崖壁斷層形成一個寬約1.5米的平台上,上枕一約3-4噸重的巨石,巨石的三分之一懸空,使人感到有隨時滾下來的危險,但千百年來穩如磐石。

雲陽諸洞

雲陽山麓溶洞很多。已見諸史志的有秦人、玉華、真仙、麻葉諸洞。南麓有秦人三洞,今下洞可入。洞中鐘乳石遍布,堪稱奇觀。入洞猶入大廳,「廳」高3至4米,闊10餘米,左有溪流潺潺而過,離洞13米處,石乳倒縣,狀若蓮花倒垂,又似牛肝馬肺,當地人稱之為「牛肝馬肺」,下有鍾乳上突,列為廊、柱。西麓的平水鄉水源村溶猶多。當地人稱「水源仙洞九十九。」其中麻葉洞自徐霞客考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後,名播遐邇。

雲陽山道觀

始建於南北朝。宋淳熙十年(1183),改建為雲陽仙道觀,開山道祖是陳善宗。南宋末,改建為紫微書院。明代先後改為雲陽寺、旌忠書院、雲陽仙道觀。此後一直是雲陽仙道觀。「文化大革命」期間,在「破四舊」運動中,神像被搗毀殆盡。1989年,修復了古南嶽宮、慈航殿、三官殿和山門牌坊等部分建築。2006年,按照明、清時的形制,重建原有的宮、殿。

雲陽仙歷經千多年滄桑,時為佛寺、時為道觀、時為書院。儘管如此,都設南嶽宮,主祀南嶽聖帝。讓南嶽聖帝與佛祖、道祖同受一爐香,甚至與孔聖人同受人們朝拜,相安無事,和諧共處。形成雲陽山一個奇物的文化現象。其所以佛教、道教、儒家都看中了這塊地盤,將此視為「風水寶地」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塊地盤是雲陽山靈脈鬱結之處。民間則認為,南嶽聖帝因為看中了這塊地盤,所以在這裡建造南嶽宮,人們認為聖帝看中的地方肯定有「靈氣」。這塊地盤三面環山,背面的山較高,左右兩山較低,像一張朝東擺放的「靠背椅」。民間傳說把這「靠背椅」渲染得神乎其神。說這裡原來沒有後面的山和左、右的山環抱。後來,偷偷下凡到雲陽山天鵝湖洗澡的仙女,見南嶽宮建在峰下,洗澡不便,於是扔下三坨濕泥巴,變成了山,遮擋視線。 於是,雲陽仙道觀又有了幾分「仙氣」。

雲陽仙古南嶽宮後左側有五雷池、試劍岩、觀音岩、一線天等4個岩泉景點。這4個景點連為一體,各逞風采。

白雲寺

白雲寺原名白雲庵,民間稱之為白雲仙。元代及元代以前原是個默默無聞的山野小庵,到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聲名鵲起,香火興旺。原因是曾任雲南鎮守使的段文看中了這塊地盤。段文,字思豐,朱元璋定鼎天下後,時任茶陵衛千戶的段文被徵調雲南戍守,屢建戰功,授明德將軍,洪武十九年(1586)晉升武德將軍。據說段文年青時,有一次登微峰途經白雲庵時,忽然聽到一聲巨響,只見紫微峰山腰崩裂,露出一個巨石,象威武的將軍屹立山腰。茶陵民間流傳一句話:「雲陽山笑,將軍出。」茶陵方言把山崩裂說成「笑」。 段文受到驚嚇,不知是禍是福,便進白雲庵抽了一簽。和尚見他抽的是上上籤,連連祝賀:「恭喜恭喜:『雲陽山笑將軍出』這句話要在你身上應驗了。」他聽了和尚講的這番話,還是不太相信。和尚說,紫微峰是雲陽山的靈峰,白雲庵坐落在紫微峰下,是靈峰的基座。在這裡遇見「雲陽山笑」,是會應驗的。段文從此有個想法,若有出頭之日,一定要重建白雲寺。

洪武二十年(1387),段文解甲歸田後,捐銀三千兩,重建白雲寺,勸捐廟產田400多畝。白雲寺從此紅火起來,僧侶最多時有兩百多人。2012的白雲寺是1992年、2008年按原有形制分期修復的。 白雲寺前的野生茶古代很有名,稱為「白雲茶」,是寺僧飲用和招待香客用的茶茗。

紫微峰與祈豐臺

紫微峰海拔864.7米,是雲陽山第二高峰。峰巔崖壁險峻,奇岩怪石嶙峋,如蹲如立、若躍若騰,峰側岩柱林立。徐客霞在《楚游日記》一文描述紫微峰:「石崖高穹,峰筍離立。」 紫微峰是最佳的觀景點,素有「一峰觀三縣」之說。東觀茶陵縣城,南眺安仁熊耳山,北望攸縣。登峰遠眺,層峰疊嶂,聳碧擁翠,勢若綠潮奔涌,盡呈眼底。如遇雨過初晴,群峰如洗,格外秀潤,半露雲海之上的秀峰,如座座蓬萊仙島。清代詩人譚兆鴻《紫微峰》(集唐句)把「紫微翠」景觀描寫得十分壯觀:「俯視但一氣,諸峰盡覺低。陰陽割昏曉,殘雨隔虹霓。石磴平黃陸,層浪枕碧溪。更起天路近,客到與雲齊。」

遠望東方,茶陵「八景」之首的「洣水環流」景觀歷歷在目。——洣水好似從藍天飄逸而下的銀綢,匯文江、茶水,半抱茶陵城,流經雲陽山洪山廟峽谷,悠悠北去。因文江、茶水兩條支流有時略帶渾黃,因此形成「金線吊葫蘆」的奇觀。夜幕降臨,山城華燈競放,與環城的米水、與燦爛星空交相輝映,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有的詩人把此時此景中的茶陵比作「水晶宮」:「嵑嵑雲陽第一峰,翠微滿眼玉玲瓏。洣水南來西復東,北流宛轉與環同,鄂王城在水晶宮。」(岳飛曾駐兵茶陵城,所以稱茶陵城為「鄂王城」)。 紫微峰又是一處觀日出的好地方。清晨,雲海茫茫,勢若涌潮,紅日噴落而出,雲蒸霞染,似乎舉手可掬。使人走進「日照紫微雲拂檻,潮奔石磴霞染衣」的意境。明代詩人羅懋讚美「紫微曉日」;「日上扶桑海氣紅,紫微朝爽出鴻濛。王矞瑤飛瀑泉聲脆,翡翠凝寒樹影重。鴉帶曙煙來曠野,雁拖秋色過晴空。八弦洞徹清虛處,仿佛蓬萊第一峰。」不少遊客為了在紫微看日出,先一天便登峰野餐、夜宿,一睹紫微日出為快。

紫微峰是雲陽山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正陽峰(海拔963.2米)。紫微峰雖不是雲陽山的第一高峰,但是因為它雄奇挺拔,風光秀美,所以名氣很大,稱之為「嵑嵑雲陽第一峰」。除此之外,就是它的文化底蘊深厚,豐富多彩。每塊岩石、每處石窟,甚至山形山貌都融合了濃厚的文化元素,都附載着神奇的故事。[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