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五棱郭(日语:五棱郭\ごりょうかく\Goryōkaku)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由江户幕府在虾夷地的箱馆(现北海道函馆市)郊外建造的一座星形要塞,于同一时期建成,位于长野县佐久市的龙冈城同样被称为“五棱郭”,但是多数提及五棱郭便是指位于函馆的城迹。 虽然在计划兴建城池时已经使用五棱郭作为名称,但是在建造期间又曾经称为龟田役所土垒或龟田御役所土垒。城池位处的地方本来是湿地,植有大量细柱柳,因此又称为柳野城。 箱馆开港时,原本建于函馆山山麓的箱馆奉行所搬迁至五棱郭。然而,在庆应2年(1866年),江户幕府在城池建成后仅两年,随着江户开城而灭亡,五棱郭由箱馆府接管一段短时间后,在箱馆战争中遭到旧幕府军占领,并且成为其根据地。进入明治时代后,城内除了一栋建筑物外其余全数被拆除,并且改建为大日本帝国陆军的练兵场。其后在1914年改建为五棱郭公园,并且对外开放,自此成为函馆市民的休憩地方和代表函馆的旅游景点之一。 五棱郭获日本政府指定为特别史迹,并且作为“五棱郭与箱馆战争的遗构”而入选北海道遗产。与此同时,五棱郭是由文化厅管有的国有财产,由其授权予函馆市,并且交由函馆市住宅都市施设公社(指定管理者)负责管理。

五棱郭公园 1913年,函馆区长北守政直向陆军大臣提出,免费租用五棱郭,并且改建成公园。陆军方面则回应,只要保持在取得许可时的状态,以及兴建最小限度的小型商店和种植树木等均需要得到函馆要塞司令部首肯,加上在租用期间承担土地建筑物的保存责任和负担相关费用等作为条件,批准了北守的请求 ,翌年作为五棱郭公园对外开放 。另外,函馆毎日新闻为了纪念发行一万号,在1913年开始为时10年,共种植了数千棵染井吉野樱,现在大约剩下1,600棵,五棱郭也因此成为北海道首屈一指的赏樱地 。 1925年,五棱郭归由内务省管辖,并且基于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获指定为史迹。1929年,郭外的长斜坂获追加指定,并且改由文部省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五棱郭也在1952年获指定为特别史迹 。 1954年,在函馆举行的北洋渔业重启纪念北海道大博覧会(北洋博)中,五棱郭成为了其中的第二会场 。在北洋博中,作为“观光馆和馃子大楼”的建筑物在1955年成为市立函馆博物馆五棱郭分馆,由奉行所的复原工程动工开始直至2007年11月闭馆为止,展示了各种与箱馆战争有关的物品。另外,在进行考古调查和复原工程之前,五棱郭的中央位置的广场经常举行运动会和林间学校等 。

晋身为代表函馆的旅游景点 1964年,为了纪念五棱郭建成100周年,在南边新盖了高约60米的五棱郭塔。 自1970年起,每年5月均会举行“箱馆五棱郭祭”,活动包括由扮成箱馆战争中的旧幕府军和新政府军而成的“维新巡游”和模仿土方岁三的“土方岁三大赛”等 。 另外,自1988年起,以五棱郭的土垒和护城河等为舞台,由无偿参与的市民演出,有关函馆历史的“市民创作函馆野外剧”和1989年起在冬季晚上时 ,点亮五棱郭的“五棱星之梦”等直至现在也没有变化。2006年,新建高约107米的五棱郭塔取代了原本的五棱郭塔。 2004年,五棱郭作为“五棱郭与箱馆战争的遗构”入选为北海道遗产,而在旅游方面,在《米其林指南》中“五棱郭迹”和“眺望(五棱郭迹)”均取得两星评价。 奉行所复原 1983年,函馆市为了复原五棱郭,开始进行资料搜集 。与此同时,在五棱郭中心部分的遗构进行确认试掘调查,并且确认奉行所等建筑物的遗构状态良好,及后在1985年正式在奉行所遗构开展考古调查。在1985年至1989年、1993年至2000年、2001年和2005年的四次考古调查中,取得大量有助复原的基本资料 。期间,部分专家组成“特别史迹五棱郭迹保存整备委员会” ,并且在2000年提出“箱馆奉行所复原构思”和2001年提出“箱馆奉行所复原计划(郭内土垒内范围整备计划)”,针对复原整备箱馆奉行所厅舍以及活化公开等,提交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其后,委员会与文化厅达成协议,在2006年获准改变现状,开始施工 。2010年,奉行所的复原工程完工,并且在同年7月29日对外开放。[1]

目录

结构

五棱郭是由护城河包围的五芒星型堡垒以及半月堡(马出堡)组成,堡垒内建有本垒(土垒),内侧则建有奉行所等建筑物。另外,郭外北边则是役宅街。现在国有土地面积,连同郭内外总共为250,835.51平方米,其中郭内则为约12平方米。 外部结构 由于预算有限,加上函馆港开港后,外国的威胁并未有想像中严重,外部结构的工程的规模大幅缩小。最初计划在五处地方兴建半月堡,最终只兴建了一处,而沿内岸兴建的低垒亦只有三处,郭外的长斜坂则是四处。

土垒 挖掘护城河时的泥土,后来用作兴建土垒。本垒高约7.5米、土台部分的阔度为30米、上方的垒道为8米,而垒道过去则是炮台。另外,在郭内入口的最深处建有高约5.5米的见隐垒、护城河的内岸建高约两米的低垒以及郭外则建有高约1米的长斜坂。

护城河 总堀和三处入口的两边均建有阔4米的空堀 。总堀最阔的地方约30米、深度约4至5米、外周总长则约1.8平方公里 。建筑期间,在五棱郭后方约1公里外的龟田川设置了取水口,然后通过埋于地底的引水道将水引入五棱郭的护城河以及供水予郭内外的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到龟田川的河岸维修工程影响,龟田川的河水无法流向五棱郭,护城河的水位因此下降,水质亦同时开始恶化 ,其后在1974年引入水道水至护城河从而抑制臭味 。

石垣 最初的“西洋法石垣御全备”计划将堀和全部土垒均兴建石垣,但是由于费用高昂,加上切割石头相当费时而打消念头,最终石垣只建于护城河、半月堡和郭内入口附近。虽然使用了从函馆山等地切割出来的石材,但是护城河的石垣由于资金不足,一部份改为使用赤川和龟田川的石头,其中部份可以在里门桥侧附近看到 。 桥 现在,郭外西南方的广场与半月堡之间的一之桥、半月堡和堡垒之间的二之桥和北面的里门桥,总共建有3座桥,但是半月堡的一之桥的反方向以及郭的东北面也分别建有桥梁。一之桥与二之桥虽然和 建筑时一样是平桥,但是在1950年至1980年间为拱桥 。

建筑物 五棱郭内建有奉行所厅舍、用人和近习等的长屋、厩舍和临时地牢等26座建筑物。建筑材料来自津经、南部和出羽国等,瓦则是来自能登国和越后国等地,钉和叠席则是来自江户,换言之五棱郭是结集了各地的材料而建成的。为了节省经费,建筑材料在能代等地预先加工,其后才运往函馆组装 。

奉行所 奉行所建于郭内的中心部份,东西长度为97米、南北为59米、建筑面积大约为2,685平方米。部份位置建有两层,由占全体约4份3的西边役所部分和东南面的奉行役宅组成。另外,在役所部分中,分为正面玄关与南栋连接起来的大广间、同心诘所等所在的中央栋、白洲和土间等的北栋。 本来,从正面玄关进入后前方建有高约16.5米的太鼓橹,但是在箱馆战争期间遭到军舰甲铁炮击时,旧幕府军认为太鼓橹可能成为其攻击目标,因此急忙地将它拆毁。 函馆市最初希望复原整个奉行所,但是由于建筑基准法规定每1,000平方米的地方必须设置防火墙,最终在与文化厅商讨后,认为景观上也可能造成影响而放弃,将复原部份维持在约1,000平方米内 。奉行所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建筑方法,成功复原南栋和中央栋部分,其后在2011年获颁北海道红砖建筑奖

兵粮库 兵粮库是唯一残留下来的建筑物。1897至1907年间,兵粮库是函馆要塞炮兵大队的兵舍。其后对外开放后,于1917年开始片上乐天自设的展示馆“怀古馆”启用,展示了有关箱馆战争的资料,另外也曾经是函馆市立博物馆的科学教室。在1972至1973年以及2001至2002年时先后两次进行修复工程 。

板库和土藏 在复原奉行所的同时,兵粮库的北面的市立博物馆五棱郭分馆被拆除,并且复原为板库和土藏。板库改建成为土产店和休憩处,土藏则变成管理事务所 。

役宅 在五棱郭北面的中道1丁目和本道1丁目,建有数十间上至组头下至同心的役宅和长屋,附近亦有乡宿和食店,形成一处小社区,但是在新政军发动箱馆总攻撃期间,遭到旧幕府军焚毁 ,现在则是住宅区。

军备 最初建成时,五棱郭并未设置大炮,在旧幕府军占领五棱郭后才配备了4门二十四斤炮 。 箱馆总攻击时,旧幕府军配备了9门二十四斤加农炮、13门四斤膛线克虏伯炮和10门拇短克虏伯炮。然而,旧幕府军在投降时交给新政府军的大炮则为9门二十四斤长加农炮、3门四斤膛线炮、两门短忽微炮、3门亚忽微炮和16门十三拇臼炮 。[2]

保护措施

五棱郭公园被指定为日本国家特别史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