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五羊是广州的代名词,五羊石像也是广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中国民间传说广州府五仙观。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与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祠之。五羊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开拓岭南的历史。

五羊石雕建于1959年,位于越秀公园西侧木壳岗上,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高11米,体积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戏,形态可爱,栩栩如生。[1]

[]

目录

亚运会会徽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广州设计师张强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这个既象征着"羊城"广州,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该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简介

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便会看到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设计的,作为羊城城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五羊石像。相传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著五色衣,骑五色羊,手里各拿一串谷穗,飞至楚庭(广州古称),仙人将谷穗赠与州人,并"愿祝此地再无饥荒"。仙人言毕冉冉升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著名的雕塑家尹积昌、孔凡伟,陈本宗就是根据这美丽的五羊神话于1960年雕成这五羊石像。艺术家将这个美好的传说重塑出来。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来源

五仙人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美化环境,199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公园又在五羊石像下将五羊仙故事内容,由原作者尹积昌主持创作浮雕两组,并增设牌坊、亭、台、廊、碑石等建筑,将景区扩大到近万平方米,景点总称为五羊仙庭。

这座石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时,广州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

五羊石像也成为广州城市标志之一。 2007年,第16届亚运会会徽发布,样式为一个类似"五羊"雕塑标志的圣火图案。这充分说明了"五羊"标志深受广州人民的喜爱,也是对外宣传广州的标志!!

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给羊城人民带来了吉祥与幸福,他们赠稻于民,并祝"愿此阛阓,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

历史考证

五羊衔谷的神话故事源于裴渊《广州记》,广州大概在唐以后就有羊城、穗城、仙城等别称。仅就我们所见到的材料来说,"五羊"和"楚庭"一词见于最早的古籍记载是裴渊《广州记》。这段晋人的记述材料,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楚庭为楚的宫室或官署或市亭,地点是楚的城市而不是在广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以后的史志中记述到楚庭时,愈说愈玄,牵强附会,原因就是离开了这个根本点而望文生义一番。晋时广州的州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治所的梁架上画有五羊图,悬挂五谷囊。为什么要画五羊图?裴渊引用了当时人们对古老传说的记述:从前高固(按清人梁廷枏《百越先贤志》说他是越人)为楚相(令尹)时,出现过五羊衔谷聚集到楚庭的事。因为战国时广州属楚,所以把这农牧丰收的祥瑞象征也画在州厅的梁上。高固既然是楚相,必然在楚,他不可能身居岭南越地而为楚相的。换言之,五羊聚于楚庭是出现在高固为楚相的时候,因此,这个楚庭所在地就只能是楚的都城内或楚的某一城邑之中。照文义来说,它就是高固的令尹府衙亦无不可,根本与广州无涉。二是五羊衔谷的神话虽然成了广州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象征,又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一个美好传说。但故事的发生据载最先在楚而不在广州。

《太平御览》引沈怀远《南越志》说:"任嚣、尉佗之时因楚时有羊五色以为瑞,因图之于府厅矣"。可见直到五世纪中叶,五羊的神话传说仍与《广州记》所载基本相同。唐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诗有"五仙骑五羊,何代降斯乡"之句(见《全唐诗录》卷84),大概到唐以后不但把五羊衔谷故事的发生地点移到广州,还加了个五仙进去。以后,随着这个神话传说的建祠立祀(北宋时建五仙观),广州的古之"楚庭"一名就逐渐让位于"羊城"这个别称了。《广州记》这段有关楚庭,五羊的记述,本身也是传闻,没有文献与史实可供征信的。

楚庭通常被认为是广州建城之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州城条引唐《通历》:"楚伐杨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楚子熊渠伐杨越事见《史记·楚世家》:"周夷王时,熊渠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地(今湖北武昌县东的鄂城县)。"他的足迹还未越过荆州。直言之,周夷王进(公元前九世纪)楚的势力还未到达今湖南境。至于"杨越"一词,古籍中往往是泛指百越之地。如《史记·南越列传》的"略定杨越"。古属杨州,所谓"扬州之南,越地也";又如《史记·货殖列传》"而杨越多焉"。这泛指百越之民。还有"南海"一词,也是对南方各族居地的泛称。《国语·楚语上》有"抚征南海"一句,这个南海指的是江南地。又如《左传·僖四年》:齐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南海"是指我国江南的广大区域而言,因此,"伐杨越"事无论从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内容来说,都与岭南的南越毫无相干。《通历》的原文我们未得见,仅就引文而论,也不能证明"南海事楚"的"南海"指的就是广州。顾祖禹把它写入广州城条内,以致将广州城市的兴起提早到西周时期,楚庭成了广州最早出现的城市的名字,这是前人在地理概念上的模糊而产生的误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