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廟
歷史
五門廟是北京護國寺的下院(一說是五台山的下院)。清朝時,為便利五台山黃廟(即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的僧人在北京和五台山間往來辦事,清朝政府特准他們在北京護國寺及五門廟居住。[1]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設在嵩祝寺的「喇嘛印務處」的房屋遭炮火焚毀。喇嘛印務處一度遷至雍和宮,後來又遷至護國寺東廊下的五門廟。1908年,喇嘛印務處遷至雍和宮東花園北大門。
釋妙舟《蒙藏佛教史》載,「五門廟。在護國寺街,明崇禎五年,阿王羅藏習靜之所。清順治十七年,世祖詔命往五台山,敕封札薩克大喇嘛總理番漢僧人,春秋來覲,憩息此院。康熙二十二年,聖祖駕幸五台,加封『清涼老人』。
至孫羅藏丹巴,慎守箕裘,克紹永業,於康熙三十七年,敕封「清涼禪師」,賜銀印,提督番漢僧眾。至曾孫鼎監錯,見廟傾圮,發願重修。聖祖賜白檀香主心大莊嚴佛、藏香杖、疊衣永留精舍,招提蘭若,廣貯上乘三車。寺有碑一,為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秋九月吉日,住持堅參朋錯勒石,翰林院檢討鄭禧撰並書。殿凡三進,清代為五台山下院,凡五台喇嘛來京者均寓之。寺凡三進,現均圮為平地。兩旁尚有僧寮十餘間,為近時五台喇嘛來平寄居之所。額定喇嘛三名駐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