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
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1] ,又稱車輪聖加大肋納、聖凱瑟琳 及大殉道者聖加大肋納(希臘文:ἡ Ἁγία Αἰκατερίνη ἡ Μεγαλομάρτυς,),天主教中文除「加大肋納」外,也有簡稱「佳琳」者,聖公會譯「聖傑靈」,是一位基督教(廣義基督教)的聖人和殉道者。
目錄
簡介
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據稱是4世紀早期的著名學者。
1100年之後,聖女貞德稱加大肋納在其面前顯靈許多次。[2]
正教會將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敬禮為「大殉道」,天主教會傳統上將其視為十四救難聖人之一。
她是高士底(Costus)的女兒,高士底是亞歷山大的統治者,也是一位異教徒。
聖加大肋納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藝術並且能繡出精美絕倫的織品。除此之外,聖女還擁有超凡的美貌,許多羅馬帝國的貴族都希望娶她為妻。只不過高傲的聖女曾放言,她向父母宣稱她要找的丈夫是一個無論從智慧、容貌、出身高貴和富有方面都要超越於己的人。這被視為她皈依耶穌基督的前兆。她說,「他的美貌比太陽的光芒更加燦爛,他的智慧統御世間萬物,他的財富遍及整個世界。」
生平和傳說
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大約生於公元287年的亞歷山大港,死於305年的。
傳說中,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時常勸阻羅馬帝國皇帝迫害天主教徒,最後自己也被斬首。11月25日為她的紀念節日。
加大肋納出身異教徒,但十來歲出頭便皈依了基督。據說她訪問了她的同輩人,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烏斯(Maxentius),並試圖勸說他相信迫害基督徒是個道德錯誤。
她成功地令皇后皈依了基督教,皇帝派來與她論辯的許多異教徒哲學家也在她的勸說下皈依了基督教。這些人隨後很快便殉道了。[3] 皇帝不能辯贏加大肋納,便把她關進監獄;當訪問她的人紛紛皈依時,她被判死刑,以磔輪(英語:breaking wheel)這一酷刑工具行刑。根據傳說,當她觸碰到輪子時,輪子自己就壞了,所以她最後被斬首。
根據基督教傳統,天使將其遺體運到了西奈山(天主教中文稱西乃山),在公元6世紀,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於西奈山建立了聖加大肋納隱修院,教堂於548年至565年間於埃及西奈半島的聖凱瑟琳建成。
聖加大肋納隱修院保存着許多著名的早期基督教藝術、建築作品和泥金寫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如今它們仍對前來參觀的學者開放。
她的主要標誌是尖刺輪,這已被稱為加大肋納輪。她的宗教節日是11月25日,大多數的基督教教堂都會舉行慶祝活動。
但俄羅斯正教會在11月24日慶祝,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不想令她的主保瞻禮日與聖母奉獻日的節後(afterfeast)撞期。因為加大肋納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主保,聖加大肋納天主教會——俄羅斯最早的羅馬天主教會之一——便是以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之名命名。
中世紀崇敬
聖加大肋納是中世紀晚期宗教文化中最有影響力的聖人之一,並被視為最重要的童貞-殉道。她作為代禱者(Intercession)的力量為人所熟知,並牢牢地植根於她的大多數版本的傳說中,在這些傳說中她在臨死之時特別懇求上帝回應那些呼喚她名字的人。
中世紀有關她的崇敬(英文cult)被800年在西奈山發現她的遺體的報告所激發,報告稱她的頭髮仍然不斷生長,沒藥源源不斷地從她的體內流出。[4]許多朝聖者編年記述了去西奈山的行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約翰·曼德維爾(John Mandeville)和修士菲里克斯·法夫里(Felix Fabri)[5] 然而,聖加大肋納隱修院仍然是加大肋納的最著名的朝聖地,也是最難到達的朝聖地。
最知名的西方朝聖地是法國魯昂的一個隱修院,據說珍藏着加大肋納的手指。這不是西方她唯一的朝聖地,在法國和英國還有許多她的朝聖地和祭台。有一些十分有名,比如坎特伯雷座堂和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據稱其擁有裝在小藥瓶內的懺悔者愛德華自西奈山帶回來的她的沒藥。[6] 其他朝聖地主要被本地朝聖者朝聖,其中許多都只是在不同文獻中被簡短提到,而沒有實物證據。[7]
她的女性追隨者很多,她們的敬禮不太可能通過朝聖表達出來。作為敬禮和女性怡行楷模的關注點,童貞殉道者的重要性在中世紀晚期獲得了極大提高。[8]在這其中,她特別被當作婦女的榜樣(英文exemplar), 這一地位有時甚至超過了她作為代禱者的地位。[9] 克里斯蒂娜·德皮薩(Christine de Pizan)和若弗魯瓦·德拉圖爾·朗德里(Geoffrey de la Tour Landry ) 表明加大肋納是年輕女性的典範,強調了她是處女和「妻子般忠貞」(wifely chastity)的模範。[10]
14世紀早期起,聖加大肋納的神秘婚姻(Mystic marriage of Saint Catherine )首次出現在聖人傳文學中,此後又出現在藝術作品中。
歷史和敬禮
歷史學家哈羅德·T. 戴維斯(Harold T. Davis)稱,加大肋納的故事只能追溯至10世紀,並且「勤勉的研究也沒能將加大肋納與任何歷史名人區別開來」(assiduous research has failed to identify Catherine with any historical personage)。
戴維斯認為,加大肋納可能是被人從殉道的異教徒哲學家希帕提婭的故事中吸取靈感而創造出來。[11] 像希帕蒂亞一樣,她在哲學和神學兩方面也一樣學識淵博,而且美若天仙,謹守貞節,而且也因為公開表達其信仰而被殘暴地處決。加大肋納的故事在時間上被說成早於希帕蒂亞去世約100年,但沒有同時代的資料來源說明其生平。
由於有關她殉道的描述美妙動人,而又缺乏可靠的文獻記錄,羅馬天主教會1969年將她的瞻禮日從羅馬普通曆法中移走。[12] 2002年,她的瞻禮日被放進羅馬普通曆法(General Roman Calendar)作為可選的紀念日。
對聖加大肋納的敬禮在正教會基督徒中仍然很重。現代由於交通方便,去西奈山的聖加大肋納隱修院朝聖的人增加了不少。在分娩時,呼喚聖加大肋納可減輕痛苦,有助順產。訪問西奈山聖加大肋納隱修院的朝聖者會獲贈聖加大肋納戒指,這戒指被放在這位聖人的聖髑上作祝福(evlogia),以紀念他們的訪問。
紀念與命名
- 凱瑟琳輪(Catherine wheel )
- 卡塔赫納,哥倫比亞城市,聖加大肋納為主保
- 凱瑟琳娜 (環形山)(Catharina),—月球環形山
- 聖加大肋納天主教會(Catholic Church of St. Catherine )
- 《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拉斐爾畫作
- 《聖加大肋納》(Saint Catherine ),卡拉瓦喬畫作
- 位於西乃山的聖凱瑟琳修道院
- 聖卡塔利娜島
- 聖卡塔琳娜州(Santa Catarina)巴西南部的三個州之一
- 聖凱瑟琳日(St. Catherine's Day)
- 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
- 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St Catherine's College, Oxford)
- 聖傑靈女子中學 (St. Catharine's School for Girls (Kwun Tong))
媒體
- 《黑道家族》第38集〈Amour Fou〉開場,暴徒妻子Carmela Soprano及其女兒Meadow Soprano在一個藝術博物館內,討論到Guiseppe de Ribera的油畫。
- 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的影片項目於2010年1月在松林工作室(Pinewood Studios)開始。[13]主演為Peter O'Toole。該項目由Spiked Wheel Films Ltd承接,這是一個Nicoleta Madjarov和Ilyas Kaduji擁有的公司。Nicoleta Madjarov被分配飾演加大肋納。該電影由Michael Redwood(又稱Michael Kenwright)共同導演。[14] 2010年投拍後中斷拍攝,一些演職員未獲報酬,此片能否問世大有疑問。[15]
外部連結
- Passio sanctae Katharinae—11th century; at Latin Wikisource
- Details of Saint Catherine's life—Saint Catherine Orthodox Church; includes a gallery of icons of the saint
- St Catherine's church in Muhu island (Estonia)
- Representations of Saint Catherine
參考文獻
- ↑ 亞歷山大的聖女加大肋納(Catherine of Alexandria),豆瓣],2012-09-27
- ↑ Williard Trask, Joan of Arc: In Her Own Words (Turtle Point Press, 1996), 99
- ↑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4).
- ↑ S.R.T.O d'Ardeene and E.J. Dobson, Seinte Katerine: Re-Edited from MS Bodley 34 and other Manuscrip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xiv.
- ↑ John Mandeville, The Travels of Sir John Mandevill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4); Felix Fabri, The Wanderings of Felix Fabri (New York: AMS Press, 1971), 217.
- ↑ Christine Walsh, "The Role of the Norma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 of St. Katherine" in St. Katherine of Alexandria: Texts and Contexts in Western Medieval Europe eds. Jacqueline Jenkins and Katherine J. Lewis (Turnhout, Belgium: Brepols, 2003), 31; Katherine J. Lewis, "Pilgrimage and the Cult of St. Katherine of Alexandria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 in St. Katherine of Alexandria: Texts and Contexts in Western Medieval Europe eds. Jacqueline Jenkins and Katherine J. Lewis (Turnhout, Belgium: Brepols, 2003),44.
- ↑ Lewis, "Pilgrimage and the Cult of St. Katherine", 49-51.
- ↑ John Bugge, Virginitas: An Essay in the History of the Medieval Ideal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75), 132; Katherine J. Lewis, The Cult of St. Katherine of Alexiandria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 (Rochester: The Boydell Press, 2000), 229; Eamon Duffy, The Stripping of the Alters: Traditional Religion in England c.1400-c.158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74.
- ↑ Katherine J. Lewis, "Model Girls? Virgin-Martyrs and the Training of Young Women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 in Young Medieval Womeen eds. Katherine J. Lewis, Noel James Menuge and Kim M. Phillip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9).
- ↑ Christine de Pizan, The Treasure of the City of Ladies trans. by Sarah Lawson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3), 146; Christine de Pizan, 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 trans. by Rosalind Brown-Grant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9), 203; Rebecca Barnhouse, The Book of the Knight of the Tow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126, 193.
- ↑ Harold Thayler Davis, Alexandria: The Golden City (Principia Press of Illinois, 1957), p 441
- ↑ Calendarium Romanum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1969), p. 147
- ↑ Pinewood Studios Article. [2011-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2).
- ↑ 存檔副本. [2011-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4).
- ↑ "Important: Katharine of Alexandria" . BECTU website, 15 June 2010, accessed November 24,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