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龍魚
亞洲龍魚 |
中文名:美麗硬仆骨舌魚 外文名:Asian Arowana 別 名:青龍,黃尾金龍, 亞洲龍吐珠 拉丁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 綱:新鰭亞綱 目:骨舌魚目 科:骨舌魚科 屬:硬仆骨舌魚屬 種:美麗硬仆骨舌魚 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 Schlegel, 1844 同義學名:Osteoglossum formosum Müller & Schlegel, 1840 西班牙名稱:Pez lengüihueso malayo 保護級別:瀕危 (EN) IUCN標準 |
亞洲龍魚,也就是美麗硬仆骨舌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又名金龍魚。屬一種古老的原始淡水魚類。原產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等地河流和湖泊。 成魚體長50-65厘米,最大可達102厘米,壽命可達數十年。性情兇猛,主要獵食活魚蝦、水生昆蟲、青蛙等。成魚將魚卵產含於口中直至孵出幼魚,所以有「龍吐珠」的俗名。自20世紀中後被開發成為觀賞魚,因其泛閃金屬光澤如盔甲般的鱗被和鮮艷的光色(金色、紅色等)及威風凜凜的儀態而備受矚目,身價飄升到幣值數以萬計的程度,成為極名貴的觀賞魚之一,有過背金龍、紅龍、青龍等品種。由於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瀕危,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名單附錄Ⅰ。 [1]
目錄
美麗硬仆骨舌魚物種溯源
遠在三百五十萬年以前的太古石炭紀,隸屬Osteoglossidae科的龍魚便已經開始存在了。骨咽魚科是華萊士線兩側發現的唯一的淡水魚家族。在1.4億年前,龍魚遷移到亞洲和印度次大陸,地球地殼的移動逐漸地把它們分布到世界各大陸去。
龍魚,原產地稱之為「Arowana」,華人的發音為『亞羅娃娜』,中文名稱」硬仆骨舌魚「,音譯來自西班牙語「Pez lengüihueso malayo」。」Pez(仆)「在西班牙語中是」魚「的意思,「lengüihueso」是「長舌」的意思。其學名「Scleropages」是舌頭、硬咽狀的意思。
龍魚,屬於骨舌魚科,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魚。早在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存在。該魚的發現始於1829 年,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當時是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 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婆羅洲和泰國發現了另外一些龍魚品種,於是就把龍魚分成金龍魚、橙紅龍魚、黃金龍魚、白金龍魚、青龍魚和銀龍魚等。真正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是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龍魚全身閃爍着青色的光芒,圓大的鱗片受光線照射後發出粉紅色的光輝,各鰭也呈現出各種色彩。不同的龍魚有其不同的色彩。例如,東南亞的紅龍幼魚,鱗片紅小,白色微紅,成體時鰓蓋邊緣和鰓舌呈深紅色,鱗片閃閃生輝;黃金龍、白金龍和青龍的鱗片邊緣分別呈金黃色、白金色和青色,其中有紫紅色斑塊者最為名貴。這一科龍魚的主要特徵還有它的鰾為網眼狀,常有鰓上器官。
美麗硬仆骨舌魚形態特徵
美麗硬仆骨舌魚因其體型碩大扁長,軀幹部覆蓋着碩大而排列整齊的閃耀着光芒的鱗片;口大,口唇角有兩條觸鬚,遊動時神態悠然,活像神話中的「龍」,故此得名「龍魚」。它至今仍保留着遠古時代的體型特徵,素有「魚類活化石」之稱,極具飼養與觀賞價值。下頜具須,體側扁,腹部有棱突的古老淡水魚種群。
幼魚時特徵為藍呈綠底淺紅帶點內金色細框,成長後淺經的鱗框會轉變成金黃色,且金黃色藍或綠底的鱗槓會達到鱗片的第五排,越過整個墨綠色的背部,其中與紅髮憤金的差別除了鱗片外,就是發憤部及臀鰭的差異,背及尾鰭的上半部則應呈現出深藍色。
渾身金色,是五層鱗片,類似於金條,大受華人商業家的歡迎,主要取其吉利。此外金龍魚有幾個不同顏色的變種:「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
美麗硬仆骨舌魚物種界定
截止2003年,來自東南亞的龍魚都被認為屬於同一物種:美麗硬仆骨舌魚(Scleropages formosus)。之後,有魚類專家認為這是四種龍魚,有三個不同的新物種,分別為(S. aureus;S. legendrei;S. macrocephalus)。2005年Kottelat和Widjanarti公布了評價的數據,雖然這些物種之間有差別,但公布的數據在量化上並沒有達到行業普遍可以認為是不同的物種。在世界魚類數據庫(FishBase)列入同一物種的異名, 此處特別強調和說明。 美麗硬仆骨舌魚
美麗硬仆骨舌魚: 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又稱金龍魚、亞洲龍魚,原產於東南亞,渾身金色,沒有銀龍魚長,也是五層鱗片,金龍魚有幾個不同顏色的變種:「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金龍魚系列已接近滅絕,是受保護品種。 金色硬仆骨舌魚
金色硬仆骨舌魚 學名:Scleropages aureus 金色龍魚從腹側往上數至第四排鱗片都有着美麗的金色的鱗框,第五排與第六排不像其他龍魚那樣亮起,最主要的是它的珠鱗沒有表現,這也是金色龍魚與其他這樣的金龍魚品種最根本的區別。其尾鰭下葉呈桔黃紅色,背鰭、尾鰭為好看的墨綠色。 利氏硬骨仆舌魚
利氏硬仆骨舌魚 學名:Scleropages legendrei 又名星點珍珠龍魚,基本和珍珠龍魚相似,但鱗片上有圓的紅色斑點,也是產於澳大利亞。 大頭硬仆骨舌魚
大頭硬仆骨舌魚 學名:Scleropages macrocephalus 原產於東南亞,棲息於森林沼澤和濕地水域,生活在底中水層,淡水環境。
美麗硬仆骨舌魚主要品種
紅龍(英文名:Red Arowana): 又叫紅金龍。這種魚作為瀕危物種受到華盛頓公約的保護。它幼魚的體色較淺,為白色微紅,鱗片細小。但成魚的體形碩大,腮蓋邊緣呈現出強烈的深紅色、舌頭也是如此、大片的鱗的邊緣以及各鰭也有濃烈的艷麗紅紋、金色的鱗片閃閃發光。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大型魚類。 辣椒紅龍
辣椒紅龍 有兩種:第一種鱗片的底色是藍的,第二種的頭部則長有綠色的魚皮。身上覆蓋着粗框鱗片、深紅色的鰓蓋,比較大的鰭和尾鰭。此魚的幼魚可以它較長的身體、較大的眼睛、菱形的尾鰭、較尖和突出的頭部以及紅色的鰭,特別是其胸鰭,輕易地被確認出來。它的大眼睛的直徑通常相等於眼睛和嘴尖的距離。鱗片帶有淡淡的綠、黃或橙色。不過,此魚的色彩最快也要等一年半的時間才會顯現出,慢的話就要等上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血紅龍
血紅龍 體長15厘米。血紅龍成魚的身體主要由細框的鱗片覆蓋着,鰓蓋也同樣是紅色的。此魚有紅色的鰭,不過身體卻比較細長。和辣椒紅龍不同的是,血紅龍的色彩會很快地在一年後便顯現,它幼魚的身體比辣椒紅龍幼魚的相對地來得長,鰭和眼睛也比較小。血紅龍幼魚的鰭也一樣是紅色的。所不同的是它的尾鰭呈圓形,頭部也不比辣椒紅龍幼魚的突,鱗片略帶淺綠和粉紅的色澤。 橘紅龍
橘紅龍 一般體長至90厘米,此魚的鰓蓋為橙紅色鱗片通常也只是橙色的。有些橘紅龍的鰭是橙紅色的,而一些劣等橙紅龍的甚至是黃色的呢,獨特的是幼魚的頭部比較圓。是龍魚家族裡的一員,有付強健的體魄和對環境超強適應力,是種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龍魚在市場上屬於高級觀賞魚品種,因此價格較高,獲很多養殖者的喜愛,也讓其成為了觀賞魚家族裡的寵兒。 班加紅龍
班加紅龍(英文名稱:Banjar Red Arowana) 班加紅龍一度被認為是人工雜交繁殖出的個體,即紅龍與青龍雜交的產物。但實際上,班加紅龍是原生種。當然,在進行人工繁殖時,有些可能混入了紅龍的血統,從而使後三鰭的顏色更紅。班加紅龍幼魚的後三鰭為紅色,與紅龍的幼魚不容易區分。但長到成魚後,班加紅龍是不會發色的,於是這種龍魚被冠以一號半紅龍或二號紅龍。這種冠以紅龍的叫法一直延續到今天,但不能把它與紅龍混為一談。 班加紅龍在幼魚時期,身體較為圓潤飽滿,鱗片沒有光澤,層次感不強。到成魚期,頭型相對圓潤,後三鰭為橘紅色,鱗片和鰓蓋不會發色,改良後的班加紅龍有個別的個體鰓蓋會有淡淡的黃色。 金龍
金龍(英文名:Golden Arowana): 又叫黃金龍。其背部為墨綠色鱗框閃耀着金黃色的光芒,腮蓋和紅龍不同,沒有紅色而是亮麗的金黃色。 白金龍
白金龍(英文名:Platina Arowana) 其體形和紅龍相似鱗片的顏色為白金色。此魚也被稱為雪龍。這個新品種龍魚的身體偏向白色或者呈銀色並帶有一點金屬特有的光澤。 青龍
青龍(英文名:Green Arowana) 體形較其他亞洲龍魚短小。鱗片青色側線明顯發達。以鱗片呈現紫色斑紋的最為名貴。產於泰國、緬甸、東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有些青龍鱗片是半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它的側線在其灰綠色的鱗片當中更是顯眼。上好青龍的身體上部會有淡淡的藍或紫色。成魚的頭部也較圓和較小。可以人工繁殖。 過背金龍
過背金龍(英文名:Belly Arowana) 極為昂貴的龍魚,很似金龍,不同的是其金色的鱗片越過墨綠色的背部使全身包上一層金殼。 過背金龍棲息於馬來西亞半島中部的美極美拉河。幼魚時期鱗片亮度可達到第5排以上,珠鱗有部分表現。到成魚後,鱗片的亮度會越過背部(第6排),背鰭根部的珠鱗會全部發亮。背鰭和尾鰭的上半部為墨綠色,尾鰭的下半部和臀鰭為橘紅色,胸鰭與腹鰭為金黃色。依照鱗底在燈光下呈現出的顏色可分為金底過背金龍和藍底過背金龍。 高背紅尾金龍
高背紅尾金龍(英文名: High back golden arowana): 體長可達80厘米。金龍里鱗框金色色彩一直延伸到背部的之為過背金龍,此種金龍是馬來半島產的亞洲龍魚獨有特徵,鱗框的持續輪狀紋路展現豪華氣息。在此一範疇里紅龍又可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樹種紅龍、黃金紅龍。高背金龍背鰭和尾鰭上葉的配色,以及背鰭基部的鱗框金色色彩是散布其上,而不是繞着框緣出現,這是區別的要點。 紅尾金龍魚
紅尾金龍(英文名: Redtail Golden Arowana) 體長可達80厘米。特徵是臀鰭呈紅色,背鰭和尾鰭上葉為黑褐色。背鰭基底附近的鱗片沒有金色鱗框。從腹側開始數第5排鱗完全沒有鱗框。紅該種的特徵是尾鰭下葉為紅色,背部、背鰭及尾鰭上葉呈墨綠色,從腹側往上數到第4排鱗片有美麗的金色鱗框。尾金龍主要分布在蘇門達臘島中部東岸,以北康巴魯地方產量最多。主要棲息地的5條河川里所產的個體多少會有色彩上的差異。 過背金龍魚
馬來金龍(英文名:Malayan golden Arowana) 體長可達80厘米。馬來西亞原產過背種類:約有8種。最美是黃重紫藍。1.白金. 2. 藍底. 3. 紫藍. 4. 挑紅. 5.金藍. 6.挑紅藍. 7.黃金紫藍.8. 藍金。 「金條」是屬於過背金龍品種交配出來,只有馬來西亞才有,也並不多,非常非常之貴。 已經發色完成的24k金過背金龍,鱗底已完全通透,泛藍金屬光澤,會因遊動角度而有變化,若是正好是捕捉到泛藍角度,而換了角度或遠觀則會呈現出通體金黃彷若會遊動金條般耀眼。
美麗硬仆骨舌魚分布範圍
現存(原產地):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和沙撈越)。 現存: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
現存和介紹:新加坡。 該物種產于越南、泰國東南部和柬埔寨的湄公河流域,緬甸特納薩林(Tenassarim),向南的哥樂河(Sungai Golok)、婆羅洲、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該物種也被引入新加坡。
美麗硬仆骨舌魚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野生數量自1970年代以來,在其分布範圍內密度非常低,持繼顯著下跌。是國際水族貿易組織高度重視的物種,已經列入瀕危物種貿易公約附錄一。自1975年以來,在亞洲有許多註冊的CITES育種將它們產生的標本引入到一些國家。其他國家限制或禁止擁有這一物種。
非法交易一直沒有停止,時而發生。整個物種的分布範圍內,各種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的棲息地退化,是該物種的主要威脅。例如,一些沼澤棲息地被改造成農業用地,森林生境的地區被轉化為種植園。在印尼森林火災已經影響大部分的分布範圍,特別是泥炭沼澤森林。該種在評估其生存環境區域被占用,棲息地質量下降的程度,水平面積的下降的範圍,被評為瀕危狀態。
美麗硬仆骨舌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美麗硬仆骨舌魚飼養方法
氯氣:靜置48小時或燥曬24小時。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千克水加入0.63克大蘇打,也叫『海波'(即硫代硫酸鈉)攪拌溶解後即可使用。
氯胺:這個成分一般不會提到,很容易被忽視,這也是養好魚的關鍵問題之一。有些地區的水質中有較高濃度的可溶有機物,如果這時水廠直接加入氯氣,就可以與這些有機物結合形成一些致癌物質,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水廠在水中同時加入氯氣和氨氣,這兩種物質可以結合成一種新的物質叫氯胺,而氯胺不與水中的有機物結合,所以當除掉水中的氯氣後氨還是會在水中的。這需要一個良好的氮循環,既利用生物過濾可以去除。在這裡要提醒剛買新缸的朋友,為什麼許多朋友在換新缸時很容易死魚,就是因為新缸中的生物分解過濾沒有形成,在時水中氨的濃度會很高,以至會殺死你的愛魚,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沸石片去掉水中的氨。
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pH值6.5-7.5之間,DH值3-12。水溫24-28攝氏度都可以。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磷酸二氫鈉注意:每天調節pH值的度不要超過0.5-1pH,劇烈振盪將導致龍魚的死亡。提示:適當的爆氣、打氧可以起到穩定pH值的作用。
微妙的氮循環:只要魚缸中放入魚,它們就會排出氨和其他廢物到水裡,水中的氨濃度會升高,當然水中的有益微生物(硝化細菌)會分解氨,使之轉化為亞硝酸鹽(有毒),再轉化為硝酸鹽(無毒)硝酸鹽的濃度通過換水控制調節(所以有規律的換水是很必要的)。注意:硝化細菌的形成需要1周左右的時間,轉化有害物質也需要1周左右,整個由氨到亞硝酸鹽再到硝酸鹽的變化過程就叫氮循環。要使一個新缸達到良好的氮循環狀態,需要2-3周左右的時間切勿急躁。
水質的應急處理: 如果養魚的生物過濾沒有形成或遭破壞,而魚出現問題急需處理水質,此時對水中氨的處理: 換一部分水(1/4左右)降低濃度 在過濾器內加入沸石(市場有賣)快速吸附氨 添加入硝化細菌(推薦用乾粉的)來分解氨
對水中亞硝酸鹽的處理: 換水(同上) 放入適量的無碘鹽(以平均100升水中加入5克左右) 新魚剛剛買回時,魚缸里的空氣泵要經過至少24個小時運行,以徹底根除水中的氯氣。如果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麼最好讓水達到PH值6-7,水溫為25攝氏度。在魚缸中加入小食鹽(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倫或20公升的水中)以減少真菌攻擊的危險並且使魚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在新魚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魚缸(如果原缸的水沒有問題的話),已取回1/3為最好,以利於新魚對環境突變的不良反應。建議龍魚從小養起。
每周至少換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過0.1百萬分率(mg/l)。不要使溫度、pH值突然變化,如變化突然會導致龍魚的突然死亡。每周測試pH值和其它有毒物質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換水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要避免龍魚受驚。而且飼養龍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換成新水,否則會對魚造成傷害。如果見到龍魚的鰭和鱗片脫落的話,就是換水過多造成的你可以暫停換水它們就會自然的復原;但換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會使魚鰭變得不透明、眼球渾濁嚴重的會造成腮蓋翻轉。
由於龍魚屬於大型魚類,魚缸至少長1.5米,寬0.5米,高0.7米。魚缸一定要加蓋,龍魚屬於上層遊動的魚,喜歡跳躍,以避免無人時躍缸而出窒息而死。 紅龍魚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達到4個小時。其它龍魚也最好能達到8個小時的光照。有些養魚愛好者,比如養紅魚,喜歡用紅色的光來照紅龍魚,這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龍魚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長期使用燈光會遮暗龍魚的背部。
龍魚幼魚體形過大所以不太合適養在水草箱裡。魚缸大那麼過濾的問題就比較突出了。適用於龍魚養殖的過濾系統主要有上部過濾器、外置式過濾器、上部+抽水沙層式過濾器、溢流式過濾器幾種。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龍魚箱的時候你應該考慮布置一個揚水馬達(衝浪泵)這樣做的好處極大: 可以形成強力的水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龍魚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以維持魚體的優美體形、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龍魚翻腮,發生翻腮時可以對翻腮進行修剪,在復原期使用揚水馬達可以促使生長中的腮翼平順。
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里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餵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龍魚屬於肉型性動物,大部分龍魚的食譜為,青蛙、泥鰍、板球、金魚、螞蚱、小蝦等等。在餵食有一個加色的問題,比如說紅龍,餵食紅箭或小蝦就對紅龍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紅箭和小蝦體中含有紅色素。
12厘米以下的幼魚剛剛開始吃生餌,這時你可以投餵剛剛脫殼的白色麵包蟲、小蝦(一定要去掉頭尾,最好是剝成蝦球投餵以免硬殼傷其腸胃)、血蟲等較適口的餌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餵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龍魚可餵食正常的麵包蟲和小蝦(小蝦最好去掉蝦劍)、也可以投餵1.5厘米的小魚。此時的龍魚生長迅速,食量驚人。可適當增加投餌次數和投餌量。
20厘米以上的龍魚可以投餵較大型的魚、蝦、泥鰍、肉塊等餌料。還可以投餵各種昆蟲等活餌,這些都是龍魚喜歡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餌料受到污染。
另外,內臟,尤其是肝臟是不合適餵養龍魚的,其較多的脂肪會造成龍魚的疾病。活餌中金魚並不是一種好的餌料,研究顯示專吃金魚的龍魚飼養在狹小的水族箱裡所染上的傳染病或寄生蟲幾乎全是金魚傳染的。 人工餌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較少的牛肉,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買成品的龍魚專用餌料。不過剛開始投餵人工飼料的時候龍魚會很不習慣,需要人工馴餌。
若養殖體長20厘米的龍魚,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裡可以放養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見密度一樣要儘量的減少。
龍魚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們的生長期和成熟所用的發育期很長,一般雌魚須6-12年,雄魚須5-16年才可繁殖(這要看你的養殖水準了)。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龍魚都能在水族箱裡繁殖,象金龍魚就不行。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龍魚有銀龍、紅龍、青龍、澳洲龍魚等幾個品種。 龍魚和慈鯛魚一樣屬口孵魚類,而且也是自然配對的魚。自然界中的龍魚繁殖時會將魚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後雄魚會在仔魚附近看管,遇到敵害來襲或驚嚇時,親魚會將仔魚含在嘴裡直至危險過去。這樣子會一直維持到仔魚能自行覓食為止。
進行龍魚的水族箱繁殖,首先龍魚繁殖的水體要寬,比較好的繁殖箱最好在2米以上200×90×60或者250×100×60的水槽都可以。 親魚的準備:由於龍魚有自己配對的習慣,不喜歡有人為的給它們伴侶。所以可以自小將數尾稚魚一同飼養(5-7年),由其自由配對。也可以在大水槽中將已經成熟的魚一雌一雄放置於水槽兩側,用隔板隔開,隔板上一定要打上洞,以利於兩側的水循環。魚會適應這裡的情況,當你發現龍魚有發情的現象時就抽開隔板,這時它們會作出特殊的追尾動作,接着會互相撕咬魚鰭,特別是臀鰭到尾鰭這一段。龍魚會受到驚嚇而跳躍,或者衝撞,甚至會造成龍鬚斷落和出血。這樣的傷害短時間內不會對龍魚的生命構成威脅,所以大家要忍耐。幾天後,如果兩條龍魚開始平靜下來,並且開始緩慢的遊動有了親密的靠在一起的表現就說明配對成功了。如果依然打鬥得厲害就說明配對不成功,你就該檢查所配對的魚是否還未成熟?是否水中有什麼不應該有的物質?然後將它們分開飼養,重新配對。 成熟雌雄魚的辨別:雄魚一般喜歡在雌魚面前炫耀自己一番,最主要的是雄魚的體形修長,胸鰭也較長,呈深紅色。雌魚的腹部由於卵的原故顯得飽滿脹大。產卵期時雌魚的輸卵管突出。雄魚的輸精管則凹出。這都是區別。
配對中的龍魚都會有受傷現象,所以水質的管理在繁殖當中極為重要。 1、要注意餌料的投餵不要過量,並且必須及時的抽取殘餌。 2、發現有患病的跡象時應立即進行藥浴處理,並注意預防其它的魚感染。由於龍魚對藥品極為敏感,所以投藥量要比平常少很多,關於這一點我們會在龍魚的疾病中提到。藥浴期間要注意比平時多換水。 3、pH值保持在6.2-7.2以防止酸性過多症,水溫在26-28攝氏度。 當你做好這些,看到親密的龍魚夫婦靠在一起,停在水族箱的底部某處靜止不動時,這裡就是它們選好的產卵場所了。趕緊找東西遮遮光吧。這樣可以使它更加安心,方便產卵。 當看見雄魚將卵含到嘴裡時就可以耐心等待幼魚的孵化了。雄魚照顧魚卵的時候雌魚就會在一旁守護,大約經過60天左右,魚苗就會在雄魚的口中進進出出了。魚爹會慢慢的將幼魚放出來顯得關愛備至。這樣 一直要到90天左右。幼魚會較少的進出魚爸的嘴了。這時就可以悄悄的將幼魚撈起來了,撈的時候要有耐心,因為其他的小傢伙肯定會躲到魚爸的嘴裡久久不出,這就慢慢的等吧。雄魚一般會含住40枚卵,但最後只會有十來條小魚。可見龍魚的繁殖實在是不容易。 從產卵開始前親魚就會停食,直至幼魚離開雄魚都不會進食,所以一次產卵繁殖對雄魚的傷害是極大的。如果繁殖前的餵養不夠好的話,雄魚會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死亡所以要注意繁殖前的飼養準備工作。對魚卵進行人工孵化的試驗還未取得進展,所以雄魚不得不一直的辛苦下去了。
美麗硬仆骨舌魚文化內涵
龍魚有須,胸鰭似龍爪,加上渾身金鱗(或紅鱗),因而形似神龍。加上其盤旋靈動,華貴端莊,靜時安若處子,動時迅如脫兔,所以其神更似神龍。而且,其緩而大方的游姿,更顯出一種高貴、祥和的王者之氣。龍魚作為華人龍情結的最佳寄託對象,走進了千家萬戶。龍魚飼養由此風靡,逐漸形成一種文化——龍魚文化,並成為了中國龍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整個東亞文化圈內,龍文化都有着廣泛而深厚的影響力。二十世紀,當與龍形神皆似的魚種——龍魚出現時,便迅速在東亞文化圈內諸國水族市場上掀起了一陣風潮,尤其在東南亞、日本、台灣等地。固然,這種風潮的出現與傳統的龍文化影響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龍魚本身的觀賞性及良好寓意也是其能夠迅速風靡東方世界的一個因素。 首先,龍魚是一種大型魚類,體型霸氣,游姿迷人,加上一身熠熠生輝的「盔甲」,就像即將出征的統帥,體現出一種王者之氣。因此,無論從體態還是從氣勢來說,其都是極具觀賞性的魚類,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由於龍魚自身的特點,其本身具有很多良好的寓意。如其壽命很長,有「長命百歲,壽比南山」之寓意;其諧音為「余」,暗含聚財、富貴之意;其形神似龍,是無上權力、尊貴地位的象徵等等。龍魚寄託了如此多的美好願望,因此被人們看做最佳風水魚而請進了千家萬戶。
最後,也與商人為利益而將其推向商業化的行為有一定影響。任何東西,有了需求就會帶來市場,有了市場就會帶來規模化生產,就會走向商業化,最終形成一個產業。龍魚的風靡也是如此。剛開始時,龍魚只是一種瀕臨滅絕的自然魚類,「物以稀為貴」,加上其似龍的外形,受到一些水族愛好者的追捧。隨着追捧者的不斷增加,市場擴大、需求增加,龍魚貿易變得有利可圖。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催生了東南亞一批養殖場出現。有了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龍魚這一產業也就隨之形成了。當龍魚成為了一種穩定的產業,其市場自然也就會被不斷的推廣與擴大,龍魚作為這一產業的「核心產品」,也就隨之開始風靡東亞及東南亞。有龍魚自身的魅力為保證,有分布全球的華人為使者,有這一產業從業者的大力推廣為驅動,龍魚未來風靡全球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