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甲基藍
亞甲基藍是科技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目錄
名詞解釋
亞甲基藍,化學式為C16H18N3ClS,是一種吩噻嗪鹽,為深綠色青銅光澤結晶或粉末,可溶於水和乙醇,不溶於醚類。亞甲基藍在空氣中較穩定,其水溶液呈鹼性,有毒。亞甲基藍廣泛應用於化學指示劑、染料、生物染色劑和藥物等方面。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亞甲基藍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在化學實驗中,分析純亞甲基藍可用作化學試劑中的吸附指示劑,也可用以沉澱高氯酸鹽和錸酸鹽,催化光度測定硒和鉬等。
同時,亞甲藍還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一些還原性較強的物質,自身被還原成無色的還原態亞甲藍(有人稱亞甲基白)。在被還原後,還原態的亞甲藍便具有一定的還原性,可以被一些氧化性物質,如空氣中的氧氧化,又生成氧化態的藍色亞甲藍。因此亞甲藍可用於氧化-還原滴定,也可用來示範氧化-還原振盪反應,最典型的是藍瓶子實驗。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華夏」這個名號是從哪裡出現的嗎?,搜狐,2022-10-20
- ↑ 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