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交趾刺史部越南語:Giao Chỉ thứ sử bộ),漢朝政區。習慣上通稱交州刺史部(越南語:Giao Châuthứ sử bộ),約為今天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交趾刺史部對於加強中央王朝在南部邊疆的政治軍事控制,維護邊疆穩定,鞏固國家統一,促進中原內地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及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南北民族交往和融合,推動中原內地和南部邊疆整體聯繫的不斷發展,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目錄

歷史發展

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所置全國十三刺史部之一。初為監察區性質,後權超郡上,成為地方行政區域。治所在蒼梧郡廣信縣(今梧州)。東漢建安八年(203年)改為交州,十五年移治所於番禺(今廣東廣州),再遷至龍編(今越南河內)。轄蒼梧南海、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郡56縣,相當今兩廣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歷任刺史凡19人。

地理位置

其中交趾郡在今越南河內一帶,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義安一帶,日南郡在今越南廣平省一帶。而蒼梧、鬱林、合浦三郡,則在今廣西境內。蒼梧郡設廣信縣(今梧州)、臨賀(今賀縣)等10縣,其轄地大部分在今梧州市、賀州市,小部分在廣東、湖南與廣西交界處,郡治在廣信縣;鬱林郡有布山、阿林(今桂平)等12縣,其轄地在今柳州南部、玉林北部、南寧東部和南部,郡治在布山縣;合浦郡有徐聞、高涼等5縣,包括今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欽州、玉林南部及南寧橫縣一部分,郡治在合浦(今浦北縣境)[1]

戰略地位

交趾刺史部對於加強中央王朝在南部邊疆的政治、軍事控制,維護邊疆穩定,鞏固國家統一,促進中原內地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及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南北民族交往和融合,推動中原內地和南部邊疆整體聯繫的不斷發展,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

主要產物

交趾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雖耕作技術難以與中原地區相頡頏,但一年可多季收穫的優勢足以彌補這一缺點,其糧食產量應相當可觀。對處於戰爭、急需糧草的政權而言,尤其有將之據為己有、作為物資後方的戰略需要。史籍記載交州盛產,兼「貴致遠珍、名珠、香藥象牙犀角珊瑚琉璃鸚鵡翡翠孔雀等奇珍寶玩,其中銀、銅是重要的財富資源,奇珍寶玩亦可投入流通換取有益於軍國大計的物資。交趾亦為兩漢著名的產鹽區之一,西漢在南海郡番禺縣、蒼梧郡高要縣均設有鹽官

軍事地理角度上,交趾東北、正北、西北分別與揚州荊州益州相接。分布於三州的政權,均可以之作為大後方,既可作人力、兵力調發和物資補給之源,又可擴大戰略縱深。影響着各個政權的此消彼長和整個國家的分裂聚合。

視頻

交趾刺史部 相關視頻

2020丨公元前120年 古代監察制度的創新——刺史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