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
产业技术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目录
名词解释
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存在形态。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把作为过程的技术的表现形式归结为:发明、设计、制造和使用。远德玉教授将其进一步解读为技术构想、技术发明、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技术构想历经客观化、物质化后被纳入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形态表现为生产技术,而为完成技术的最终目的,必须实现生产技术的体系化,即与多种相匹配的生产技术综合,进而认为产业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体系化。作为过程的技术在其自身不断展开中完成其形态的转变,同时也完成了知识产业化的过程,作为知识的技术在嵌入产业系统的过程中,不但完成了知识物化的过程,同时其结构、功能和内涵上被赋予了产业的规定性。知识的生成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完成的。
产业技术的基本特征
远德玉教授认为,产业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体系化,是多种生产技术组成的系统。产业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产业技术是体系化了的技术;
②产业技术是社会化了的技术;
③产业技术具有直接生产力功能;
④与生产技术相比,产业技术是具有独特性的技术。
产业技术的意义
其一,秉承了技术哲学研究的“过程论”思想和“工程主义”传统,重构本身就要求打开“技术黑箱”,符合工程主义的研究要求,同时重构也体现了技术演化的过程性;
其二,赋予产业技术以STS内涵,产业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联的纽带,其社会实践性体现技术—社会互动的关系和结果;
其三,从知识论的视角规定了产业技术的存在域-产业语境,知识是在一定语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产业语境的提出为进一步探究产业技术提供必要的逻辑前提。
产业技术的分类
把产业技术中的知识进行分类有两种进路,一种进路是按照产业技术中的知识形态进行分类,即打开产业技术知识的“黑箱”;另一种进路是按照产业技术中的技术构成进行分类,即打开技术“黑箱”。
有很多学者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知识划分出发研究知识转移。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过于简单却又难以界定,非凡是要将难言的隐性知识解释清楚,实际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张斌博士对技术知识的分类方法值得借鉴,不过笔者认为把产业技术知识分为“产业技术本身知识”和“产业技术外围知识”并用于分析产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知识网络更有意义。另外,本文认为将“产业技术外围知识”调整为产业语境知识更为恰当,下文将进一步论述。在分析产业技术的知识体系时应该坚持产业技术作为一种技术—社会协同体的统一性,又需要完成将产业技术“黑箱”打开的任务。因此,为了研究产业技术扩散中其重构的特性,首先需要从其重构的过程入手,探究重构的对象和结果,坚守技术过程论的思想,打开产业技术“黑箱”,对产业技术作为一个复杂技术体系进行解构,对这个体系中包含哪些技术进行分类,无疑对于研究产业技术在扩散中如何重构有重要意义。
陈昌曙教授在《产业研究论纲》一文中指出,“产业技术是由多种技术构成的复合体,是体系化的技术”,并认为产业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各类产业特有的或专有的作为标志的技术”;二是“通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技术”。
第一类作为特定产业标志的产业基础性技术可以称为产业主导技术,例如钢铁产业中的钢铁冶炼技术就是其产业主导技术,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就是产业主导技术的变革;第二类通用的支撑技术可以称为产业共性技术,例如钢铁产业中的高炉构造与砌筑技术、鼓风技术等就是产业共性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并不能独立决定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但产业共性技术的提升同样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产业主导技术与产业共性技术相辅相成,协同进化,而且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产业技术体系中,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砌筑技术在钢铁产业中是产业共性技术,但在建筑产业中,它便成为产业主导技术。因此,产业技术的知识构成可以从产业技术构成的角度分为产业共性技术知识和产业主导技术知识,同时,产业技术的生成和辩护的产业语境也是一个知识域,在其重构的过程中,产业语境知识也被内化于产业技术之中,这三种知识作为产业技术知识的要素共同构成产业技术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 ↑ 云端超市•第407期┃“说文解字,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篆书研究 主讲人:倪文东,搜狐,2022-10-28
- ↑ 为什么中国人会发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