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熱
產褥熱 |
別 稱 :產後發熱 就診科室 :婦科 常見病因 :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虛 常見症狀 :發熱,疼痛,惡露異常,噁心,嘔吐等 |
產褥熱,即「產後發熱」,是指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並伴有其他症狀者,類似於西醫的產褥感染。 [1]
目錄
病因
感染邪毒
產後血室正開,若接生不慎或護理不潔,邪毒趁虛侵犯胞宮,正邪交爭而致發熱;
外感
產後氣血驟虛,元氣受損,腠理不密,外邪趁虛而入,營衛不和,可致發熱;
血瘀
產後惡露不暢,瘀血停滯,阻礙氣機,營衛不通,郁而發熱;
血虛
產時、產後失血過多,陰血驟虛,以致陽浮於外而發熱。
西醫認為引起產褥熱的主要原因為各種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引發的產褥感染,主要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感染途徑。若接生時消毒不嚴或護理不潔及產婦臨產前有性生活等可致外界病原菌進入產道引起感染,稱為外源性感染。若產婦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時,導致寄生於正常孕婦生殖道的病原體數量、毒力增加時引發的感染,稱為「內源性感染」。 [2]
臨床表現
檢查
婦科檢查
軟產道損傷,可見局部紅腫化膿。子宮壓痛,附件區增厚、壓痛或觸及炎性包塊。
輔助檢查
(1)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血清C-反應蛋白高。
(2)宮腔分泌物、膿腫穿刺物、後穹隆穿刺物細菌培養或血培養、厭氧菌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病原體抗原和特異抗體檢測可明確病原體。
(3)B超可見盆腔內有液性暗區,提示有炎症及膿腫。CT、磁共振成像等檢測手段可對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塊、膿腫做出定位及定性診斷。 [4]
診斷
鑑別診斷
蒸乳發熱
產後3~4天泌乳期見低熱,可自然消失,俗稱「蒸乳」,不屬病理範疇。
乳癰發熱
乳癰發熱表現為乳房脹硬、紅腫、熱痛,甚則潰腐化膿。發熱並伴有乳房局部症狀是其特點,而產後發熱不伴有乳房局部症狀。
產後小便淋痛、產後痢疾、產後腸癰、產後瘧疾所致的發熱,亦可發生在產褥期,但此類發熱與產褥生理無密切關係。 [6]
治療
1.急性期抗感染、退熱、營養支持治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病情嚴重或貧血者,多次少量輸新鮮血或血漿,增強全身抵抗力。
2.病情穩定時,查明原因,及時對症處理,對於傷口化膿感染或盆腔膿腫者,及時切開引流;對於胎盤胎膜殘留者,在感染控制和體溫下降後清除宮腔內殘留物;對於嚴重子宮感染,經治療無效,症狀加重,出現不能控制的出血、敗血症、膿毒血症等,應及時行子宮切除術。病情穩定後,可予中藥調理機體,增強免疫力。 [7]
預後
預防
加強孕期保健,注意均衡營養,增強體質。加強孕期衛生宣傳,臨產前兩個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及時治療外陰陰道炎及宮頸炎等慢性疾病及併發症。正確處理分娩,產程中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胎膜早破、滯產、產道損傷與產後出血。產後取半臥位,有利於惡露排出。防患於未然,凡有產道污染、產道手術、胎膜早破、產後出血等有感染可能者,可給予抗生素或中藥清熱解毒治療預防感染。 [8]
參考來源
- 馬崇德編. 產褥熱.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 1959
- 劉慶平,Dirk Axe. 產褥熱和低血鈣及其緩解措施. 《 中國飼料 》 , 2002
- 袁楷,嚴璐艷,尹文賓等. 日糧陽陰離子負平衡對預防奶牛圍產期產褥熱的影響. 《 CNKI 》 , 2009
- 陳寒波. 產褥熱的中西醫結合護理. 《 CNKI 》 , 2014
- 榮小雪,趙江波. 產褥熱病原發現的方法論模型研究. 《 CNKI 》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