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勞侖茲
亨德里克·安東·勞侖茲(荷蘭語: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電子論的創立者。1902年与彼得·塞曼共同獲得19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於1881年當選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同時還曾擔任多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
目录
生平簡介
勞侖茲以其在電磁學與光學領域的研究工作聞名於世。他通過連續電磁場以及物質中離散電子等概念得到了古典電子理論。這一理論可以在許多問題中派上用場:比如電磁場對運動的帶電粒子的作用力(勞侖茲力)、介質的折射率與其密度的關係(勞侖茲-勞侖次方程式)、光色散理論、對於一些磁學現象的解釋(比如塞曼效應)以及金屬的部分性質。在電子理論的基礎上,他還發展了運動介質中的電動力學,其中包括提出了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會發生長度收縮的假說(勞侖茲-費茲傑羅收縮)、引入了「局部時」的概念、獲得了質量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構造了表述不同慣性系間座標和時間關係的方程組(勞侖茲變換)。勞侖茲的研究工作後來成為狹義相對論與量子物理的基礎。此外,勞侖茲在熱力學、分子運動論、廣義相對論以及熱輻射理論等方面也有建樹。
參考來源
- ↑ 人物簡史. 亨得里克·安頓·洛倫茲(1902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每日頭條. 2018-10-25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