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保改革
享保改革 |
---|
|
享保改革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统治期间所实行的幕政改革。这一名称来源是吉宗继任八代将军之位时的年号“享保”[1],一般认为改革始于享保元年(1716年),但关于结束时间,学界并没有统一意见。17世纪末起,日本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生活成本增大,依靠俸禄为生的武士阶级趋于贫困,甚至幕府和大名也多次出现财政困难。元禄年间(1688-1703),政府不当铸币,更致使通货混乱,物价飞涨。为此德川吉宗决意改革。
目录
介绍
享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重振幕府财政,对国家进行立足于“农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改革:整顿混乱的货币制度,1728年实行通货紧缩,统一币制,稳定物价;1722年至1730年连续发布上米令,设立米市场,稳步提升米价,引入“定免法”检地,鼓励种植油菜籽、芝麻等经济作物,上调贡租率。奖励造酒,规划城市政策,对江户城的防火和空地管理进行了规定,禁止私娼、赌博,设立小石川养生所,安置穷人和孤独者。
享保改革统制商业,起初抑制商业资本,后转而利用、统制。1719年宣布不再受理债务诉讼,要求当事者私行了结,以救济负债武士,但因武士欠债不还,阻碍商业资本和武士借贷门路,而于1729年收回;1721年曾禁止抵押地死契,但又在1737年重新允许;禁止商人成立株仲间(同行公会),但在1721年主动推动成立同业公会,改抑制为统制[2]。
此外,在政治方面,德川吉宗整顿幕府机构,健全法制,于1721年将勘定所分为管理财政的胜手方和处理民事诉讼的公事方,设置目安箱供自由投书;下令翻译儒学条文《六谕衍义》,推行儒学教育。1723年,推行职俸制,对俸禄低但职位高者进行补贴,推行“足高制”为幕政招徕更多贤才;1742年编撰江户幕府首部法典《公事方御定书》。引进西方科学技术,1720年放宽洋书禁令,奠定兰学研究基础。
吉宗所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在江户时期都尚属首次:改革文教政策,通过对法典的整备改革司法体制,以及对江户町内的治安与社会行政管理进行改革等,内容涉及幕政的多个方面。在江户时代后期,幕府又仿效享保改革,先后进行了宽政改革及天保改革,这三场改革一般也被史学界称作“江户时代三大改革”[3]。
参考文献
- ↑ Nussbaum, Louis-Frédéric. (2005). "Kyōhō" Template:Google books; n.b., Louis-Frédéric is pseudonym of Louis-Frédéric Nussbaum, se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 Authority File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4.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汇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二)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第999页。
- ↑ Traugott, Mark. (1995). Repertoires and Cycles of Collective Action, p.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