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京都府南禪寺

京都府南禪寺,是日本京都名剎之一,為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稱為「瑞龍山 太平興國南禪禪寺」[1]。仍可從巍峨聳立的三門樓上俯瞰京都

南禪寺,因與德川幕關係密切得以重建和興隆,從樓上可以望見御所的結構,似乎蘊涵着某種意圖。

中文名:南禪寺

類 型:寺廟

地 點:日本國京都府

建 於:正應4年(1291)

目錄

寺廟簡介

「南禪寺」是京都名剎之一,為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稱為「瑞龍山 太平興國南禪禪寺」。南禪寺始於鎌倉後期的正應4年(1291),是開山祖師無關普門將位於東山的開基人龜山上皇的離宮改建的禪寺。

南禪寺,作為天皇中首位皈依禪宗的法皇親撰願文「禪林禪寺起願事」,規定「日本最優秀的禪僧」為南禪寺住持,故「南禪寺住持」成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禪僧的代名詞,所以夢窗疏石、虎關師煉、春屋妙葩等高僧大德前後被委以歷代住持。

南禪寺,伽藍因明德4年(1393)和文安4年的大火及應仁之亂(1467)等幾近荒廢,但在江戶初期奇蹟般得以復興。

仍可從巍峨聳立的三門樓上俯瞰京都。南禪寺因與德川幕關係密切得以重建和興隆,從樓上可以望見御所的結構,似乎蘊涵着某種意圖。

歷史淵源

日本臨濟宗南禪寺派本山。位於京都市左京區南禪寺町。山號瑞龍山。正應四年(1291),龜山上皇改其離宮為寺,稱南禪寺,迎請無關普門為開山。其後,諸堂、子院逐漸興建完成。應安二年(1369),與延曆寺屢有紛爭,山門遭受破壞。

至德三年(1386),足利義滿制定京都、鎌倉五山十剎之位次,列此寺為天下第一、五山之上。其後,堂舍多次遭受焚毀,幸獲歷代朝廷與幕府的保護,而得以復興。 歷代住持多為碩德,如一山一寧、夢窗疏石、虎關師煉、竺仙梵仙等。境內有南禪院、天授庵、歸雲庵、金地院、聽松院等別院。寺寶有龜山天皇宸翰《禪林御起願文案》一卷、絹本着色大明國師像、絹本着色釋迦十六善神像等。

寺內設施

敕使門(重要文物)

寬永18年(1641),受明正天皇賞賜,將御所的「日之御門」遷移而來。只有在敕使來寺及住持的「升座儀式」等重要活動時才開啟。

三門(重要文物)

表示佛法修行大徹大悟的三座門:「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南禪寺的三門號稱「天下龍門」,上層樓閣名為「五鳳樓」。高22米,為日本三大門之一。 寬永5年(1628),藤堂高虎為超度在大阪夏之陣中陣亡的本族人、家丁的亡靈而重建並捐獻。

法堂

本尊供奉有釋迦三尊像。

地面全部以磚鋪就,櫸樹圓柱林立,藻井繪有「蟠龍」。

居所

黑白合壁呈幾何學式的美感及貫通天井的橫樑顯示出禪宗寺院的特色。

建築藝術

除了傳統的伽藍建築,南禪寺境內還有明治時代的優秀建築——「水路閣」。水路閣於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從滋賀縣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到京都市內(被稱為「京都市疏水事業」)的線路的一部分。當時西方建築技術剛傳入不多久,水路閣由日本人之手設計、施工,被認為在日本土木技術史上有着重要意義。

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閣被評為「京都市指定史跡」。

布局結構

水路閣以紅色煉瓦砌成,橋樑形狀。作為京都市近代建築的代表,與南禪寺古色古香的伽藍建築相映成輝。到南禪寺來訪的觀光客,也必到水路閣來一睹風采。

視頻

日本京都南禪寺高清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