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府南禅寺
京都府南禅寺,是日本京都名刹之一,为临济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称为“瑞龙山 太平兴国南禅禅寺”[1]。仍可从巍峨耸立的三门楼上俯瞰京都。
南禅寺,因与德川幕关系密切得以重建和兴隆,从楼上可以望见御所的结构,似乎蕴涵着某种意图。
中文名:南禅寺
类 型:寺庙
地 点:日本国京都府
建 于:正应4年(1291)
目录
寺庙简介
“南禅寺”是京都名刹之一,为临济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正式名称为“瑞龙山 太平兴国南禅禅寺”。南禅寺始于镰仓后期的正应4年(1291),是开山祖师无关普门将位于东山的开基人龟山上皇的离宫改建的禅寺。
南禅寺,作为天皇中首位皈依禅宗的法皇亲撰愿文“禅林禅寺起愿事”,规定“日本最优秀的禅僧”为南禅寺住持,故“南禅寺住持”成为超越法系、流派的最高禅僧的代名词,所以梦窗疏石、虎关师炼、春屋妙葩等高僧大德前后被委以历代住持。
南禅寺,伽蓝因明德4年(1393)和文安4年的大火及应仁之乱(1467)等几近荒废,但在江户初期奇迹般得以复兴。
仍可从巍峨耸立的三门楼上俯瞰京都。南禅寺因与德川幕关系密切得以重建和兴隆,从楼上可以望见御所的结构,似乎蕴涵着某种意图。
历史渊源
日本临济宗南禅寺派本山。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南禅寺町。山号瑞龙山。正应四年(1291),龟山上皇改其离宫为寺,称南禅寺,迎请无关普门为开山。其后,诸堂、子院逐渐兴建完成。应安二年(1369),与延历寺屡有纷争,山门遭受破坏。
至德三年(1386),足利义满制定京都、镰仓五山十刹之位次,列此寺为天下第一、五山之上。其后,堂舍多次遭受焚毁,幸获历代朝廷与幕府的保护,而得以复兴。 历代住持多为硕德,如一山一宁、梦窗疏石、虎关师炼、竺仙梵仙等。境内有南禅院、天授庵、归云庵、金地院、听松院等别院。寺宝有龟山天皇宸翰《禅林御起愿文案》一卷、绢本着色大明国师像、绢本着色释迦十六善神像等。
寺内设施
敕使门(重要文物)
宽永18年(1641),受明正天皇赏赐,将御所的“日之御门”迁移而来。只有在敕使来寺及住持的“升座仪式”等重要活动时才开启。
三门(重要文物)
表示佛法修行大彻大悟的三座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南禅寺的三门号称“天下龙门”,上层楼阁名为“五凤楼”。高22米,为日本三大门之一。 宽永5年(1628),藤堂高虎为超度在大阪夏之阵中阵亡的本族人、家丁的亡灵而重建并捐献。
法堂
本尊供奉有释迦三尊像。
地面全部以砖铺就,榉树圆柱林立,藻井绘有“蟠龙”。
居所
黑白合壁呈几何学式的美感及贯通天井的横梁显示出禅宗寺院的特色。
建筑艺术
除了传统的伽蓝建筑,南禅寺境内还有明治时代的优秀建筑——“水路阁”。水路阁于1885年始建、1890年竣工,是从滋贺县大津市琵琶湖(日本最大的淡水湖)引水到京都市内(被称为“京都市疏水事业”)的线路的一部分。当时西方建筑技术刚传入不多久,水路阁由日本人之手设计、施工,被认为在日本土木技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昭和58年(1983年),水路阁被评为“京都市指定史迹”。
布局结构
水路阁以红色炼瓦砌成,桥梁形状。作为京都市近代建筑的代表,与南禅寺古色古香的伽蓝建筑相映成辉。到南禅寺来访的观光客,也必到水路阁来一睹风采。
视频
日本京都南禅寺高清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