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測量學
人體測量學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 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體測量和觀察方法,並通過人體整體測量與局部測量來探討人體的特徵、類型、變異和發展。人體測量包括骨骼測量和活體測量兩部分。前者包括顱骨、體骨的測量和觀察方法,後者包括頭面部、體部的測量和觀察方法。近年來,電子儀器及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對人體測量及其數據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人體測量對*人類學的理論研究和國計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用
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其測量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對人體特徵進行數量分析。
人體測量學以對人類大量個體各部位的測量、記錄和描述為基礎,研究人類個體發育、體質特徵,進而通過複數測量所得到的各種數據資料,對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進行對比研究。人類測量學主要有活體測量和骨骼測量兩種類型。人類測量學要求建立標準化的方法和技術,並對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從而使解釋和檢驗成為可能。
來歷
研究人體測量和觀察方法,並通過人體的整體測量和局部測量來探討人體的特徵、類型、變異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包括骨骼測量、活體測量、關節活動度測量、皮褶厚度測量、體力測定、生理測定,以及人在各種活動狀態下身體各部位活動範圍的動態測量。
系統的人體測量方法是18世紀末由西歐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創立的,最早從事人體測量研究的有法國的道本頓 (L· J·Daubenton) 和荷蘭的凱伯 (P·Camper) 。19世紀末各國人類學家開始研究人體測量方面的統一國際標準,以便統一人體測量方法。德國人類學家馬丁 (R·Martin) 在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編著的《人類學教科書》 ,評述了人體測量方法,至今仍為各國人類學家所採用。
方法
最簡單的人體測量內容包括︰頭顱的長與寬之比,即所謂「頭骨指數」(cephalic index);鼻的長寬之比;上臂和下臂的比例等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人們所熟悉的器物如公尺測量計、測徑器、捲尺等來測得。只要選好可靠的測量點,亦即人體上的所謂「陸標」(landmark),同時把測量方法標準化,所得結果可以非常精確。通過這類調查方法所得大量數據,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由一些體質人類學者們用來描述不同的種族的、民族的、乃至國民的各種群體的特徵,就是以他們所獨有的或是具有典型性的體質和外貌作基礎的。
到了20世紀,應用人體測量學來研究人種類型的方法就被一些更為先進的測定人種差別的技術所代替。不過,人體測量學仍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在古人類學(paleoanthropology)根據化石遺存研究人類起源及進化的一門學科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頭骨測量學(craniometry)是用來測量頭蓋骨及面部結構的一種技術,也是19世紀發展起來的。到1970年代和80年代,由於發現的人類化石及前人類化石,其年代要大大早於以前發現的遺存,這門學科亦隨之顯出了新的重要性。人類學家們根據史前頭蓋骨及面骨的測量學研究所得,可以找出人類因適應增大的腦容量而產生的頭顱大小和形狀上的漸進變化;這樣一來,頭骨測量學和其他人體測量學技術的應用,導致了對各種流行學說的一項重要的再評估。即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直立姿式的形成是與腦的增大同時出現的。
人體測量學除了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各項功能之外,還可具有商用價值。企業中的研究人員應用人體測量數據來設計服裝,尤其是軍服的設計,也可用來規畫諸如汽車座位、飛機駕駛員座艙和太空囊(space capsules)等。
應用空間
人體測量不僅對人類學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人機工程、國防工業、輕工業、安全工程、機械設計、體育科學、衛生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大實用價值。應用人體測量數據與資料科學地設計產品,一是確定人們使用機械設備的大小和形狀; 二是確定用該機械設備進行工作時所需空間的大小和形狀。這樣,能使產品更切合實用,更符合安全要求,並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