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人參炮製方法與標準


人參炮製方法與標準

目錄

【藥材來源】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多於秋季採挖。園參:9~10月間採挖6年以上的人參,洗淨泥土,新鮮品稱「水參」;剪去小支根用硫黃熏後,置日光下曬乾即為「生曬參」;蒸製後乾燥稱「紅參」;經水炸、灌糖後乾燥稱「糖參」。山參經曬乾,稱「生曬山參」。

【古代炮製方法】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去蘆頭(《雷公》),唐代有剉入藥中,焙乾(《外台》)的炮製方法。宋代有焙制、微炒(《總微》),黃泥裹煨(《朱氏》),去蘆,上蒸(《瘡瘍》)等方法。元代有蜜炙(《世醫》)法。明代增加了生碾為末,不用銅鐵,捶碎,拍破,濕紙裹煨、鹽炒(《普濟方》);陳酒浸(《保元》);人乳拌,烘乾,人乳浸後飯上蒸(《醒齋》)等法。清代又增加了藥汁制:有五靈脂制(《新編》)、川烏煮(《從眾錄》)、煎膏(《金鑒》)等炮製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生曬參:取原藥材(園參),除去蘆頭,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   2.生曬山參:取原藥材(山參),除去蘆頭,洗淨,乾燥,用時粉碎或搗碎。   3.糖人參:取園參鮮根洗淨,置沸水中浸燙3~7分鐘,取出,人涼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取出,曬乾,經硫黃熏蒸後,用特製的針沿參平行與垂直方向刺小孔後,浸入濃糖液中(每100毫升水溶液中加冰糖135克),24小時,取出後暴曬1天,再用濕毛巾打潮,使其軟化,進行第二次刺孔,再浸入濃糖液中24小時,取出後衝去浮糖,乾燥。   4.紅參:取原藥材(同參)洗淨,經蒸製後,乾燥為紅參。用時除去蘆頭,蒸軟後或稍浸後烤軟,切薄片,乾燥。或用時粉碎或搗碎。   5.紅參須:紅參剪下的小支根,多順捆成小扎。

【飲片性狀】

生曬參為圓形或類圓形薄片,片面平坦,白色或灰白色,顯放射狀裂隙,習稱菊花紋,粉性,體輕,質脆,有特異香氣,味微苦,甘。生曬山參是人參品類中最名貴的品種,其形體大多生成短粗橫體,支根兩條八字形分開,上粗下細,螺旋狀環紋細密而深,主根上端尤甚,表面淡黃色,皮紋細膩光潔,斷面顯「菊花心」,中心有圓圈紋,質柔韌,不易折斷,有特異濃厚香氣,味甘、微苦。糖參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淡白色或黃白色,外皮鬆泡,常見有刺孔殘痕及帶有糖樣結晶,質疏鬆,氣特殊而香,味先甜後微苦,嚼之可溶化。糖參分為輕糖參和重糖參兩種,輕糖參含糖分少,通常稱「白人參」或「白抄參」,重糖參含糖分大,稱「糖參」。紅參為圓形或類圓形薄片,片面紅棕色或深紅色,質硬而脆,角質樣,氣微香,味甘、微苦。紅參須為順捆成小札,顏色、氣味同紅參。

【質量標準】

人參水分含量不得過12.0%。總灰分不得過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0%。按乾燥品計算,含人參皂苷Rgl和人參皂苷Re的總量不得少於0.30%,人參皂苷Rbl不得少於0.20%。

【炮製目的】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經、肺經、心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能。用於氣虛欲脫之肢冷、脈微欲絕,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消渴,驚悸健忘,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人參入藥用時須除去蘆頭,傳統認為人參蘆頭有催吐作用,去蘆可免吐。   生曬參與紅參作用基本相似,可以互用,習慣上生曬參偏於補氣生津,多用於氣陰不足、津傷口渴、消渴等證,以清補為佳。生曬山參功同生曬參而力勝。糖參功同生曬參而力遜。紅參經蒸製後,味甘而厚,性偏溫,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同脫、益氣攝血之功,多用於氣血虛虧,脈微肢冷,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溫補見長。紅參須功同紅參而力稍遜,用以平補為好。

【應用選擇】

  1.生曬參或紅參   (1)氣虛欲脫:凡大出血、大吐瀉出現體虛欲脫、脈微欲絕之證,可單用本品大量濃煎服,如獨參湯(《景岳》)。如兼汗出肢冷等亡陽之證,可加附子同用,以增強回陽救逆作用,如人參附子湯(《世醫》)。   (2)氣血兩虧:常與大熟地同用,具滋陰生津,補氣養血作用,用於氣血兩虛,身體消瘦,精神倦怠,面色萎黃等證,如兩儀膏(《景岳》)。   (3)脾氣不足:常與白朮、茯苓、炙甘草等同用,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用於脾胃氣虛、面色萎黃,語聲低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如四君子湯(《局方》)。與黃芪、當歸、升麻、柴胡等同用,具有補中益氣、昇陽升陷之功,用於:①脾胃氣虛:發熱,自汗出,渴喜溫飲,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白,大便稀溏;②氣虛下陷: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久瘧等證,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4)肺氣虧虛:常與蛤蚧、杏仁、貝母等藥同用,具有益氣清肺,止咳定喘之功,用於咳久氣喘,痰稠色黃,或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漸瘦,或面目浮腫,或日久成為肺痿,如人參蛤蚧散(《寶鑑》)。若與胡桃、生薑同用,具有補肺腎、定喘逆的作用,用於肺腎兩虛,咳嗽氣喘,如人參胡桃湯(《濟生》)。   (5)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常與當歸、龍眼肉、酸棗仁同用,具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作用,用於:①心脾兩虛,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等證;②脾不統血,症見便血、崩漏下血,如歸脾湯(《濟生》)。   (6)再生障礙性貧血:常與制首烏、鹿茸、杜仲炭等同用,具有補腎壯陽,健脾益氣之功,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證屬陰陽兩虛者,如參茸衛生丸(《濟世良方合編》)。   2.生曬參   (1)津傷口渴:常與石膏、知母同用,具有清熱、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用於熱傷氣陰,口渴多汗,氣虛脈弱者,如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若與麥冬、五味子同用,具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之功效,用於:①暑熱汗多,耗氣傷液,體倦氣短,咽於口渴;②久喘肺虛,氣陰兩傷,嗆咳少痰,氣短自汗,口乾舌燥,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消渴:常與淡竹葉、麥冬、梔子同用具益氣生津之功,用於上消,多飲少食,小便頻多,如人參竹葉湯(《證治匯補》)。   3.紅參   (1)氣血虧虛:常與大熟地同用,如上述兩儀膏,方中人參易紅參為好;若與當歸、川芎、熟地等藥同用,具氣血雙補之功,用於失血過多、肢體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華,短氣懶言,心悸怔忡,如八珍湯(《正體類要》),方中人參易紅參補脾益氣力勝。   (2)陽痿官冷:常與鹿茸、巴戟天、菟絲子、肉蓯蓉等同用,具有益氣壯陽的作用,用於腎精虧損,氣血兩虧,精神不振,陽事不舉。遺精盜汗,腰膝酸軟,如人參鹿茸丸(《聖濟總錄纂要》原方加減),方中人參最好用紅參,溫補力勝。   (3)休克:單以紅參30g,煎湯頻頻灌服,並配合電針刺百會穴,有升壓、抗休克作用。   (4)治療心律失常:將新開河參(紅參中的一個品種)切成0.5~1毫米半透明飲片,每天早晨和晚上臨睡前,放1片於口中慢慢含化,維持鞏固階段,日含1片,10天為1療程。有一定療效。   (5)老年人病竇綜合徵:單用紅參1.5~3.0克,每日1次或分2次放口中逐漸含化咽下,20~30天為一療程,對發作性暈厥、發作性房顫、陣發性室上速、房室傳導阻滯等病證均有一定效果。   4.蘆頭   脫肛:單用蘆頭1個研末,開水送服。治療Ⅰ度脫肛效果明顯。

【現代研究】

人參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皂苷類:迄今為止,已從紅參、生曬參、白參中分離並鑑定30餘種人參皂苷,可分為三組:①齊墩果酸組:為人參皂苷R0;②原人參二醇組:人參皂苷Ra1、Ra2、Ra3、Rb1、Rb2、Rb3、Rc、Rd,20(S)-人參皂苷Rg3,人參皂苷Rg3、Rh2、Rs1、Rs2,丙二酰基人參皂苷Rb1、Rb2、Rc、Rd,三七皂苷R,西洋參皂苷R1,20(R)-人參皂苷h2,20(S)-人參皂苷h2;③原人參三醇組:人參皂苷Re、Rf,20-葡萄糖基人參皂苷Rf,人參皂苷Rgl、Rg2,20-(R)-人參皂苷Rg2,人參皂苷Rh1,20(R)-人參皂苷Rh1,三七人參皂苷R1,人參皂苷Rh3、Rf4,假人參皂苷F11、Rp1、Rt1,ChikusetsusaponinⅣ、Ⅳa。   揮發性成分:人參炔醇,人參環氧炔醇,人參炔三醇,人參炔A、B、C、D、E( ginsenyne A、B、C、D、E)等。   有機酸及酯:人參酸,檸檬酸,異檸檬酸,延胡索酸,三棕櫚酸甘油酯,三亞油酸甘油酯,棕櫚酸,二棕櫚酸甘油酯,糖基甘油二酯等。   甾醇及其苷類:人參皂苷P、胡蘿蔔苷、β-谷甾醇、豆甾醇、酯甾醇、菜油甾醇等。含氮化合物:吡咯烷酮、膽鹼、三磷酸腺苷、多肽、腺苷、氨基酸等。維生素類:維生素B1,B2,B12,C,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菸酰胺。酶類:腺苷轉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澱粉酶、酚酶、轉化酶、蔗糖轉化酶等。黃酮類:山萘酚、三葉豆苷、人參黃酮苷。其他尚有木質素、糖類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人參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平衡,不但能改善大腦的興奮過程而且也能改善其抑制過程,使抑制趨於集中,使分化更為完全,使兩個過程恢復平衡。人參對學習記憶的影響有雙相性和成分依賴性;人參對不同任務學習記憶的獲得,記憶的保留和再現,都有不同程度的易化作用。人參具有中樞擬膽鹼活性和擬兒茶酚胺活性,GABA和Glu轉運對人參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這也許是人參作用具有雙相性的主要原因。人參皂苷能顯著抑制成年大鼠大腦皮層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對老年大鼠大腦皮層的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則具有顯著的興奮作用。人參對蛋白質的合成、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有促進作用。人參皂苷能提高腦攝氧能力;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人參對多種動物心臟均有先興奮後抑制,小量興奮,大量抑制的作用。人參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和冠脈血流量。其作用原理可能與抑制Na+,K+-ATP酶活性,促進兒茶酚胺釋放或提高心肌cAMP/cGMP比值等有關。   人參皂苷Rh1、R。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其作用為非選擇性的,人參對麻醉動物,小劑量升壓,大劑量降壓;人參皂苷Rh1、Rh2、Rc、Re、Rf對血壓有先微升後下降的雙向作用。人參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其機理可能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紅細胞內2,3-DPG含量,調節心肌的環核苷酸代謝及糖代謝等因素有關。人參皂苷能降低小鼠在嚴重缺氧情況下大腦和心肌的乳酸含量,能恢復缺氧時心肌cAMP/cGMP比值,並具有保護心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減輕線粒體損傷的作用。人參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護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貧血動物紅細胞數、白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增加。人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抗休克作用以及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人參皂苷能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活性,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人參可促進和加強雄性大鼠的交配行為,使去勢大鼠出現交尾現象,去勢雌鼠出現強烈的雌激素作用反應。   據研究,人參本身不具有性激素樣作用,但可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人參對不正常的血糖水平具有調整作用。對機體各組織的RNA和蛋白質合成有促進作用。人參皂苷還能促進組織中脂肪合成並有抗利尿作用。人參皂苷和人參多糖對正常動物RES的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人參在升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數的同時,也增加其細胞面積。人參使各種抗原刺激後的動物抗體的產生明顯增加。人參皂苷對T、B淋巴細胞的分裂原刺激反應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作用大小與劑量相關。人參有抗疲勞作用、抗應激作用和抗突變作用。此外,據文獻報道,人參具有抗腫瘤作用,抗衰老作用,並對實驗性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關於人參的淨選:人參中含有大量的還原糖和澱粉,極易被污染、霉爛變質、故應及時清洗,採用電子超聲波洗刷人參,效率高,質量好。特別應注意在洗參過程中不要刷破、刮掉鮮人參的外皮,人參皮部含皂苷達8%,刷破後會導致有效成分的流失。關於參蘆問題,從化學成分分析來看,參蘆與人參的成分近似,含人參皂苷、皂苷元的量更高,且動物實驗與臨床觀察均未發現參蘆有涌吐作用,故認為一般情況下不必去蘆。但參蘆的作用尚未完全闡明,且中醫臨床歷來注重辨證,對用參蘆「敏感」者仍需慎用。關於紅參加工工藝:影響紅參質量的因素主要有浸泡時間、蒸參溫度和含水量;實驗證明採用高溫(110℃)、高壓(0.5kg/㎡)加工紅參,外觀、色澤均為理想,且人參皂苷含量亦高。關於白參的加工工藝:白參採用沸水燙鮮參5~10分鐘,然後在60~70℃烘乾,可以使人參中的酶因受熱變性而滅活,以利於人參皂苷不被酶解。   經含量測定證明,凍干參、生曬參中總皂苷含量為5.83%、5.61%,紅參為5.02%,糖參為2.92%。鮮人參加工成紅參,其總皂苷約損失27%~37%。生曬參中多糖含量高於紅參,說明鮮人參在蒸製烘乾炮製中,部分多糖水解為低聚糖和單糖。在鮮人參、生曬參、紅參中,鮮人參的游離精氨酸含量最高,其次為生曬參,紅參含量最低。其原因在於紅參加工過程中人參中的還原糖與精氨酸發生了梅拉德反應,產生了新的具有較強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即精氨酸糖苷(AFG),反應必須在酸性(pH<;3.0)條件下進行,且水分的增加可抑制AFG的生成量。採用正交試驗方法研究了紅參加工中4個主要條件對精氨酸轉化的影響。結果表明:第1次烘乾溫度對人參體內精氨酸轉化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第1次烘乾時間、蒸參時間、蒸參溫度。   在本試驗的條件下,第1次烘乾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精氨酸轉化量越大。紅參加工過程是人參體內游離精氨酸參與梅拉德反應轉化為新活性物質的過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抗肝毒比較試驗認為,紅參比白參具有更強的抗肝毒活性,這與紅參中所含的特有皂苷成分為20(S)-人參皂苷Rg2、Rh1和20(R)-人參皂苷Rg3有關。循環系統的各項試驗結果證明,人參對正常動物主要內臟組織血流有增強作用的同時,對內毒素引起組織血流量減少能有效地抑制,其作用強度紅參高於白參。網狀內皮系統吞噬作用的比較實驗指出,紅參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活化作用強度大於白參。抗衰老作用的實驗結果證實,紅參的抗衰老作用比白參強,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紅參中含有麥芽酚,而麥芽酚具有顯著的抗過氧化作用,它可與組織中自由基結合,抑制小鼠肝內脂質過氧化反應,防止脂褐素生成與沉着,從而延緩了細胞整合性的降低,也減輕了脂類過氧化物對酶的滅活作用,從而起到抗衰老的效果。抗腫瘤作用比較,紅參與白參都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因為二者均含有抗腫瘤的活性成分&mdash;&mdash;人參皂苷和人參多糖。   另有實驗證明,紅參中特有的人參電苷Rh2在體外試驗中對Morris肝癌、人子宮頸癌、B16惡性黑色素瘤、Hela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能明顯抑制人體早幼粒白血病HL-60瘤株。而另一抗腫瘤活性成分人參炔三醇,紅參中的含量明顯高於白參,分別為0.38mg/g和0.25mg/g。其他方面的藥理作用認為,在增強動物活動能力、抗利尿作用、增強心臟收縮幅度、促發動物動情方面,紅參與糖參的作用均強於生曬參,而生曬參在降血壓作用方面則強於前者。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焙熟蒸切、烘切等。   2.文獻摘錄「采根用時,去其蘆頭,不去者吐人,慎之。」(《證類》)「去蘆,蘆與參相反,吐藥中有用蘆者。」(《仁術》)「肺虛氣短少氣虛喘煩熱,去蘆用之。」(《回春》)「凡生用宜咀嚼,熟用宜隔紙焙之,或醇酒潤透咀嚼,焙熟用,並忌鐵器。」(《綱目》)「肺家本經有火,右手獨見實脈者,不宜驟用,即不得已而用之,必須鹽水焙過,秋石更良,蓋咸能潤下,且參畏鹵咸故也。」(《通玄》)「五靈脂制人參……但助陰以生水,斷不助陽以生火……余得異之授,親試有驗,公告天下,以共救陽旺陰虛之症也。」(《新編》)「補劑用熟,瀉火用生,煉膏服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備要》)「上虛火旺宜生,涼薄以取其氣,脾虛肺怯宜熟,甘溫以資其味……」(《尊生》)

【總結】

人參的古代炮製方法主要有生切片、焙制、烘製、蜜炙等法,傳統用法要求去蘆頭。現代應用最廣泛的是生切片、蒸製、糖制等法。人參的化學成分的研究已相當深入,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結構和性質亦基本明了。藥理作用的研究對闡述人參的廣泛的臨床功能提供了科學的實驗依據。而對於人參的炮製加工如「去蘆」等問題,似乎更應該着重於其臨床作用和治療的整體反應來客觀評價,而不只是僅從人參與參蘆的化學成分的異同而作定論。因為在中醫臨床中,需用人參的,多為氣陰不足、或氣血兩虧、或脾胃氣虛等症的體弱患者,應該考慮病態機體對藥物作用的敏感性、特異性。因而不但歷代醫家強調臨床用人參要求去蘆,乃至多版《中國藥典》也要求「去蘆」使用。再則,雖然參蘆與人參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其含量卻差異顯著,據研究報道:參蘆中總皂苷含量比人參主根高2~3倍(參蘆為17.5%,人參根為5.2%),參蘆中揮髮油含量為0.3490%,而人參根中僅為0.0056%,只有參蘆的1/60。從中醫臨床用藥的經驗來分析,藥物中主成分含量過高,有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值得考慮的。   在臨床應用方面,人參(生曬參)與經蒸製後的紅參功能基本一致,較長時間以來,二者均作互用。而在習慣上認為生曬參味甘性平,較多地偏重於補氣生津,安神,特別適用於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等症,而紅參味甘性溫,有益氣攝血之功,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之症,因而二者稍有區別,各有所長。也許正是從臨床應用考慮,《中國藥典》1995年版以後已把紅參作為單味藥分列開來。 [1]  

【炮製方法】

1.生曬參:《雷公炮炙論》:「採得陰乾,去四邊蘆頭並黑者。」《洪氏集驗方》:「洗淨。」「薄切,焙乾。」現行,取原藥材,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或搗碎。 2.生曬山參:《外台秘要》:「銼入藥中。」《證類本草》:「搗為末。」《普濟方》:「生碾為末,不用鋼鐵,捶碎,拍破。」現行,取原藥材,同時粉碎或搗碎。 3.紅參:《本草害利》:「得火熏則軟,或飯鍋內蒸軟乘熱軟時,用鋼刀切片。」現行,蒸軟後或稍浸後烤軟或潤透,切薄片,乾燥或用時搗碎。 4.紅參須:捆成小札,用時搗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