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2)
玄奘精神 第59節:第九章 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2)人生是一段長長的旅程,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保持高昂的狀態,要懂得適時給自己放鬆、充電,也許只是一兩天身體的休息,也許需要長時間的沉心靜氣,為的是用更加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姿態去面對未來。
目錄
原文
這些都是發生在玄奘之前的故事,玄奘到達迦濕彌羅的時候,雖然當地的佛教已不如當年那般興盛,但依舊保留着由世友等五百高僧編寫集結的完整佛經。這一點對玄奘來說非常重要,就好比給了他一次在正式前往最高佛教學府那爛陀寺深造之前進入預科班學習的機會。
我們知道,在當時,佛教經典都是由梵文書寫,人們交流佛典甚至辯經也都是用梵文,玄奘的梵文雖然不錯,但那都是在中原和沿途遊歷時陸續積累而來,或者可以說沒有經過系統學習,想要在那爛陀寺與那些高僧交流學習,就必須具備相當熟練甚至是精通的梵文水平。
所以這一次玄奘沒有急着趕路,而是在迦濕彌羅國停了下來,就像當年在高昌國逗留一樣,他需要為接下來的旅程和遊學進行知識上的準備:
其一,當地的國王非常熱情,願意供奉玄奘,這是物質保障;
其二,玄奘需要系統學習梵文,在印度,交流學習的主要形式就是辯經,辯經一靠學識二靠反應三靠說話技巧。這裡的說話技巧,就與梵文緊密相關--同等修為,一個口齒伶俐一個結結巴巴,高下立現。
其三,迦濕彌羅收藏了大量珍貴而完備的佛典,玄奘需要在這裡對印度佛學進行一次系統學習和全面了解,為接下來的求學和譯經提前做準備。
人生是一段長長的旅程,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保持高昂的狀態,要懂得適時給自己放鬆、充電,也許只是一兩天身體的休息,也許需要長時間的沉心靜氣,為的是用更加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姿態去面對未來。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秋,玄奘帶着大量親手抄寫的佛經離開了學習生活了一年多的迦濕彌羅國,在經過幾個小國後離開北印度,進入了中印度境內。
中印度河網密布,玄奘決定改走水路,坐船沿恆河順流而下,準備前往另一個國家--阿耶穆佉國。
秋風徐徐、水聲潺潺,兩岸林木繁盛,河上水鳥成群,水中魚蝦嬉戲,船行一百多里,一直風平浪靜,可以說是玄奘西行以來最舒服、最愜意的一段旅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所有人都陶醉在恆河美景中時,河兩岸的密林中突然衝出十幾條船,一下子就擋住了玄奘大船的去路。這顯然是一夥早就埋伏在水邊的強盜,上面的人一邊舉着刀棍大聲叫嚷,一邊駕船向玄奘的大船靠近。
水上不同陸地,在岸上遇到強盜還能逃跑,在水上要是被強盜截住,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條。驚惶失措下,幾名同伴當即跳河逃命,把玄奘等人丟在了船上。這是玄奘西行以來第一次在水上遭遇強盜,不過他還是跟往常一樣十分鎮定,還讓船上的人不要荒亂--強盜無非求財,把財物給他們就是了,一旦自己慌了手腳把船弄翻,損失的就不止是財物,還有那些無比珍貴的經書了。
在強盜們的脅迫下,船工不得不按指示將船靠岸。船靠岸後,強盜們把所有人都趕到岸上,還命令他們脫掉衣服,一邊搜查隨身錢財,一邊仔細打量每一個人的身材面容。
長途跋涉和豐富的閱歷讓玄奘有着超乎常人的直覺和觀察力,他發現這些人不像是普通的強盜,他們的一言一行似乎是在按照一種既定的流程行進,而且在搜得錢財後也沒有放人的意思,好像在等待一件什麼事情。最後,玄奘從他們的對話中得悉,這些人並非強盜,而是一夥突伽天神的信徒:
"然彼群盜素事,突伽天神,每於秋中覓一人質狀端美,殺取肉血用以祠之,以祈嘉福。"
也就是說,每到秋天,這伙突伽天神的信徒們就要根據教義尋找一個身體強健、樣貌端莊的人來獻祭,然後把他殺了,用他的血肉祭祀神靈,祈求天神的保佑和賜福。
印度古代宗教紛繁複雜,突伽天神是印度教中一個重要的大神,因為是女神,所以才譯成難近母。難近母是印度教神話中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的多種形象之一,也是性力派崇拜的主神之一,在印度被當作降魔女神而受崇拜,名字取自她所消滅的羅剎"難於接近"。在大多數繪畫和雕塑中,難近母皮膚黃色,坐騎是虎或獅,有8、10或者18臂 ,持諸神所賜的各類武器,其中有長矛或一條毒蛇。每年9、10月舉行的難近母節是印度東南地區最隆重的節日,信徒們將特製的難近母像供奉9天後沉入水中,並舉行大規模的遊行和慶祝活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