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不該有「重在參與」(周子渲)
作品欣賞
人生苦短,不該有「重在參與」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重在參與」這個詞慢慢浸入進人們的生活里。但時間如白駒過隙,不過數十載,真的有多餘的時間與精力去用來重在參與嗎?
講個故事。
第一次在高原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盛會是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那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進行的十分困難,以至於有不少選手選擇了棄賽。
但就是在這個幾乎沒有人重視的項目中,出現了一位被後人無數讚頌的運動員——阿赫瓦里。
阿赫瓦里在比賽剛開始時就受了不輕的傷,但他並未像其他受了傷的選手一樣,選擇退出比賽,而是繼續一瘸一拐地向終點跑去,只因他覺得自己的比賽還遠未結束。
當時有記者採訪他,問他為什麼明知毫無勝算,還要拚命跑下去。
「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的,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這是他的答覆。
其實阿赫瓦里有充足的理由棄賽,比如特殊的地形與氣候,比如自己的傷勢,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咬着牙堅持完成了比賽。
反觀我們的日常生活。
學校舉辦校慶,要求每個班必須參加,有多少班是懷着無所謂,沒有獎就沒有獎,反正重在參與的思想去準備的?學校舉辦運動會,為了湊夠人數,強迫有些學生參加了某個項目,但競技場上高手如雲,大家都身懷絕技,又有多少人在面對這樣的場面時想的不是:無所謂,輸了就輸了嘛,反正重在參與?
但結果是怎樣真的無所謂嗎?真的就只是重在參與嗎?
不是的,借《愛情公寓》中胡一菲的一句話說:「輸贏沒有意義,比賽就沒有意義。」
我們得知道,沒有什麼事情是「重在參與」的,當人們以「重在參與」的心態去做一件事時,就註定完不成這件事情。因為當人一旦有了「重在參與」這個念頭後,做什麼事就失去了原本應有的熱情,所以已經從力量的源頭鬆懈了。既然已經放棄了,那麼自然就完不成這件事了,更不用說把它做出理想的效果。
我們得明白,人生是不該有「重在參與」這一說的。既然必須或者想去做一件事,那就竭盡全力把它做到最好。畢竟就是丟一塊石頭進入水裡,也要聽個響或是看能打幾個水漂。花出去那麼多時間與精力,怎能不濺起些生活的漣漪呢?
我們得懂得,「重在參與」是指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後卻沒有得到最好的結果,但仍從中得到了積極的收穫,而不是我們逃避問題與困難的理由。
說的簡單點,就是「重在參與」等於「竭盡全力」,而並非等於「遇難便退」。
人生苦短,不過渺渺數十載,沒有時間浪費在「重在參與」上面。因為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會笑着指導你去怎麼做的慈眉善目的老人家,他才懶得管你用竹籃在時間的長河裡能不能打上水。所以請務必明白自己要做什麼,要怎麼做,要懷着哪種心態去做,也請務必明白,重在結果,並非參與!
共勉。[1]
作者簡介
周子渲,咸陽市實驗中學初三(10)班學生,擅長古箏,喜歡閱讀,聽歌,寫作,性格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