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的定位(趙思芳)
作品欣賞
人際交往中的定位
人生就如一個大舞台,無論你身居顯赫,還是平頭百姓,要想博得人們的喝彩,就得找准自己的位置。
認識他人,認準自我,就要找准人際關係的定位。《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榖,此其為賤為本耶,非也,故之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而寧)珞珞為石」。就是說卑賤是高貴的根本,卑下是崇高的基礎,當既得利益者(集團)用孤、寡、不穀來稱呼自己,表明自己是以民(人)為本,以民(人)為基的。對此,老子給予了徹底的否定:「這不是以賤(民)為本呀!難道不是嗎?」,有道的人無須光華如玉,還是質樸更好一些。
今天的市場還有這樣一些話「市場後面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消費者至上,顧客是上帝」。這些理念不就和老子相通嗎?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利慾薰心,把這些僅僅當作口號,所以就有大頭牛奶,酒精白酒這些產物充斥市場。
和人相處,如平等待人,就讓人覺得可親。如果一個上司,對屬下頤指氣使,就會失掉基礎。智慧者就應該彎下腰,蹲下來,坐下來。如果領導做到這些,自然就會贏得下屬的尊重。這樣的「處下」,有人說,這會失去領導的風範,這不就是無能的表現嗎?可是我要說,持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
商界奇才傑克 韋爾奇,他的公司每年遞增率25%,多麼好的效益啊。他的管理理念有兩條:1,處下為上,2,管理的越少越好。
韋爾奇從小口吃,父母讓他做球童,遭到某些人的嘲諷和打擊。這些都激勵他發奮學習,求學時代的他可謂是一直「處上」。到公司上班,他一直「處下「,虛心向別人求教學習。做了總裁以後,他還是奉行「處下」理念。他經常外出,發現人才,招攬人才。他將人才聘來以後,只是給他們一個任其馳騁的平台,卻很少管理他們,讓他們自由發揮才華。所以,他的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壯大。
看來「處下」這個理念幫助我們人際交往,發展事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際交往中的「處下」,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你一個人不可能孤立於世,你一個人不可能打下江山,你必須任用人,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你得依靠別人,你就得「處下」,對人謙卑,對人尊重。三國時的劉備把處下的本領發揮到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三顧茅廬的佳話,在中國家喻戶曉。那年,他們第一次帶着禮物,興致勃勃去拜見諸葛亮,可誰知孔明外出遊玩,書童也說不清何時回來。
張飛不耐煩了說「既不見,自歸罷了」。
雲長曰:「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
玄德曰:「且待片時」。
三句話,折射出他們不同的人格和修養。張飛急躁魯莽,雲長還知道留下一個來路,只有玄德最富修養。
第二次,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布。行無數里,忽然朔風.,惡劣的天氣里拜見孔明,可是這一次還是未能如願以償。這次張飛又發牢騷了「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
到了春天,劉備卜一個良辰吉日,第三次拜見孔明。飛曰:「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張飛的魯莽個性再一次躍然紙上!
終於見到諸葛亮,玄德虔誠地一跪,已打動孔明的心。一番隆中對讓劉備心裡一亮,眼睛一明,豁然開朗,一幅政治藍圖展現於面前。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劉備一個大男人,哭着懇求孔明跟他去新野,諸葛亮感動至極,遂跟着玄德出山。劉備之所以得到孔明,就是因為他懂得「善用人者為之下」的理念。
現實中我們好多人也知道老子的「處下「理念,可就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這是因為光有理念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修養也難以做到處下,劉備就是具備這樣的修養啊。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鄰居家有個小姑娘經常向他請教作業,他總是耐心講解。母親覺得孩子很冒失,帶着孩子前來道歉。愛因斯坦說:「我從十來歲的女孩身上學到的東西比我教給她的東西多得多啊」。
林肯曾經並不富有,他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有人曾刁難他:「請問林肯先生,您將用什麼財富作為您成功的保障?」林肯不慌不忙地說:「我的所有財富就是我的妻子和兒女,還有廣大的你們。」他的話音剛落,立刻響起一片歡呼和支持的掌聲。後來林肯虛心聽見他人意見,在政治的舞台上實現人生抱負。
所以你是企業家、領導,還是平凡的百姓,無論是任用人才,還是與人相處,都要有「處下」的理念。用這種理念歷練自我,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我們的人生就會綻放光彩。[1]
作者簡介
趙思芳,女,河南省信陽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