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的科學
《仇恨的科學》,蘇聯戰爭題材短篇小說。米·肖洛霍夫(見「靜靜的頓河」)著。1942年6月發表在《真理報》上,後來曾被報刊多次轉載,並被收入肖洛霍夫的作品集。有多種中譯文。1952年,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過梁浪江譯註的《憤恨的科學》;胡明等譯為《學恨》,1953年被上海大東書局收入《蘇聯名作家專集》中;1982年2月號的《外國小說》上登出唐光銅等的譯文;草嬰翻譯的《學會恨》發表在《外國文藝》1983年第3期上;1986年,王榮宅的譯文收入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諾貝爾文學獎金獲獎作家小說選》;1989年,在《俄蘇文學》第2期上發表了田昕的譯文。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小說約1.4萬字。主人公格拉西莫夫中尉對法西斯匪徒充滿刻骨的仇恨,一看到德軍俘虜就臉色驟變,無法克制胸中的萬丈怒火。因為他在奔赴前線的途中親眼目睹了德國侵略者的血腥罪行:姦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特別是他後來在戰鬥中負傷被俘,在戰俘集中營里經受了種種難以想象的痛苦折磨,真是九死一生。強烈的復仇心使他戰勝傷病、飢餓、嚴寒和摧殘,終於逃出虎口,回到自己的部隊。從此,他作戰更加英勇無比。在戰爭中,他不僅真正學會了戰鬥,而且真正學會了憎恨和熱愛。他最後指出:「在戰爭這樣的砥石上,一切情感都得到了極好的磨礪,變得更加強烈。乍看起來,熱愛和憎恨兩種感情無論如何都不能相提並論。您知道嗎,俗話說:『膽怯的母鹿不能和馬套在同一輛大車上。』可在我們這裡它們被套在一起了,而且都拉得非常好!」也許,這正是作者所要揭示的仇恨的科學。這篇小說在蘇聯被當作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教材。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仇恨的科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