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介蕨是蹄盖蕨科的一种植物。先端渐尖,基部变狭,圆楔形,二回羽状,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2-15对,互生,有柄,略斜展,长圆状披针形,生常绿林下溪边阴湿处,海拔560-3300米。

目录

形态特征

根状茎横走,先端斜升;叶近簇生。能育叶长1.2-2米;叶柄长40-95厘米,基部直径达1厘米,疏被深褐色钻状披针形鳞片,向上淡褐禾秆色,近光滑;叶片阔卵形,长80-105厘米,中部宽60-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变狭,圆楔形,二回羽状,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2-15对,互生,有柄,略斜展,长圆状披针形,基部一对长达40厘米,中部宽约15厘米,渐尖头,基部对称,截形,一回羽状;小羽片14-16对,互生,有柄,平展,阔披针形,长6-10厘米,中部宽1.5-2厘米,渐尖头,基部对称,截形,边缘深羽裂;裂片约12对,近长方形,长7-10毫米,宽2.5-3.5毫米,钝圆头,边缘有钝圆锯齿。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侧脉单一或二叉。叶干后草质,黄绿色,上面疏被灰白色短毛,叶轴、羽轴和小羽轴上疏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和2-3列细胞组成的蠕虫状毛。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或小脉分叉处,每裂片3-5对,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褐色,膜质,近全缘,往往不发育或早落。孢子周壁表面有条状纹饰。[1]

介蕨属

中型土生蕨类植物。根状茎横卧,内有网状中柱,连同叶柄基部生鳞片;鳞片披针形或卵形,膜质,全缘,基部着生。叶近生;叶柄内有两条维管束,向上汇合成V形;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渐尖头,向基部不变狭,二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无柄,开展,羽状深裂,裂片或小羽片基部通常以狭翅相连;叶轴和羽轴上面有阔浅沟,但在汇合处不互通;羽轴,主脉或小脉两面多少有由1-2(3)列厚壁细胞组成六角或四角形粗筛孔的蠕虫形短毛叶脉分离,侧脉单一或分叉;叶为草质或厚纸质。孢子群生小脉中部背上,形状不一,有圆形、长形、新月形、弯钩形或马蹄形;囊群盖同形,全缘有睫毛;孢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状或刺状纹饰。

约有15种;分布于旧大陆的温带和亚热带,向南到热带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向东北日本、朝鲜及俄罗斯,,向西到喜马拉雅西北部。中国约有12种。江西产1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60-3300米常绿林下溪边阴湿处。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浙江(临安)、福建(南靖)、台湾(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湖南(新宁)、广东(安定)、海南(五指山)、广西(武鸣)、四川、贵州(独山、印江、梵净山、紫云,猴山)、云南(昆明、峨山、新平、广南、马关、元阳、绿春、孟连、西盟、景东无量山、景洪、勐海、沧源、瑞丽、盈江、贡山、漾濞、丽江)和西藏东南部(墨脱)。越南、缅甸、锡金、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