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仙居鎮位於荊門市最北端,與鍾祥、宜城、南漳等縣(市)毗鄰,素有"荊門城北門戶"之稱。境內現轄27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國土總面積23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867公頃。

荊門市東寶區仙居鄉美麗而神秘,古時因這裡青山碧水、風景秀麗,眾神雲集,相傳是仙家衣食起居的地方,因而故名"仙居",仙居位於荊門市最北端,與鍾祥、宜城、南漳等縣(市)毗鄰,素有"荊門城北門戶"之稱,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2019年10月31日,仙居鄉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1]

目錄

自然資源

仙居資源豐富。全鄉探明石灰石儲量2億噸,硅石儲量5000萬噸,方解石儲量3000萬噸,鐵礦石儲量2000萬噸,硫精砂儲量800萬噸,原煤儲量50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70%,有樹種70餘科480多種,活立木儲量200萬立方米以上;土特產眾多,盛產香菇、木耳、仙居紅蘿蔔、香熏肉等農產品及多種山野菜;旅遊資源豐富,有"小三峽"之稱的南北河水庫風景區,清乾隆年間的石雕"廖氏牌坊"、仙居寺塔林等,與三國人物關羽關聯的捉馬洞、仙姑洞、母子洞、馬蹄崖等古蹟,有"哪吒鬧海"、"姊妹河"等動人傳說留下的人文名勝。

仙居是一個投資的熱土。仙居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她位於鄂中金三角經濟發展圈中心,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集鎮中心距焦柳、長荊鐵路、207國道、襄荊高速公路30公里;仙居投資項目多,開發價值大,硫精砂開發、重質碳酸鈣加工、食用菌加工出口、旅遊開發等眾多項目已通過充分論證。仙居環境寬鬆,政府辦事程序簡明、快捷方便。

經濟概況

2007年仙居鄉國內生產總值達0.97億,比上年增長10%,農業總產值2.6千萬元,比上年增長6.8%,財政收入428.3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660元,比上年增長15%。

2007年完成水稻播種面積15953畝,比縣政府下達仙居鄉水稻生產任務增加53畝。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建立了10萬羽蛋鴨養殖基地、萬羽肉鴿養殖基地、千頭肉豬養殖基地、10萬條魚苗養殖基地、千畝優質米基地、千畝高產攻關示範基地、千畝水稻重大病蟲綜合防治示範基地、百畝水稻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百畝草莓種植基地、百家面業加工基地等十大基地建設。通過特色基地的建設,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在荊門市東寶區第一個建立了仙居鄉仙農水稻生產專業合作社,現有入社社員30戶,農田面積3200畝 ,發揮農戶+合作社+市場的產業化模式作用,落實了統一培訓、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植保、統一機耕、統一收稻、統一技術等"七統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業風險。由省、市、縣農業和農業科研部門在安居村開展"涌優6號"雙季稻中晚稻高產示範技術攻關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畝產達到1200斤。

工業規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針對仙居鄉工業基礎薄弱,規模和水平與周邊發達鄉鎮相比,尚有差距,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行業,紡織加工業是仙居鄉湖廣店、李家垟頭等村傳統工業,村民素有紡織加工的歷史,及時掌握有關經濟信息,充分發揮這個本地的優勢,並利用仙居鄉毗連工業強鎮的區位條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引導企業生產上規模,並充分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使仙居鄉工業在困難中醞釀新的生機。利用縣委、縣府對欠發達鄉鎮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扶貧龍頭企業,加大對1家市級扶貧龍頭企業、1家縣扶貧龍頭企業、5家鄉級扶貧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貧龍頭企業的輻射能力,2005年全鄉工業產值6.1千萬元,比上年增長11%。

便民措施

仙居鄉加快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2006年已邀請縣有關方面專家來仙居鄉舉辦農業技能培訓班7期,到高產示範片、新品種試驗田現場觀摩2期,組織農民參加農博會、科技博覽會、展覽會2期,參加人員有375人。經過培訓的農民,其中重新就業有35人,通過改進勞動技能,增加收入有320人。

仙居鄉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7年康莊工程仙居鄉15個村共投資750萬元,建成道路13.6公里,橋樑22座,同時協助縣交通局做好瓦海公路仙居段砂改水泥路工程,實現公路村村通"雙百"目標。

仙居鄉抓好異地安置工作,2007年加快朱家斗村村異地安置工作,一期285戶農戶搬遷新居。開展打基還田,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啟動第二期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仙居鄉深化"民情系列"活動,進一步抓好民情系列工作,完善民情接待、民情質詢、民情分析會等制度,2005年接到來訪群眾328人次,反映問題121件,解決問題96件,在協調中13件,民情分析會共召開46次,研究事項98件,解決問題81件,從接待的內容看,重點是要求困難補助、低保、鄰里糾紛、康莊工程、基層組織建設中村兩委關係不協調,發展黨員等一些問題。

領導小組不定期地進行突擊檢查。對在檢查中發現的這些問題,在每周一民情分析會上進行通報,限期改正,按照仙居鄉機關幹部目標崗位制有關規定進行扣分、兌現獎懲。"365"便民中心作為仙居鄉的"民情中間站"充分發揮聯絡作用,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工作人員一律實行首問責任制,值班領導當天負責制。

仙居鄉加強農村指導員工作,2005年縣下派仙居鄉指導員共有3位幹部,按照縣委組織部的要求,仙居鄉選派15名得力幹部到全鄉15個村作為駐村工作指導員,駐村指導員認真履行駐村工作責任制。為了強化對指導員管理工作,建立五項制度。每月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指導員工作例會,交流一個月的工作情況,匯報下月份的工作計劃,鄉黨委主要領導都按時參加。月報表制度,指導員每個月都將工作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下月的工作計劃以月報表形式上報片區領導和組織辦。考勤制度,農村指導員上下班實行指紋打卡,考勤每月匯總一次,由鄉黨委負責,嚴禁"走讀"現象。(請銷假制度,嚴格按照縣的規定,實行請銷假制度。"周三夜學"制度,每周三晚上,指導員集中學習。學習有簽到、有記錄,有中心發言,鄉黨委分管領導參加學習會。

農業結構

東寶仙居鄉圍繞區"統籌城鄉"戰略思路,結合鄉情,在農業結構大調整上,立足抓特色、上規模、增效益,提出了抓四大板塊推進,走捆綁式發展之路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舉措。

四大板塊:

抓林業板塊

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結合森林生態保護實施意見,引導發展林業板塊經濟,力爭全鄉新增速生豐產林5000畝,發展花卉苗木500畝,進一步扶持壯大鹽井花卉苗木基地建設。

抓食用菌板塊

按照"珍惜資源、保護生態、限量生產、提質增效"的原則,全鄉種植食用菌控制穩定在300萬袋以內,提倡靠引進新技術和先進的營銷模式提升效益。

抓畜禽養殖板塊

以黑峪養殖小區建設為突破口,整體推進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精心打造柴黃養牛小區、黑峪養豬小區、發旺養雞小區、三泉養羊小區。

抓蔬菜板塊

在許跑公路沿線18個村的坡崗地發展辣椒基地3000畝,甜南瓜1000畝。在石仙公路沿線發展蔬菜大戶100戶,落實大棚蔬菜基地100畝,大田蔬菜基地5000畝。

捆綁式發展是指,緊緊依託仙居紅食品有限公司走產業發展之路,在壯大仙居紅食品有限公司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基地擴大上加大協調力度,在技術指導上加大服務力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蘿蔔基地300畝、豇(jiāng)豆基地150畝,扁豆基地100畝,秋黃瓜基地200畝、苦瓜基地100畝、木耳訂單200戶,努力打造仙居鄉紅辣椒種植示範鄉,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旅遊名鎮

為迎接荊門市旅遊名鎮創建考核驗收工作,仙居鄉結合市政府出台的《荊門市旅遊名鎮考核辦法》,因地制宜、把 握環節、明確重點,從五個方面有條不紊地開展了旅遊名鄉(鎮)創建活動。

加大千年古街改造力度

總投資1000萬元的徽派仿古一條街的改造工程,已完成近40%的改造任務,2009年底前以全部改造完畢。

鄉政府將籌資20萬元,聘請資深的城市規劃設計專家對仙居旅遊集鎮進行總體規劃修編,拿出景區建設性詳規,突出集鎮改造和配套重點。

着力景區景點開發招商引資工作

通過廣泛招商、誠信服務,總投資5000萬元的珍珠溪峽谷漂流和仙居旅遊接待中心開發項目已與市物資總公司簽訂了意向性開發協議。

着力旅遊產品開發

重點培植以仙居紅公司為龍頭的一系列農副特產深加工和以仙居龍躍礦業為龍頭的方解石石材旅遊產品生產企業。年內將扶持仙居紅公司新上兩條投資300萬元的仙居紅食品加工包裝生產線,促成龍躍公司石材旅遊商品儘快上市。

着力規範農家樂旅遊接待服務

重點圍繞旅遊農家山莊抓配套。力爭2009年以前,全鄉二星級以上農家樂接待戶達10家。

青山綠水促發展

仙居鄉離荊門城區約百里,相傳因青山綠水而引得眾神仙在此居住,仙居因此而名。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在70%以上,空氣里就有一種芳香,南河、北河的水質在2級以上。該鄉還擁有眾多瀑布、溶洞,旅遊資源豐富。

眾多投資商看中仙居這塊風水寶地,有的要求來此攔河築壩,搞人工漂流,有的要求開發樹根奇石,有的要求建賓館、度假村。仙居鄉明確表示,樹木山石一個不賣,賓館度假村一個不修。鄉黨委和政府的任務,就是保持仙居的原始風貌,把仙居的原汁原味奉獻給大家。仙居鄉每個村都設有數名義工,每天負責撿遊人扔下的飲料瓶、塑料袋等垃圾。

仙居鄉黨委負責人說:發展旅遊是脫貧致富的最有效手段,但發展旅遊不能以破壞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古樸、原始是仙居最值錢的東西,賣掉了這些,仙居再有錢,也是真正的窮人。[2]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31日,仙居鄉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