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仙都山

中文名稱;仙都山

特 點;峰岩奇絕、山水神秀

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浙江省縉雲縣

仙都山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人文史跡為一體,以觀光、度假、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目錄

序言介紹

仙都山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整個風景區由仙都黃龍岩門大洋四個景區,鼎湖峰、倪翁洞、姑婦岩、小赤壁、芙蓉峽,仙水洞、凌虛洞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鼎湖峰景點、黃帝祠宇等是整個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歷代文人墨客如王羲之、謝靈運、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徐霞客等都曾在仙都留下足跡和墨翰。

仙都名源

仙都山的得名,據傳在唐朝天寶八年。有一天,縉雲獨峰山上,突然霞光四射,五光十色,只聽得絲竹管弦,仙樂鳴奏,朵朵彩雲從黃雲絳霧中徐徐下降,圍繞着獨峰山縈迴飄蕩,直至夜深始漸漸隱去。刺史苗俸倩親睹異景,上報玄宗皇帝。唐玄宗(李隆基)聽說,感到非常驚奇,隨手揮筆寫下了兩個大字??仙都,從此縉雲獨峰山遂改名仙都山,這裡的奇峰異洞也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神話,多有意思的神話!我們的列祖,常常喜歡用豐富的想象去解釋自然的奧妙。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是荒誕不經的。可是,從岩石學的角度分析,也不能說一點根據都沒有。殊不知,無數優美的山水風光,大凡都是各種岩石千變萬化構成的。遠古時候的地球,並不是現在的模樣,大約在幾億年到幾千萬年之前的那段時間,仙都山一帶曾幾度成為海洋的世界。在那漫長的歲月里,由於生物遺骸和岩石碎屑的堆積,在大海的底部慢慢形成了數百米厚的岩層,這叫沉積岩。沉積岩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就是平常所說的石灰岩。這種岩石在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時,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因此,流水成了這種岩石的雕刻師。由於構造運動能使岩石產生斷裂,流水長期沿裂隙進行切割,這樣就產生了懸崖陡壁。在峭壁上,風化作用象精巧的石匠,用神斧仙刀把斷裂切割的岩石修飾成了各種奇特的形態,或形成石林、溶洞,或形成地下河、石鐘乳等別致的風光,這在地質學上稱為岩溶地貌。大自然是非凡的雕塑家,它的藝術成就簡直無與倫比!仙都山美在天然的山水風光之中。那些千姿百態的奇峰異石,絢麗耀目的山光水色使人忘返;那些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使人留戀;那些離奇多趣的神話傳說,也令人悠然神往。[1]

道教傳說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二十九洞天 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雲縣。

詩詞所賦

仙都山,古稱縉雲山,縉雲縣以山得名。

《隋書·地理志》"括蒼有縉雲山。"唐初為全國十道名山之一。

唐《元和郡縣誌》"縉雲山,一名仙都,一曰縉雲,黃帝煉丹於比。"《一統志》"在縉雲東二十三里,高六百太,周三百里,本名縉雲山。天寶七載有彩雲仙樂之異,敕改今名"。

詔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以為第二十九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記》引謝靈運<名山記>雲'孤石干雲,可高三百太,黃帝煉丹於此。'"

《郡國志》雲"縉雲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風吹如細雨"即此;道光《縉雲縣誌》雲"又名朋峰山……山巔有石屋,世傳為洞天之門。"所謂朋峰山,當鼎湖峰、虛山和仙都並高,而得名。宋初李建中有詩云"岩岩仙都山肅肅黃帝宮。巨石英鐘臨廣澤,千仞凌高穹。肇當融結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截冥鴻。雲駢去世路存,丹鼎遺蹟空,抽潤草心碧,敷香蓮葉紅。升龍攀矯矯,飛鳳鳴邕邕。而我集仙署,嘗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間,夙駕浙水東。列覺毛骨爽,坐如羽翼沖。萬事皆爽埃,一氣歸鴻蒙。遐哉上聖道,邈與元化同。金簡奠至誠,玉書銘代工。功成鮮冠劍,棲息期此中。"宋人吳說有詩云"佳住從來說鼎湖,茲游直欲到清都。參天玉筍千尋許,附地金蓮十丈無。江觀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誤解方壺。直須買取鵝城絹,要圖滄州水墨圖。"

相關視頻

太白雙狗死到臨頭還妖言惑眾,不料仙都山二人卻撤了,真相大白

參考資料

  1. 《縉雲縣仙都山黃帝祠宇》 , 中國圖書館網 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