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令節即事簡晞仲德施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令節即事簡晞仲德施》是北宋詩人胡寅作品之一。

胡寅(公元1098—1156年),字明仲,學者稱致堂先生。於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出生於建州崇安縣,他剛出生就面臨了生死抉擇,只不過選擇權不在他。「寅,安國弟之子也。寅將生,弟婦以多男不欲舉。安國妻夢大魚躍盆水中,急取而子之。」這是《宋史·胡安國傳》當中的記載,他本是胡安國弟弟胡淳之子,最終被胡安國受母命收為養子,作為長子。後因時勢跟隨胡安國與胡宏一起遠赴湖南,常有一句俗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此話定然不假,胡寅在後來的人生中確實大有作為。

令節即事簡晞仲德施

目錄

作者小傳

胡寅養父胡安國(公元1074—1138年),字康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宋代著名理學家,世稱武夷先生。胡安國自小就表現出了特有的智慧、好學和遠大志向,在其剛學會說話之時,祖母就試着教他《訓童蒙韻語》數十字,兩遍之後就能記誦,祖母余氏非常高興,說他長大以後必定能光大胡氏門楣。果不其然,他後來確立了湖湘學派之名,湖湘學秉承河南二程之學,並獨具風格,為宋明理學發展史中重要的一支。

根據《宋史》記載:胡寅「少桀黠難制,父閉之空閣,其上有雜木,寅盡刻為人形。安國曰『當有以移其心』,別置書數千卷於其上,年余,寅悉成誦,不遺一卷。」胡寅小時候雖然很頑劣,但經過胡安國的精心教導,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生活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還能有這樣的出眾天資,胡寅似乎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的人。

遍覽閣中群書,為胡寅打下良好的學術基礎,助其科舉[1]中榜,為他日後從政和成為一名儒家學者、理學的傳承之人做好了準備。在胡安國的影響和引導下,胡寅年輕時即受二程博大精深思想的吸引,堅定了儒學治學的方向,是當時儒家學者中少有的言行一致、始終不渝之人。

南宋建炎元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胡寅親身經歷了亡國之痛,有着強烈的因為山河破碎而萌生的激憤之情與屈辱之感。當年三月,金人扶立張邦昌為帝,建立偽楚國號,他即棄官歸家,因此受偽楚言官彈劾降官一級,遂決定隱居。正是此時,胡安國看到戰爭頻絨,準備遷居,於是胡寅一家人從荊門來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書院,「前後居潭三十餘載」。然後又在衡山山麓辦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他們一家人因為國勢動盪,壯志難酬而決定隱居,創立書院皆是以胡安國為主。在來此地後,胡氏父子確立了湖湘學派之名,人們將胡安國、胡宏父子視為「湖湘學派」的創立者[2],而胡寅也正是學派中主要成員之一。

胡寅一直秉持「尊王攘夷」的思想,他致力於維護宋王朝的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這是他一切理論和行動的出發點,也是其終點。由此我們就可以想象得到,胡寅不會一直隱居,他一定會再次站起來,為他心中志向、為他一直所遵崇的思想學說而做出改變。

紹興八年四月,其養父胡安國病逝於家,胡寅回家守制丁憂。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父喪服除後,胡寅奉祠,不久再知永州。紹興十三年,胡寅在永州任上罷官免職。紹興十六年,胡寅一度回福建崇安老家小住,於次年秋天回到湘潭。直到紹興二十年,胡寅一直住在南嶽。秦檜知道胡寅生活貧苦,乘胡寅往建州省覲世母,贈給百金。胡寅回信說:「願公修政任賢,勿替初志。尊王攘夷,以開後功。」秦檜認為胡寅這是在譏諷自己,心中惱怒。胡寅與秦檜的碰撞,本以為會是可以和自己一樣「尊王攘夷」的人,卻不想正是由此得罪權貴,再次遭貶。

胡寅最終定居於衡山,終老于衡山。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胡寅卒于衡州,後獲諡文忠。

視頻

令節即事簡晞仲德施 相關視頻

我與詩詞做朋友—北宋下:宋詞的興起與發展
發刊詞:唐詩宋詞之前,古人都在讀什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