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攔
以攔;以攔人(ELAM, ELAMITES) ,基督教聖經地名、人名。
公元1世紀,基督教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所創立,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1],信仰上帝(天主)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2],才能獲救。
目錄
簡介
這是庫齊斯坦(Khuzistan)平原的古名,此平原由克爾克河(Kerkh river)灌溉。克爾克河在波斯灣北面不遠之處與底格里斯河連接。此地區的文化與下米所波大米的文化一樣古舊,並且關係緊密。巴比倫發明*書寫後不久,當地已經出現一種象形文字的字體。我們不能夠肯定以攔人與任何其他已知的民族有連繫,雖然他們的文字可能與德拉維迪安(Dravidian〔譯註:此乃南印度古時的一個民族〕)語系有關係。聖經提到以攔是閃的兒子(創十22),很可能反映這地區早期有閃族人居住;來自撒珥根一世(約主前2350)及其繼承者時代的考古證據,證明他們對當地文化有所影響。一些石雕雕出典型的亞甲人的人像,另刻有亞甲文的文字,雖然這些石雕是為以攔的領袖造的。在東面及北面的山地以前被稱為安珊(Anshan),很早以前就已經屬於以攔的一部分。蘇默人(Sumerian)及閃族平原的人視這些山脈為邪靈居住的地方,而早期的史詩,更描述一些為了在外地尋找礦物寶藏而要跨越這些地區的人,對這些山區的恐懼。
由於以攔控制着通往伊朗高原及西南面的通商之路,所以常會受到來自米所波大米平原的襲擊。然後,這些襲擊又會帶給征服者大量的財富。一個強大的以攔王朝約在主前二千年前興起。這王朝由王的兄弟繼承王位,再由他的兒子繼位,控制了幾個巴比倫的城邑,毀滅了在吾珥的蘇默領袖的權力並劫掠吾珥(見 ANET,頁455起、480-1)。*基大老瑪(創十四1)大概就是以攔這個霸權時代的王。巴比倫的漢摩拉比(Hammurapi)在主前約1760年將以攔人趕走,但他所隸屬的「亞摩利」王朝,卻因着赫人及以攔人在主前約1595年的多次攻擊而覆亡。由薩格羅斯(Zagros)山脈中部(*巴比倫)來的加瑟人(Kassites)幾次入侵,把以攔人趕回書珊城,直至他們復興,才有能力征服和統治巴比倫達幾個世紀之久(主前1300-1120)。這時被擄去書珊的戰利品中,包括刻有着名的漢摩拉比法典的碑文。從主前約1000年直至亞述的撒珥根的征討(約主前721-705),以攔的歷史是模糊的。西拿基立(Sennacherib)及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克制了以攔人,將他們一部分人放逐到撒瑪利亞,又把以色列人遷往以攔(斯四9;賽十一11)。
- 亞述亡國之後,印歐人吞併以欄。他們在主前約1000年多次侵略之後,在伊朗一帶的勢力愈發增加。特斯帕斯(Teispes,約主前675-640),是古列(Cyrus)的祖先。他的銜頭是「安珊王」。書珊最終成了瑪代──波斯帝國的二個主要城市之一。
以賽亞呼籲以攔去消滅巴比倫(賽廿一2),這件事也實現了(參:但八2)。然而,以攔也會被粉碎,甚至他們着名的弓箭手,也要被打敗(耶廿五25,四十九34-39;參:賽廿二6;結卅二24)。在五旬節的人群中(徒二9),有人遠道從以攔而來。這些人大概是猶太團體的成員,歷代以來沒有回歸祖國,居住在半自治的埃利梅斯(Elymais)州,他們採用亞蘭語,這是以攔自治王國末後的餘暉。(*考古學;*瑪代;*波斯;*書珊)
參考文獻
- ↑ 宗教與文化,文檔之家
- ↑ 六、耶穌與現代基督教,中國台灣網,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