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价格政策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价格政策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文化术语。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1]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2]

目录

名词解释

价格政策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宏观目标,在商品价格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措施的总称。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价格政策。资本主义国家的价格,是自发地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决定的。但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国家也制订价格政策,对某些商品价格进行干预,以此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如对某些农产品制订高于市价的优待价格、作为价格变动上限的目标价格和防止外部低价冲击的入境价格,以及制订旨在占领国外市场的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倾销价格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价格政策从根本上说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家用来剥削劳动人民并在资产阶级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国家的价格政策,是国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对国民收入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手段。国家利用价格调节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关系。

在中国,价格政策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及路线、方针制定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①全局性、长期性的总的价格政策;②局部性的各类商品价格的具体政策和短期性的适应当时需要的价格政策。具体包括:商品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政策;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和合理调整政策;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的政策;制订商品的各种比价和差价政策,按质论价政策;农产品收购价格政策;工业品出厂价格政策;小商品作价政策;议购议销价格政策;若干主要产品加价政策;价格补贴政策等等。

我国价格政策的定位

(一)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是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物价持续走低,民间投资不旺,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短期内还有一些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近期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要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采取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快速、平稳,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强劲增长,进出口贸易有所扩大,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用的同时,其一些弱点已经逐步显现,因此,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当前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二)价格政策是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

在扩大内需方面,我国主要是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2年,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加之更大规模的银行配套贷款,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O万个,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但是,积极财政的实施正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应该防范的风险。首先,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在集聚财政资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财政的债务负担明显加重,财政赤字占GDP比率至2002年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财政支付的风险逐渐加大;再次,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随着国债投资的继续增加,国债投资效益可能出现逐渐下降趋势;第四,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造成经济增长对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过度依赖,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潜在危险会进一步加大。

在通货紧缩趋势下,尽管货币政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但实际已在坚持稳健的同时开始逐渐趋松。特别是第八次降息,主要是针对我国消费需求不旺和消费物价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有限。从货币供应量看,2002年8月份广义货币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狭义货币M1、M0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6%和9.3%。货币供应充足,但仍未对投资消费需求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而且货币政策效力的发挥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在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打折扣。此外,我国银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过松的货币政策易导致金融风险的聚积,也不利于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尽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已略显不足。为此,我们应积极寻求其他宏观政策手段,优化宏观调控组合。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运行特点,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积极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创造性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政策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调节价格总水平;(2)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重要商品价格,腾出部分消费空间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促进民间投资,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3)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反对价格欺诈,促进“诚信”市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秩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4)理顺各种价格矛盾,促进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政策效应的发挥上,价格政策针对性强,传导路径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具有灵活高效的优点,对经济结构调整,刺激居民消费等方面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因此,灵活的价格政策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价格政策的调控目标

稳定价格总水平是价格调控的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最敏感的信号,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机制,价格政策就是要引导和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现阶段价格政策应为更好地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以及扩大就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参考文献